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科技前沿的農業園區

每一粒熬過冬天的種子,都有一個關於春天的夢想。

當我們抗擊疫情,當我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科技當仁不讓地成為引擎。

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作為一個農業科技園區,其科技亦是其發展的引擎。

2008 年,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成立了。從此,它風雨兼程,創造出了眾多農業領域裡的奇蹟和速度, 回望來時路,眺望新徵程,我們試著製作一期專題,來描繪科技園區裡的科技座標,並帶著滿滿信心和澎湃動力繼續向前奔跑, 以期在奔跑中把這些科技能夠照進斑駁的現實之中。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農業園區


一起走過的 13 年中,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科技前沿的進展震撼人心:它以科技為引擎,用科技書寫了一篇又一篇的華章。面對這些成績和發展,我們欣然落筆,化為墨痕,與您見證與分享:


這裡是科研成果的試驗田。它匯聚了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北京林業大學等院所最新研究成果,有張德純研究員的芽球菊苣技術,張銳研究員的櫻桃、草莓新優品種,馬承偉教授的創新溫室項目,河北農大“三優富士”蘋果栽培新的技術體系,譚曉東老師的近百種菊花品種,張文教授的芭蕾蘋果,沈火林教授的甜瓜育種項目……這些科技成果的成功轉換,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也開創了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新未來。


這裡是技術集成的世界。

設施矮化櫻桃栽培技術體系、智能水肥一體化的精準灌溉管理模式,結合微生物菌劑、熊蜂授粉、補光燈、二氧化碳施肥、硫磺燻蒸器等綜合技術,實現草莓生產的安全、高效、高產。


這裡是高科技的天地。高效栽培技術、精準灌溉技術、信息化管理技術、生物防治技術、魚菜共生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微納米氣泡水技術、聲波助長技術,各項現代農業技術應有盡有,讓人目不暇接!更讓人自豪的是,這些技術形成了堅固的內核,經過時間的淬鍊,不僅發出灼灼光芒,更是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最大底氣。


這裡是循環農業的世界。把草、畜和果三種生產集成在一起,形成“植物 - 動物 - 微生物”生態循環產業鏈。譜寫出了一首生態農業和諧發展的綠色讚歌,園區裡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唱著循環發展的歌聲,形成了一個循環綠色發展的華章。


這裡是多姿多彩的,櫻桃、葡萄、蘋果、梨、杏;番茄、黃瓜、茄子、菊苣、辣椒、它們不僅長在地上,還長在牆上、水中或管道里,完全是按照綠色安全標準進行生產,在綠色防控下健康成長。


2020 年已經開啟,這是落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科技進步仍然在提速……屆時,它將奉獻給我們的一連串農業科技進展的高光時刻,我們一如既往地與您見證和分享。這一年它依然會捷報頻傳,“政、產、學、研、用”繼續協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通過科技繼續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農業園區

劉豔嬌:行走在科技前沿的農業園區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農業園區


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以下簡稱科技園)隸屬於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位於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始建於

2008 年,總佔地面積 1200 畝。自建園以來,科技園立足首都人才、信息、資源優勢,緊緊圍繞農業科技這個核心主題,積極推進先進農業科技研發、引進、集成、示範、推廣和應用,始終走在科技創新的前沿,在所有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園區農業科技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力度效果明顯,充分發揮出對現代農業的支撐引領和示範帶動作用。


科技創新體系


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創新,十多年來,科技園不斷建立健全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為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著力打造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平臺,作為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北京農學院等科研院校的專家和技術為依託的農業高科技服務企業,與國內外眾多科研院所、政府開展政產學研用項目,與多家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優秀科研成果的應用及產業化提供專業交流平臺。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與美國、荷蘭、挪威、法國、意大利等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 300多個機構進行密切技術交流和業務合作,促進國內外先進農業技術、設備、產品、信息等互通與合作。不斷加強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秉承“聚世界一流人才、建國際優秀推廣平臺”的戰略目標,獲得國內外近千位專家學者的支持和認可;注重農業科技人才引進和培養,在科技研發、試驗示範、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等各環節打造了一支高學歷、高素質、實戰經驗豐富的農業科技人才團隊。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農業園區


技術集成體系


十多年來,科技園始終堅持以農業高科技服務為核心,集聚國內外農業技術、產品和人才,整合科研院所優秀資源,通過引進集成、自主創新,拓寬科技創新領域,深化技術集成體系,積極示範、展示、推廣先進的農業科技成果,全力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升級。


在農業科技發展平臺上,科技園已建設包括農業科技展示區、設施果蔬高效栽培示範區、農業科技研發區、有機農業研發區等核心功能區域,打造高層次、高科技、高品位、高形態的農業產業業態;建設完成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種子檢測中心、物聯網智能控制中心、創新研究中心、現代農業培訓中心、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等科技研發展示示範平臺,強化農業科技集成應用。


