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被遺忘的歷史,張氏前涼,西晉滅亡後漢族的一片樂土

公元291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拉開了西晉滅亡的大幕,到306年結束,歷時長達15年。這場內戰,徹底的動搖了西晉王朝的統治,自此長期被壓制的遊牧少數民族正式在北方崛起,311年春,石勒在寧平城一戰,全殲西晉王朝僅存的主力十餘萬人,其中包括大量的西晉政治精英,316年,西晉也宣告滅亡,此時的涼州卻依然保持著一支獨立的西晉勢力。

一段被遺忘的歷史,張氏前涼,西晉滅亡後漢族的一片樂土

西晉涼州刺史張軌

張軌,西晉涼州本土人士,相傳是漢代開國名將張耳的後代,其家族在西北可以說世代為官,逐漸成為涼州地區的豪門望族,張軌自幼聰明,公元265年,就繼承父輩官職,並與朝中許多大臣有交集,深受當時大臣張華的賞識,後被封為徵西軍司一職兼太子舍人,不久又出任涼州刺史這一要職,在鎮壓西北鮮卑族叛亂中立下戰功,深受晉庭重用,此時的西晉已處於山雨欲來風滿樓,張軌在涼州大力發展自己的勢力,重用有能力的族人,乘著八王之亂,而在涼州能獨善其身,成為當時的西北王。

在他的治理下,舉辦學校,發展農業,收攏中原因戰亂流散的士民,因中原因戰亂,大量的西晉權臣,名士,工匠,學者,來到了涼州,涼州也成為一塊相對獨立於西晉王朝的淨土,313年,晉懷帝死後,西晉皇室與士大夫紛紛進入江南,最終建立了東晉,中原的漢族政權已然名存實亡。當得知漢趙劉曜準備大舉進攻長安,張軌派手下大將麴陶率軍保衛長安,

314年,張軌去世,其子張寔繼承刺史之位,張寔雖然表面上擁護東晉的建立,但實際上已經起了獨立之心,早年就在中原流傳民謠“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涼州鴟苕,賊寇消”,終於在318前涼政權成立,320年張寔被刺殺,其弟張茂代為掌握涼州大權,張寔的被殺與其性格過於驕橫有關,324年張茂病逝後,張寔的兒子張駿正式繼承涼州的統治大權。

一段被遺忘的歷史,張氏前涼,西晉滅亡後漢族的一片樂土

前涼張駿,張重華

張駿307年出生,在執掌涼州後,在其父與叔父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涼州,其實這個前涼政權,實質上是已經獨立,但是表面上還是聲稱是晉朝的下屬政權,張駿在位二十二年,在他的任上,西涼發展的不錯,定都在姑臧(現在的武威),346年張駿去世後,其次子張重華繼位。

張重華繼任後,任用賢能良將,在軍事上取得了不俗的戰績,重用謝艾為將多次擊敗後趙石虎的大軍,在任上也能聽進良言,可惜英年早逝,當了11年的王,27歲就去世。關於張重華的死因是個迷,有可能死於皇權的內部爭鬥。

一段被遺忘的歷史,張氏前涼,西晉滅亡後漢族的一片樂土

前涼在張駿與張重華父子的帶領下,一直相對穩定,在張重華時期,前涼的領土非常廣闊。

如果按國土面積比大小,一點不次於後趙多少,前涼佔據河西走廊,按現在的地圖是幾乎整個甘肅,寧夏,新疆吐魯番地區,內蒙一部,陝西一部,威震西域,最主要的是前涼這個政權是中原西晉王朝在西北地區的延續,當西晉的核心地區淪陷後,西北地區的戰略位置就突顯出來。

東晉成立後,前涼名義認同東晉是正統,中原地區政權更迭下,前涼始終讓後趙與前秦如坐針氈,前涼的軍事上並不是很強大,但經濟文化上吸引了大量逃離中原的西晉百姓與士人,一度形成以姑臧為中心的經濟文化中心,當時南有健康,北有姑臧,一南一北二個漢族政權的同時存在,這種政治格局對中原立足不穩的鮮卑,匈奴形成一種戰略上的有利佈局,西晉王朝在266年建立,其實這個王朝是非常強大的,因為壽命短暫,但是底子還是很深厚的,這樣的大王朝其實是建立在曹魏政權的根基之上,曹操雖然沒有稱帝,但曹操當年創立的曹魏政權的軍事和文化對於西晉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曹操當年統一北方時的影響力就已經深入漠北,遠達西域。

一段被遺忘的歷史,張氏前涼,西晉滅亡後漢族的一片樂土

前涼看似歷史存在感不足,實際上後期東晉多次北伐,都有前涼的遙相呼應,正所謂大帝國死而不僵,而前涼的存在另一方面促進的五胡十六國時的民族大融合,試想如果沒有前涼這樣一塊麵積不小,地位西北的漢族政權存在,中原政權雖然落敗,但是還有一個前涼這樣一個制衡點的存在,如果東晉再滅亡那將會是什麼樣,恐怕難以想象。

前涼在張重華死後陷入混亂,於376被前秦苻堅所滅,前涼的滅亡一是內亂,二是缺乏強大的武裝,在亂世中如果不能保持一支強大的軍隊,那麼這個割據是難以久持。

參考文獻:《晉書 列傳 五十六》,《資治通鑑·第九十九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