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科技前沿的农业园区

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

当我们抗击疫情,当我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科技当仁不让地成为引擎。

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作为一个农业科技园区,其科技亦是其发展的引擎。

2008 年,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成立了。从此,它风雨兼程,创造出了众多农业领域里的奇迹和速度, 回望来时路,眺望新征程,我们试着制作一期专题,来描绘科技园区里的科技坐标,并带着满满信心和澎湃动力继续向前奔跑, 以期在奔跑中把这些科技能够照进斑驳的现实之中。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农业园区


一起走过的 13 年中,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科技前沿的进展震撼人心:它以科技为引擎,用科技书写了一篇又一篇的华章。面对这些成绩和发展,我们欣然落笔,化为墨痕,与您见证与分享:


这里是科研成果的试验田。它汇聚了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院所最新研究成果,有张德纯研究员的芽球菊苣技术,张锐研究员的樱桃、草莓新优品种,马承伟教授的创新温室项目,河北农大“三优富士”苹果栽培新的技术体系,谭晓东老师的近百种菊花品种,张文教授的芭蕾苹果,沈火林教授的甜瓜育种项目……这些科技成果的成功转换,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也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未来。


这里是技术集成的世界。

设施矮化樱桃栽培技术体系、智能水肥一体化的精准灌溉管理模式,结合微生物菌剂、熊蜂授粉、补光灯、二氧化碳施肥、硫磺熏蒸器等综合技术,实现草莓生产的安全、高效、高产。


这里是高科技的天地。高效栽培技术、精准灌溉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生物防治技术、鱼菜共生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微纳米气泡水技术、声波助长技术,各项现代农业技术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更让人自豪的是,这些技术形成了坚固的内核,经过时间的淬炼,不仅发出灼灼光芒,更是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最大底气。


这里是循环农业的世界。把草、畜和果三种生产集成在一起,形成“植物 - 动物 - 微生物”生态循环产业链。谱写出了一首生态农业和谐发展的绿色赞歌,园区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唱着循环发展的歌声,形成了一个循环绿色发展的华章。


这里是多姿多彩的,樱桃、葡萄、苹果、梨、杏;番茄、黄瓜、茄子、菊苣、辣椒、它们不仅长在地上,还长在墙上、水中或管道里,完全是按照绿色安全标准进行生产,在绿色防控下健康成长。


2020 年已经开启,这是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科技进步仍然在提速……届时,它将奉献给我们的一连串农业科技进展的高光时刻,我们一如既往地与您见证和分享。这一年它依然会捷报频传,“政、产、学、研、用”继续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通过科技继续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农业园区

刘艳娇:行走在科技前沿的农业园区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农业园区


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以下简称科技园)隶属于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始建于

2008 年,总占地面积 1200 亩。自建园以来,科技园立足首都人才、信息、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农业科技这个核心主题,积极推进先进农业科技研发、引进、集成、示范、推广和应用,始终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在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农业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效果明显,充分发挥出对现代农业的支撑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科技创新体系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十多年来,科技园不断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着力打造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作为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和技术为依托的农业高科技服务企业,与国内外众多科研院所、政府开展政产学研用项目,与多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优秀科研成果的应用及产业化提供专业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荷兰、挪威、法国、意大利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 300多个机构进行密切技术交流和业务合作,促进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设备、产品、信息等互通与合作。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秉承“聚世界一流人才、建国际优秀推广平台”的战略目标,获得国内外近千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认可;注重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在科技研发、试验示范、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各环节打造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实战经验丰富的农业科技人才团队。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农业园区


技术集成体系


十多年来,科技园始终坚持以农业高科技服务为核心,集聚国内外农业技术、产品和人才,整合科研院所优秀资源,通过引进集成、自主创新,拓宽科技创新领域,深化技术集成体系,积极示范、展示、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全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升级。


在农业科技发展平台上,科技园已建设包括农业科技展示区、设施果蔬高效栽培示范区、农业科技研发区、有机农业研发区等核心功能区域,打造高层次、高科技、高品位、高形态的农业产业业态;建设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种子检测中心、物联网智能控制中心、创新研究中心、现代农业培训中心、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科技研发展示示范平台,强化农业科技集成应用。