在農業科技發展內容上,從果樹、花卉、蔬菜到中草藥等植物新品種,從農業節水灌溉、農業全程機械化、農業智能信息化、新型溫室到農產品檢測加工等新設施設備,從蔬菜立體種植、果樹高效栽培到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農業新模式,從病蟲害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化應用到水處理綜合利用等農業新技術,圍繞現代都市農業發展進行理念創新、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從種子到餐桌,從產前產中到產後,從實驗中心到田間地頭,更多農業科技成果在科技園開花結果。


在農業科技發展數量上,累計與 20 多所農業科研院校開展合作,園區內現已集聚了農業科研院所上百位專家學者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百餘家農業科技企業的技術產品,現已引進和研發超過300 項最新實用、高科技農業技術,熟練掌握並常年應用 1000 多個新奇特生產實用型植物品種,承擔參與各類科研項目課題 10 多項,每年承接政府各單位、專家教授 50 餘項科研成果在園區進行試驗、落地和推廣,超過 300 項專利技術和研究成果在園區進行轉化示範。


在農業科技發展質量上,先後承擔了“國際都市農業基金會‘從種子到餐桌’中國區域中心試點”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園藝作物節能栽培工程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示範”項目、農業部“現代農業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及北京市“甜瓜利用雌性系選育雜交種及其配套技術研究”項目等;農業綠色防控覆蓋率和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達到 100%,走出一條生產高效、品質保障、食品安全、綠色發展的道路,獲得有機、綠色、無公害產品認證 40 項;已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優秀院士專家工作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農業部設施農業工程重點開放實驗室、中國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通州教授工作站、北京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國家和省市級等多項榮譽,並已通過 ISO9001 質量體系認證。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農業園區


服務推廣體系


科技園立足自身優勢,充分發揮示範、帶動、輻射功能,建立了完善的服務推廣體系,通過組織開展項目開發、技術培訓、成果輸出、技術服務、對口幫扶、品牌搭建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科技服務,彰顯科技創新優勢,進一步提升各地區農業科技發展水平,不斷惠及廣大農民群眾。


在項目開發方面,累計服務國內外 600 餘個農業科技項目,輻射帶動上萬畝農業科研示範基地建設,實現農業科技在項目全面轉化,有力地推動了區域現代農業發展;在技術培訓方面,以農業科技為支撐,形成涵蓋果樹、蔬菜、花卉、病蟲害防控等多技術領域的 300 多項培訓內容,積極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全力提升各經營主體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 累計培訓受益人群10000 人次;在成果輸出方面,為各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種子、種苗、遮陽網、配方肥、地膜等農業生產物資,推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設施設備的轉化推廣應用,讓農戶享受科技創新成果帶來的效益;在技術服務方面,建立一支社會化服務隊伍,為通州區各農戶、農業園區開展農機設備、植保技術、農業土肥水和產品檢測等服務,努力為農業增效提供科技支撐,為農民增收提供科技保障;在對口幫扶方面,深化科技扶貧模式,在內蒙古土默特左旗、科右中旗、奈曼旗等地,通過項目引領、科技培訓、技術指導、產品對接等方式輻射帶動當地現代農牧業發展;

在品牌搭建方面,以“北京(通州)國際都市農業科技節”活動為契機,為國內外 600 多家農業企業搭建現代農業科技展示推廣和技術交流的平臺,努力打造具有行業特色的科技服務會議品牌。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農業園區


科技園依靠首都北京的區位、科技、人才和信息優勢,以集聚國內外先進農業技術、產品和人才,引進全國農業高等院校及涉農研究機構的科研項目為特色,以創新發展為靈魂,以技術孵化為手段,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高端服務業,目前已發展成為北京市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實用技術人才培訓和國際設施農業展示示範基地。


科技園發展的模式


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秉承中農富通“聚世界一流農業人才、建國際優秀推廣平臺”的戰略目標,不斷加強國際技術合作,致力於農業科技試驗、集成、示範、孵化、推廣,在農業科技推廣方面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產、學、研、推、用”新模式。建設發展過程中逐漸探索出一套“中農富通模式”,即一中心、兩面向、三個頭、四主體、五平臺、六創新。


具體如下:緊緊圍繞農業科技服務一箇中心,面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從發達國家引進先進技術在國內推廣,同時把國內成熟的技術再推向國外;讓農業科技有看頭、有學頭、有搞頭;以政、產、學、研為主體,搭建國際現代農業技術交流合作平臺、國內外先進農業設施裝備展示平臺、農業科研院校先進技術中試平臺、農業先進理念模式及技術輸出平臺和農業實用技術推廣培訓平臺;不斷開拓創新農業發展需要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工藝、新設施、新設備、新品種,走在中國現代農業的前沿。


