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報復性消費還會來嗎?

香辣石斑魚


先舉一個不大恰當的例子,比如一個正常男子,被困幾個月之後,回到家當晚可能會和老婆大戰三百回合,但是你要他連續天天像第一晚那樣不大可能,那有可能“身體就被掏空了”。總體來說,他與老婆所謂“報復性的消費”的次數應該不夠幾個月的消費次數多。


第一個結論:全年的消費應該是有消退的。


第二,要看行業。

比如旅遊,可能疫情過後很多人可能悶在家久了,是要出去走走,旅遊會增加。但有些行業,比如留學,我個人覺得就有可能有一定的衰減。


第三,有些趨勢是一去不復返的。

比如更多的線上交易取代線下交易,更多的線上教育取代線下教育。有可能都是一些不可逆的趨勢。


第四,錢袋子不鼓,任何消費增長都是不可持續的。

關鍵是要老百姓有更多餘糧,對未來信心更足,才會有更多的持續的消費。國內外的疫情對今年經濟都會有很大影響,大件消費今年肯定是會受影響的。



豐禾刀投資


大概率不會。

報復性消費的前提是手握現金。

1. 經濟增速的放緩

2018年好多企業主反映生意沒有以前好做了,利潤在減少。

經過這次的疫情,有部分企業年前有點撐不下去的中小企業徹底關門。

正在營業的企業也是大部分在降薪,或者裁員來維持企業活下去。

現在絕大不部分人只消費生活必需品的行業,其他娛樂行業的消費基本停滯。

2. 外貿出口收縮

國外疫情爆發,外貿出口收入降下來,國內市場沒有開發或者訂單量不大,依靠外貿訂單的企業無法生存

有部分人會失業,沒有收入。

南方工廠轉型或者裁員,內地經常南下打工的工人會留在本地找工作,就業壓力重,工資一般不會高,剛剛好顧住生活,哪裡來的報復性消費。

不管個人還是企業,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活下去才能去考慮發展。


美颯2020


疫情過後,報復性消費會有一小波,但不會持久。

很多人歷此一劫後,消費觀改變了,認為未來跟變化不知道哪個先到,有得花該花就花,有得吃該吃就吃,有得玩該玩就玩,所以,會盡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引發一些自主消費。

另外,封城隔地這麼久,很多因疫情,未能成行的旅遊,因疫情,未能舉辦聚會,因疫情,未能操辦的宴席,都有可能擇時補辦。這波消費叫做滯後消費。

但生活中,充滿了柴米油鹽無奈,停工歇業了這麼久,相信好多人口袋早己羞澀,雖然,他們也想生活充滿陽光,追求詩和遠方的浪漫,但終歸要面對孩子補習費,老人的醫藥費,一家人生活費的出取,所以,絕大部分人還是不可能瀟灑走一回地去報復性消費!

還有,疫情對全球經濟打擊巨大!每個國家包括中國經濟都受很大影響,甚至,有學者預測會引發經濟危機!試想在如此惡劣經濟環境下,又有多少人能獨善其身,不用捂緊錢包,勒住褲帶過日子,不要說報復性消費,就算日常消費都會減少!


惟歡


17年前,2003年10月,非典疫情過後的首個“十一”黃金週,攜程平臺上的機票訂單成交量同比增長200%。隨後在2004年,全國旅遊收入和旅遊人數創歷史新高,11億國內出遊人數創造了4711億元的總收入。當然,旅遊業只是觀察疫情對於消費影響的一個小窗口,不過,也能從中感受到當年“解禁”後的喜悅。

17年後,新冠肺炎疫情在消費旺季春節檔突如其來爆發,對人們的工作生活產生巨大影響,在經過半個多月的封閉隔離式生活後,疫情結束後要做什麼,想必很多人都已經偷偷在心裡列清單:究竟是人生苦短,活在當下;還是節衣縮食“補窟窿”?

“手裡必須有一定的流動資金”

“都一個月沒上班了,哪有錢消費?”對於疫情結束後是否會有報復性消費,一部分網友認為,當務之急是先把這一個月欠的信用卡、花唄等還上,趕緊努力上班賺錢。

也許假期增加最開心的是不用賺錢養家的孩子們,對於成年人來說,宅在家幾周,所有生活開銷都在增長。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4%,漲幅較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漲幅創逾8年新高。

如今,2月已至中旬,由於多地復工時間一再延長,相當一部分職員尚未收到1月份工資,但很多家庭還面臨著車貸、房貸以及學費、學習班等教育類費用等各種支出。尤其是在中小企業由於現金流影響而勒緊褲腰帶的情況下,失業危機和焦慮不容忽視。或許對於一大部分人來說,2月收入將大打折扣或者乾脆就沒收入。

