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劫:王不常在,唯道长存

近些年,明史热正风靡全国,这一定程度上当然源于《明朝那些事儿》的大卖,但是也充分证明了明朝历史的确精彩纷呈和发人深省,在这个明史爱好者言必提“申时行”“卢象昇”的时代,我们也来谈一部关于明朝的电影, 一部被低估的佳作——《大明劫》。

电影《大明劫》是由王竞指导,谢晓东制片兼编剧,冯远征领衔主演的历史题材作品。 崇祯十五年,大明王朝内忧外患,孙传庭临危受命来到潼关抵抗闯王的军队。

与此同时游医吴又可怀着济世救人之心也来到了潼关,拜访师傅药局提领赵川。

大敌当前,孙传庭军中士兵却纷纷染上怪病,赵川因施救不力以身殉职,在危难之时吴又可挺身而出,靠着不同寻常的治疗方法最后将瘟疫控制住,但是大明的“国家之疾”又不知该由谁来如何医治呢?

大明劫:王不常在,唯道长存

本片的两位主角,在历史上都确有其人。

孙传庭从囚笼中被起用,火线奔赴陕西成为三边总督。 他面对的是一个大明王朝两百多年都没有的烂摊子——兵源不足(壮丁都在对面敌方阵营)、补给不足(北京对这里的情况预估不足,对孙也不尽信任)、军屯被占(地方土豪们正蹲在原来的军屯和某些官军败类笑着数钱),这已经很让人焦头烂额了,但偏偏这时候,瘟疫又来了。

而我们的另一位主角吴又可,此时跋涉着的人生一点也不比大将军轻松。 他是一个游医,所谓游医,其实就是居无定所,漂泊半生。走在路上,可能被农民军抓,刚刚脱身,可能又被官军抓。一路上反复遭难,救了一堆人,却从来没换回来什么。

杀人的官军和造反的农民都有着自己选择的理由, 归根结底,身处乱世,最重要的是活下去。

墨守《伤寒论》到死的师傅解脱了,吴又可被推到了孙传庭的面前。

故事进行到这里,两个人都已无法逃脱。

大明劫:王不常在,唯道长存

孙传庭的命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吴又可的命握在孙传庭手中,营中患病军士的命又握在吴又可手中。他们都有自己应直面的责任,为了半生坚守的执念和身份的尊严。

最终,吴又可用世人不理解的方式,控制住了疫情,但是,留给孙传庭的时间却没有了。

朝廷再次催促孙传庭出兵南下,但军营中此时依旧有上百名病号,军队不能把他们带走,当地人也无力供养。如何解决这些人? 只有杀了...... 于是,游医英雄吴又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即将治愈的病患一个个悄无声息地死掉。

孙传庭告诉他,“要知轻重”,可对一个医生来讲,所有的病患的生命都没有什么轻重、贵贱之别。他治过官,也治过匪,但现在,这些人在这场末世般的战争中都死掉了。

大明劫:王不常在,唯道长存

吴又可选择了离开,他临别写给孙传庭的信中,开篇写着:“王朝兴衰,唯有医道长存”。

两人就此分开,最终,孙传庭出兵身死,完成了他对社稷的殉道;吴又可回乡,撰写成了《温疫论》一书,开辟了我国传染病研究的先河。

两个人一进一退,一死一生,但都完成了自己想要去追寻的“道”。

一些历史人物之所以为后世所敬仰,是因为在他们的一生中,曾为自己所认定之信仰奋战不停,至死方休。为了这一念,他们或逆命数而进,挽狂澜于既倒,或顺天时而行,著理想以传世。

历史,不是王者所书写的,因为他们终将逝去,淹没于繁星,而恰恰是孙传庭、吴又可这些人的一次次无悔选择,一笔笔书写了我们华夏大地的浩然长歌。

《大明劫》真是一部很好的历史电影。但再好的电影,所演绎的也不是历史的全部真相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