科技園的“六新”發展理念


新理念:科技園致力於打造國際都市農業典範,樹立現代農業開發建設樣板,以農業高科技服務為核心,全園按照產品綠標化、水肥一體化、全程機械化、生態循環化、智能信息化、技能大眾化、銷售精準化、種植景觀化等發展理念管理運營,著力開展園區科技創新、國際交流、展示示範、成果轉化、服務推廣等多種功能,全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轉化。


新模式:科技園不斷創新發展高效農業新途徑,已形成多樣化的栽培模式。以 A 字架管道水培、床體水培、多層立體水培、立柱式基質栽培、螺旋管道基質栽培、燕尾式泡沫箱栽培、垂吊式氣霧培等為主的 30 多種蔬菜無土栽培模式,與傳統土壤栽培相比,空間利用率高,節肥、省水,還能夠提高蔬菜產量和品質;以葡萄 T 字型栽培、櫻桃籬壁式栽培、蘋果自由紡錘形栽培等十多種果樹高效栽培模式,減少人工,不斷提升園區果園管理水平,提高果樹經濟效益;茄薯共生、盆栽果樹等果蔬創意栽培模式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又給人一種新奇有趣的觀光效果;以“果樹枝—平菇/榆黃菇—羊肚菌—有機肥料/基質—還田供果樹生長”為代表的生態循環發展模式,有效轉變了農業發展方式,實現園區廢棄物循環利用,提高生產綜合效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農業園區


新品種:科技園注重加強國內外蔬菜、果樹、花卉等農業新品種的引進、研發和培育,每年引進新奇特品種 100 多個,經過不斷的研發、試驗,篩選出適合北京地區的作物品種進行應用和推廣;目前已熟練掌握並常年應用 1000 多個新奇特生產實用型植物品種,且部分品種研發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例如園區研發的巨型南瓜單體可重達 360 斤,展示示範的西紅柿品種 100 多種,顏色達到 20 種以上。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農業園區

新工藝:園區科技人員始終堅持深耕于田間地頭,把科技應用於實際生產當中,從作物育苗到生產定植、水肥管理再到後期採收,總結出《育苗操作規程》、《田間生產管理制度》、《農產品追溯管理措施》等 30 餘項農業標準化技術操作規程,使得生產操作有依有據,提升規範化水平,園區目前也已獲得“北京市全程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示範基地”榮譽;在作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採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形成了一套涵蓋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的 20 多種綠 色防控技術,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達到100%;在水肥一體化方面已實現園區全覆蓋,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大大節省人工,提高勞動效率,實現水肥的合理利用,節水率高達 30%-70%,避免造成土壤的過量施肥而造成的土壤汙染;也已彙集了包括微納米氣泡應用技術、循環水高密度養殖技術、汙水循環處理技術等多項國內外先進的水科技應用,為三農發展水綜合利用提供解決方案,為農業技術體系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農業園區

新設施:科技園持續打造國內外先進農業設施裝備展示平臺,自主研發多項服務於現代農業的設施設備,提高園區農業生產效率。經過不斷的開發引進,園區內已建設了包括單體塑料冷棚、連棟冷棚、新型日光溫室、玻璃連棟溫室、鳥巢溫室、網室、雙層膜智能溫室、滑蓋溫室等八種類型合計 380 餘棟設施溫室,總設 施 面 積 18.4 萬 m², 是 目 前 國內唯一一家被科技部科學技術司授予的“溫室設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農業園區

鳥巢溫室

新設備:農業機械設備方面,科技園不斷引進國內外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 60 多臺(套),如丹麥的播種機、意大利做畦機、德國移栽機、法國拱架彎折機和覆膜機等,實現蔬菜從整地、做畦、播種、育苗、移栽、覆膜、除草、噴藥到收穫等各個環節的全程機械化應用,進一步提高園區農業工藝水平和自動化水平,同時利用農機設備對外開展農機服務;智能信息設備方面,建設物聯網智能控制中心,通過傳感設備、監控設備、信息數據分析系統等建立完備的農業數據庫並進行統籌分析,從產前、產中、產後全流程進行統計和掌控,實現節約資源、降低成本、提升技術和關鍵流程的覆盤;產品檢測設備方面,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嚴格按照檢測流程標準將檢測設備應用到實處,全面提升園區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和安全供應能力,保障北京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另外還包括加溫設備、檢測設備、補光設備、育苗設備等 100多項。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農業園區

作畦機


科技是現代農業的核心要素,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依託自身科技、專家、項目資源優勢,將不斷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繼續開拓農業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術、新設施、新設備、新品種,並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當中,全力做好“農業科技服務”這篇大文章,把園區真正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區、農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文章來源:《現代農產品銷售與消費》2020年第11期

專訪嘉賓:劉豔嬌/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