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睡后收入”,余生“安枕无忧”

拥有“睡后收入”,余生“安枕无忧”

曾经的豪情万丈,曾经的年少轻狂,总感觉自己是生活中最亮的仔。可是随着自己的年龄增长,生活压力的增加,也越来越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生活在美好的想象中了,尽管生活从来就不曾缺乏精彩。从不谙世事的孩子到组建自己的家庭,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到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经济的压力有的时候也让自己对未来有些许的焦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招聘广告赫然写着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如果到那个时候还要再为生活发愁,我们还能拼什么?是拼不起的爹、拼不起的体力呀!

李嘉诚有句名言"30岁以前人要靠体力、智力赚钱,30岁以后要靠钱来赚钱。"靠钱来赚钱拼的就是"睡后收入"。可是看看自己距离这个过程还有好大的差距,总羡慕很早就出来独立创业的前同事,拥有自己的团队,企业经营的风声水起;羡慕在国企工作的朋友,稳定的薪水,丰厚的待遇……自己总是缺乏安全感。再加之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多少人产生了焦虑。前段时间网上有这么一问题"如果疫情持续,三个月没有收入来源,对你会有什么影响?"这个问题其实要辩证的来看待,如果本身积蓄比较多的人肯定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对普通收入的家庭来说,可能要面临很大的考验,虽然收入降低但是房贷、车贷、日常的开销等等账单会如期提醒你该缴费了。幸而此生在华夏,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在抗击疫情防控的战役中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街头人流攒动,车水马龙,企业复工,生产步入正轨,生活又回到了欣欣向荣的节奏,但是疫情的警示确值得我们深思——"没有了工作收入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拥有“睡后收入”,余生“安枕无忧”

在《穷爸爸富爸爸》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村庄没有水,村长就委托两个年轻人,给这个村庄供水,村民向他们支付费用。

第一个年轻马上买了两只大桶,每日奔波于10里以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这样他每一天都可以立即赚到了钱。

另一个人自从签订合同后他就消失了。半年后,村民们惊奇地发现他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

原来这半年时间里他做了商业计划,找到了投资,注册了公司,并雇用了项目施工管理的专业人员。之后,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他和他的团队修建了一套从湖泊通往村庄的供水管道系统。

清水从水龙头中涌出的那个瞬间,第一个年轻人的生意被彻底摧毁了。他只赚了一年半的钱,再也不知道能干什么了。

这个故事形象地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只盯着自己每天可以赚多少钱,一定要做长期的规划和投入,为自己修好管道,这样才能获得更加长远的回报。在我看来这个"管道"就是我们所说的"睡后收入"。拥有"睡后收入",余生才能"安枕无忧"

拥有“睡后收入”,余生“安枕无忧”

谁不想当我们辞职在家带娃是,我们的钱包依然在变胖;当和我们的另一半去马尔代夫旅游时,我们的账户不断在提醒我们有新的进账;当把我们的孩子送进国际学校时,我们会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撑……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睡后收入"呢?

一、 减少坏支出:把每月的弹性支出控制在10%以内。节约一块钱比赚一块钱容易,控制蚂蚁花呗,信用卡支出,控制消费欲;不要做"美国老太太"的牺牲品;

二、 增加好支出:把每月10%的工资用来投资自己,努力提升工作技能。技多不压身,现在有很多的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展起的副业快速拉升了自己财富,这里的副业绝对不是我们所说的兼职,随便做一份或者多份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依赖于自己的专业、优势或者特长迁移自己的综合能力,比如财经作家吴晓波,Papi酱、真的能把经济学说明白的经济学家之一薛兆丰等。

拥有“睡后收入”,余生“安枕无忧”

三、 买入生钱资产:投资房产固然重要,也是之前部分人资产快速增值的一个非常大的渠道,但是对资金少的人来说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加之现在房地产的大环境,非一线城市、非优势地理位置的房产上升空间究竟还有多大?再者还有未来要征收的房产税,国家"住房不炒"的调控主基调也提醒我们非刚需房产投资慎入。那么高收益是不是就意味着高风险呢?其实不是的,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合理配置银行存款、货币基金、每月定投、年金保险等,来增加自己的"睡后收入"。

拥有“睡后收入”,余生“安枕无忧”

父母之爱子要为之计深远,我们在未来要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不在未来我们做什么,而取决于我们现在做了什么?其实真的是选择大于努力,为自己修建管道,建立自己的"睡后收入"渠道,即使面对疫情也不再焦虑。有足够的资金保障自己的养老生活不为子女增加负担,面对疾病的挑战也不拖累自己的家庭,孩子在选择专业时不是为了"就业"而是因为"爱好",他能接触更高层次的社交圈,他的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权。拥有"睡后收入",余生"安枕无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