在农业科技发展内容上,从果树、花卉、蔬菜到中草药等植物新品种,从农业节水灌溉、农业全程机械化、农业智能信息化、新型温室到农产品检测加工等新设施设备,从蔬菜立体种植、果树高效栽培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农业新模式,从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应用到水处理综合利用等农业新技术,围绕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进行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从种子到餐桌,从产前产中到产后,从实验中心到田间地头,更多农业科技成果在科技园开花结果。


在农业科技发展数量上,累计与 20 多所农业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园区内现已集聚了农业科研院所上百位专家学者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百余家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产品,现已引进和研发超过300 项最新实用、高科技农业技术,熟练掌握并常年应用 1000 多个新奇特生产实用型植物品种,承担参与各类科研项目课题 10 多项,每年承接政府各单位、专家教授 50 余项科研成果在园区进行试验、落地和推广,超过 300 项专利技术和研究成果在园区进行转化示范。


在农业科技发展质量上,先后承担了“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从种子到餐桌’中国区域中心试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园艺作物节能栽培工程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农业部“现代农业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及北京市“甜瓜利用雌性系选育杂交种及其配套技术研究”项目等;农业绿色防控覆盖率和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 100%,走出一条生产高效、品质保障、食品安全、绿色发展的道路,获得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 40 项;已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优秀院士专家工作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通州教授工作站、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国家和省市级等多项荣誉,并已通过 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农业园区


服务推广体系


科技园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辐射功能,建立了完善的服务推广体系,通过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技术培训、成果输出、技术服务、对口帮扶、品牌搭建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科技服务,彰显科技创新优势,进一步提升各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在项目开发方面,累计服务国内外 600 余个农业科技项目,辐射带动上万亩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农业科技在项目全面转化,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在技术培训方面,以农业科技为支撑,形成涵盖果树、蔬菜、花卉、病虫害防控等多技术领域的 300 多项培训内容,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全力提升各经营主体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累计培训受益人群10000 人次;在成果输出方面,为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种子、种苗、遮阳网、配方肥、地膜等农业生产物资,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施设备的转化推广应用,让农户享受科技创新成果带来的效益;在技术服务方面,建立一支社会化服务队伍,为通州区各农户、农业园区开展农机设备、植保技术、农业土肥水和产品检测等服务,努力为农业增效提供科技支撑,为农民增收提供科技保障;在对口帮扶方面,深化科技扶贫模式,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科右中旗、奈曼旗等地,通过项目引领、科技培训、技术指导、产品对接等方式辐射带动当地现代农牧业发展;

在品牌搭建方面,以“北京(通州)国际都市农业科技节”活动为契机,为国内外 600 多家农业企业搭建现代农业科技展示推广和技术交流的平台,努力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科技服务会议品牌。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农业园区


科技园依靠首都北京的区位、科技、人才和信息优势,以集聚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产品和人才,引进全国农业高等院校及涉农研究机构的科研项目为特色,以创新发展为灵魂,以技术孵化为手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端服务业,目前已发展成为北京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和国际设施农业展示示范基地。


科技园发展的模式


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秉承中农富通“聚世界一流农业人才、建国际优秀推广平台”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强国际技术合作,致力于农业科技试验、集成、示范、孵化、推广,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产、学、研、推、用”新模式。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一套“中农富通模式”,即一中心、两面向、三个头、四主体、五平台、六创新。


具体如下:紧紧围绕农业科技服务一个中心,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在国内推广,同时把国内成熟的技术再推向国外;让农业科技有看头、有学头、有搞头;以政、产、学、研为主体,搭建国际现代农业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国内外先进农业设施装备展示平台、农业科研院校先进技术中试平台、农业先进理念模式及技术输出平台和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平台;不断开拓创新农业发展需要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工艺、新设施、新设备、新品种,走在中国现代农业的前沿。


