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經常出現的大名府,具體在河北哪個位置?

水滸傳一百二十回中,有十八回都提到了一個地方——大名府,楊志、索超、盧俊義、燕青等人沒少在大名府溜達。

水滸傳中經常出現的大名府,具體在河北哪個位置?


《水滸》是這樣描繪大名府的,“城高且地險,塹闊且濠深”;“人物極盡繁華”;“千百處舞榭歌臺,數萬座琳宮梵宇”;“千員猛將統層城,百萬黎民居上國”。

大名府在北宋很重要嗎?太重要了!因為大名府是北宋的五京之一,全稱是北京大名府。

水滸傳中經常出現的大名府,具體在河北哪個位置?


大名府和開封府、應天府合稱三大都城,那北京大名府在北宋屬於什麼級別呢?就比如德國有首都柏林和全國第三大城市慕尼黑,這北京大名府就相當於南部第一大城慕尼黑,大名府那具體位於河北哪個位置呢?它位於如今河北邯鄲市的大名縣東南一帶。

在春秋戰國時期,大名府屬於衛國,是有名的五鹿之城,而在晉朝滅魏以後,這魏地則被賞賜給了大將畢萬,所以這裡有時被稱為魏州,有時也叫魏郡,它是北方著名的軍事重鎮,而在隋煬帝楊廣開通大運河時,魏州有三大碼頭和八個渡口。唐朝後期的安史之亂,這河北軍閥的節度使田承嗣有個侄子名為田悅,此人自稱魏王,並將魏州改名為大名府。

在五代以前,中原朝廷擁有幽雲十六州,牢牢把握了地利之險,而晉高祖石敬瑭將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導致中原無險可守,大名府的重要一下子就凸顯出來了,由於契丹騎兵兇猛,宋朝就將重兵駐紮在大名府,並阻擋契丹騎兵南下,所以大名府是東京開封府的北方第一大門戶,如果大名府要丟失了,開封將四面環敵。

公元1042年,契丹大軍準備南下侵略,在幽州集結了大量兵馬,這消息一傳到東京,讓北宋君臣瞬間炸開了鍋,許多大臣想議和,認為契丹太過強大,可以花錢買個平安,還有更慫的,說錢給了一次,還有兩次,打不過不行就遷都,這個荒唐的提議被宰相呂夷簡罵的是體無完膚,宋仁宗問呂夷簡怎麼辦?呂夷簡說萬不可遷都,這將動搖國之根本,有損國威,為今之計只能和契丹打一場硬仗,讓敵人敬畏。

呂夷簡曾在大名府為官,知曉大名府的軍事重要性,守住大名府就能守住黃河防線,開封當可無憂,他勸宋仁宗在大名府建都,並告知契丹皇帝要御駕親征,讓朝廷斷了不切實際的想法,如果不是呂夷簡力排眾議,估計北宋朝廷很可能要集體溜之大吉了。

水滸傳中經常出現的大名府,具體在河北哪個位置?


在當年五月,宋仁宗聽了呂夷簡的提議升大名府為北京城,開始修建都城,而北宋朝廷也將大名府視為重中之重,當時的契丹人也果然放棄了南侵的想法,作為北宋的陪都,能在大名府任職的都是朝廷的一線重臣,當時任職的有寇準、呂夷簡和歐陽修等等。

水滸傳中經常出現的大名府,具體在河北哪個位置?


不過由於大名府離黃河太近了,公元1401年,黃河氾濫,一場大洪水淹沒了大名府,導致一千年的大名府直接成為了歷史,不過大名府也保留了極為豐富的文化,如今大名府遺址也得到了開發和修繕,千年古城的雄偉將再一次展現在世人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