“手有餘糧心不慌”或許是一撥人的心聲,在他們看來,疫情結束後,最多會補齊了之前因為快遞無法發貨等原因壓抑的消費需求,2020年最大的目標應該是攢錢以增強自己抵抗風險的能力。

中國人民銀行在去年11月底發佈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8年末,我國住戶部門貸款餘額47.9萬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5.8萬億元,佔住戶部門債務餘額的比例為53.9%。人民銀行工作人員測算髮現,2018年末,我國住戶部門槓桿率為60.4%。

“一月份工資到現在還沒發,春節前買東西用的花唄只能用餘額寶裡的存貨週轉了。”王巖(化名)感慨說,一家人在2月雖然不出門消費,但房貸等固定的生活支出照常,並且自己工資並非固定,2月不開工就沒有績效收入,按照最樂觀的情況,3月可以恢復正常工作,但3月還得節衣縮食,最怕出現週轉不靈。最後,她強調了一句:“以前覺得花唄、信用卡用著爽,但真的現金流卡殼了就發現還是在手裡保存一定的流動資金最重要。”

不過,儘管對於是否有報復性消費網友聲音不一,但,疫情結束後出去搓一頓、呼朋引友坐在一起吃頓火鍋,幾乎成為網友一致的呼聲。2月15日,在微博#出門第一頓吃什麼#熱門標籤下,閱讀量就已經過2.5億,其中大量網友回覆稱希望能吃一頓火鍋、去街邊四五好友喝啤酒擼個串兒,也許這兩種餐飲,承載的更多的是大家聚在一起互相陪伴的社交屬性。

消費要降級?靈魂拷問:包能當飯吃嗎

潮水退了才能看出誰在裸泳。

27歲的楊格(化名)在北京一家廣告公司做內容策劃,她在這個春節沒有回山西老家,初衷是逃避“七大姑八大姨式催婚”。在疫情日益嚴峻後,她慶幸沒有回去“畢竟各地封路,返程也不好走。”

剛工作這幾年,她自稱自己是“妥妥的月光族”,手中目前最大的“存糧”是春節前夕拿到的那一筆年終獎。“不多,夠我買一個看上一年的包,本來準備春節後找人從歐洲代購,花一個月工資買個包還是很心疼的,但現在改主意了。”

談起放棄買包,27歲的楊格眼睛裡的光有點暗淡。並非是因為不好找人代購了,而是在等待去辦公室上班的焦慮中、擔心房租會不會上漲的過程中,楊格終於決定從網上隨便買個帆布袋上下班裝電腦。她說,疫情期間,想的最多的就是如果不幸中了,她究竟還有什麼願望和遺憾。

“想來想去覺得,買個包啊啥的,究竟有沒有這個必要。”楊格說,真的大病大災來了,包能當飯吃嗎?

據麥肯錫發佈的《中國奢侈品報告2019》,2018年全年,中國人在境內外的奢侈品消費額達到7700億元人民幣,佔到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三分之一。儘管有聲音認為,當疫情過去,中國人消費奢侈品的需求還會繼續釋放。但問題是,經過這場抗疫戰爭後,消費者們還會拿出來真金白銀買奢侈品嗎?

至少楊格不會了。“追求消費升級、美好生活是每個人都想要的吧?”楊格說。但她也同時感慨,就她自己而言,2020年或許“消費降級”或將佔上風。

“之前選擇超前消費,是因為對未來有信心,覺得自己還年輕,認為只要一直上班就不會斷頓,並且工資總是要漲的。”楊格說,但2月到現在大半個月過去了,還沒有恢復正常上班,1月份工資沒發不說,反而會擔心自己老闆撐不住裁掉自己,就覺得自己以前太樂觀了。

“可以精緻,但不要月光花錢沒個數,弄的自己窮途末路了。”楊格說。

居安思危:買房買車會火爆麼

“在突然靜止的城市裡,沒有一輛車,出門找開門的藥房和超市都不方便。沒有自己的房,可能連小區門兒都進不去。”在疫情帶來的各種“封閉式管理”下,有網友如此評論。可以說,在疫情下,房子和車對於一個家庭的重要意義或許不亞於口罩。

日前,有網友曝光浙江某地路口放著的一塊牌子:“XX無房產一律不予放行”,這只是在疫情封鎖狀態下對於業主和租戶不同對待的一個縮影。有媒體統計稱,全國有10餘個地市出臺“外地人沒房產不準回小區居住”等規定。

儘管在一個城市漂泊、工作以及納稅,但沒有房產,在疫情來臨等特殊時刻,還是會那些讓拎著行李的返程的人們感到無奈以及憤怒。

“有房本就能免疫?房產證是疫苗?”這樣的聲音在諷刺規定“一刀切”的同時,也引發人們新的思考:要不要趕緊買房?有網友如此稱:“經過這次疫情,更加堅定買房的決心,沒有房,處處受限制!”