科技园的“六新”发展理念


新理念:科技园致力于打造国际都市农业典范,树立现代农业开发建设样板,以农业高科技服务为核心,全园按照产品绿标化、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生态循环化、智能信息化、技能大众化、销售精准化、种植景观化等发展理念管理运营,着力开展园区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服务推广等多种功能,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


新模式:科技园不断创新发展高效农业新途径,已形成多样化的栽培模式。以 A 字架管道水培、床体水培、多层立体水培、立柱式基质栽培、螺旋管道基质栽培、燕尾式泡沫箱栽培、垂吊式气雾培等为主的 30 多种蔬菜无土栽培模式,与传统土壤栽培相比,空间利用率高,节肥、省水,还能够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以葡萄 T 字型栽培、樱桃篱壁式栽培、苹果自由纺锤形栽培等十多种果树高效栽培模式,减少人工,不断提升园区果园管理水平,提高果树经济效益;茄薯共生、盆栽果树等果蔬创意栽培模式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给人一种新奇有趣的观光效果;以“果树枝—平菇/榆黄菇—羊肚菌—有机肥料/基质—还田供果树生长”为代表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有效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园区废弃物循环利用,提高生产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农业园区


新品种:科技园注重加强国内外蔬菜、果树、花卉等农业新品种的引进、研发和培育,每年引进新奇特品种 100 多个,经过不断的研发、试验,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的作物品种进行应用和推广;目前已熟练掌握并常年应用 1000 多个新奇特生产实用型植物品种,且部分品种研发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例如园区研发的巨型南瓜单体可重达 360 斤,展示示范的西红柿品种 100 多种,颜色达到 20 种以上。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农业园区

新工艺:园区科技人员始终坚持深耕于田间地头,把科技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从作物育苗到生产定植、水肥管理再到后期采收,总结出《育苗操作规程》、《田间生产管理制度》、《农产品追溯管理措施》等 30 余项农业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使得生产操作有依有据,提升规范化水平,园区目前也已获得“北京市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基地”荣誉;在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形成了一套涵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 20 多种绿 色防控技术,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100%;在水肥一体化方面已实现园区全覆盖,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大大节省人工,提高劳动效率,实现水肥的合理利用,节水率高达 30%-70%,避免造成土壤的过量施肥而造成的土壤污染;也已汇集了包括微纳米气泡应用技术、循环水高密度养殖技术、污水循环处理技术等多项国内外先进的水科技应用,为三农发展水综合利用提供解决方案,为农业技术体系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农业园区

新设施:科技园持续打造国内外先进农业设施装备展示平台,自主研发多项服务于现代农业的设施设备,提高园区农业生产效率。经过不断的开发引进,园区内已建设了包括单体塑料冷棚、连栋冷棚、新型日光温室、玻璃连栋温室、鸟巢温室、网室、双层膜智能温室、滑盖温室等八种类型合计 380 余栋设施温室,总设 施 面 积 18.4 万 m², 是 目 前 国内唯一一家被科技部科学技术司授予的“温室设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农业园区

鸟巢温室

新设备:农业机械设备方面,科技园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 60 多台(套),如丹麦的播种机、意大利做畦机、德国移栽机、法国拱架弯折机和覆膜机等,实现蔬菜从整地、做畦、播种、育苗、移栽、覆膜、除草、喷药到收获等各个环节的全程机械化应用,进一步提高园区农业工艺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同时利用农机设备对外开展农机服务;智能信息设备方面,建设物联网智能控制中心,通过传感设备、监控设备、信息数据分析系统等建立完备的农业数据库并进行统筹分析,从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进行统计和掌控,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升技术和关键流程的复盘;产品检测设备方面,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按照检测流程标准将检测设备应用到实处,全面提升园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安全供应能力,保障北京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另外还包括加温设备、检测设备、补光设备、育苗设备等 100多项。


行走在科技前沿的农业园区

作畦机


科技是现代农业的核心要素,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依托自身科技、专家、项目资源优势,将不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继续开拓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设施、新设备、新品种,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全力做好“农业科技服务”这篇大文章,把园区真正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文章来源:《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2020年第11期

专访嘉宾:刘艳娇/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经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