小說和正史出入較大,會不會誤導孩子這就是歷史?

於野洋


首先我給你做一個肯定的回答,

絕對是會誤導我們的孩子的。

小說一定要演繹和杜撰,才能吸引人,小說是要在歷史的基礎上通過些野史和作者的誇大,讓作品更有吸引力。我不知道你們是什麼年齡段的。我小的時候非常喜歡聽小說。《岳飛傳》《呼家將》《楊家將》等等,很多作品。後來聽《劉邦傳》《明朝那些事兒》等。

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我讀了很多歷史的真實資料,以史為鑑,讀史有經驗。我發現我一個成人都會被小說和電視劇、電影誤導,更何況是孩子了。

史官們把各個朝代皇帝的出生,大多數都有祥瑞之兆,或斬蛇或真龍附體,事實上歷史上草根皇帝都是被逼無奈,時事所迫。他們都是普通人。

其實現在最可怕的並不是小說,而是有一些胡編亂造的歷史電視劇連續劇,又是穿越,又是上天入地的。古人也是人,在沒被寫入歷史之前,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將會成為一段歷史。

呼籲我們的電視劇、電影導演。尊重歷史,傳承文化,以典為劇。

為我們的孩子們創造出真正的歷史經典劇目。


收藏小齊哥


“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

我比較認同馬未都老先生的這句話,歷史早已成為過去,真實的情況沒有人能瞭解透徹,只能通過史書裡的隻言片語來分析。

正史可以作為一個大框架來構築歷史體系,哪個時間線,是什麼朝代,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是哪些人在推動歷史的發展,他們之間的有哪些愛恨情仇……

不過,個人以為正史上記載的歷史是一副素描簡筆畫,很多時候看的是非常枯燥的,沒有過多的文字描述。而小說或者野史則是為這幅畫加上了色彩,如同一副放大鏡,將歷史人物的某一性格特徵放大,根據作者的分析來對某件事的人物關係進行修飾,情節往往顯得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讀者喜聞樂見,津津樂道。

小說也是來源於正史,就好比同一棟房子,一開始戶型都是一樣的,但是通過戶主的裝修,房子裡面肯定是千姿百態,哪個好、哪個差,那就不好評定了。況且,小說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官員百姓的喜好以及價值觀,本身也是一種歷史資料。

瞭解和學習歷史的時候,可以把正史當成主幹,將小說當成旁支。沒必要去擔心所謂的誤導,學習的人只要架構起來了,重點是自己對歷史的思考,能為我所用就行了。


櫻花下飲茶


我覺得孩子學歷史的時候如果一開始就從正史看起,難免會覺得晦澀難懂,比較難以引起孩子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了,才會有動力更好的學下去,而看與歷史相關的小說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之一。畢竟小說裡的人物豐富生動,語音通俗易懂,更能被孩子所接受。

記得我小的時候,不知道從哪看了一句關於劉秀的仕宦當為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的話,從而開始對劉秀感興趣,去了解關於劉秀的歷史後來又擴展到對東漢初期的歷史,凡事由點及面,總得有個誘因,才能吸引你把這件事做下去。

當然對孩子看的書也要進行一定的把關,那些毀三觀的書還是不要給孩子看,在給孩子看書的時候也要學會引導,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讓他分辨哪些是可以學習的那些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隨豫而安2020


完全有可能,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對事物判斷能力的提高,再看正史便會慢慢得到糾正。當然也有不再接觸歷史而把小說演義當成歷史的。從這一點上說,中國古代教育以三字經啟蒙是由一定道理的,至少三字經已經基本概括了正史朝代的基本演化,在孩子尚在幼童期就具有了相對準確的歷史知識儲備。

但是不管可能出現何種情況,也不論現代教育採取何種啟蒙方式,小說這種文學形式都客觀存在,到了可以閱讀的年齡階段,不能不讓孩子看小說,相比於歷史知識而言,通過小說的閱讀,能讓孩子眼前打開一扇與現實社會完全不一樣的窗子,透過它孩子們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識和樂趣。家長們切不可因噎廢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