在政策層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定位下,中國樓市調控成為常態。有媒體統計顯示,2019年全國累計調控次數達到了620次左右,創下了歷史新高。對於剛需購房者來說,中國樓市企穩,已經不復此前的高溫,或許這次疫情中的阻撓事件會成為刺激買房的加速器?

除了落腳地外,由於擔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會有感染風險,恐怕不少人萌生了趕緊買車的念頭。以非典時期為例,有媒體報道顯示,在2003年4月,北京地區4S店平均成交率可以達到80%,遠遠超過了之前的20%-30%。數據顯示,整個2003年,中國車市銷量同比增幅達到了34.2%。

消費、投資與出口,被認為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2013年以來,消費成為我國經濟穩定增長的“頂樑柱”。2019年以來,中央出臺一系列政策促消費穩投資,內需潛力開始不斷釋放。儘管對於很多人來說,下一個十年的開端,就已經開始習慣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但不管是買房還是買車,只要是剛需,疫情結束後就是好時機


拾有叭久


有人預期,疫情過後,消費行業會迎來一波報復性反彈;有人預期,這種反彈將是短暫、微弱的,並不足以支撐起消費本應對GDP的貢獻。

如何提振消費,穩定信心,是疫情平穩期千頭萬緒的工作中一個較為顯著的問題,據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7.8%。考慮到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未來或有望迎來更多提振消費的財政、金融政策。

海外歐美多個國家和地區疫情持續擴散,原油市場、美股和多個主要市場股價暴跌,國內還處於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平衡期,在此背景下,國內的消費市場復甦會以怎樣的節奏展開?

從供給端來看,餐飲、旅遊行業等零售消費行業經歷了一輪硬核的被動“去產能”。

中泰宏觀研究團隊日前發佈的研報中,基於投入產出表的測算顯示,旅遊受損最嚴重,1季度收入下降或為1.2萬億,佔全年旅遊收入的近2成。餐飲零售收入下降9600億、交通運輸1400億、電影100億。並且,消費收入減少還會對其他行業產生間接影響,該團隊利用投入產出表對此進行估計。旅遊收入下降將造成其他行業收入下降約5500億,餐飲零售為3200億、交通運輸為820億、電影為60億。“2019年我國4.7萬億的餐飲收入中有15.5%來自於春節期間,即使疫情過去,春節假期已不再,餐飲業損失恐難恢復。”

但從需求端來看,疫情過後,餐飲等行業也將最快迎來複蘇。

據企鵝智庫近期發佈的《全國網民消費影響調研報告》,疫情期間,居民線下消費需求被壓制,疫情結束後,消費信心回彈,疫情期間減少的線下消費活動,居民均有不同程度的補償性消費。在疫情期減少外出就餐的網民中,65.9%的網民表示疫情結束後,將會外出就餐,餐飲業在疫情結束後預計會迎來比較明顯的補償性增長。購物、美容美髮、電影院消費也有較大的重新消費需求。

宜信首席經濟學家李琳博士認為,隨著3月份和4月初湖北以外地區的全面返工復產,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正常化,二季度消費將在一季度極低的水平上反彈,消費增長二季度或會顯著提升。二季度的消費提升部分也是得益於疫情之後的補償性消費需求,比如,今年前2個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和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均下降40%等,這些在一季度被疫情抑制的消費需求,有望在二季度得到釋放,並帶動相關的如家電、傢俱、裝修等消費。三、四季度的消費增速可能又將較二季度逐步放緩,迴歸到中國消費增長的長期趨勢水平上來。

3月份開始,快遞物流行業人員復工明顯加速,線上消費復甦的步伐明顯快於線下。可供參考的一個表現是,阿里發佈“38大促”成績顯示,其大快消行業同比去年38大促的增幅超過2019年雙十一和雙十二的增幅,去年雙十一天貓整體成交額的同比增幅是25.7%。

消費能力與信心是否同步恢復?

按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此前的提法,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由於企業規模和技術能力等限制,中小微企業普遍處於製造業、服務業的產業鏈下游,在本次疫情中受到的衝擊尤為嚴重,依附於中小微企業的大量城鎮勞動人口,收入與就業面臨的險峻形勢,是否還能支撐起足夠的消費能力與信心?

據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近日發佈的《診斷疫情對微弱經濟體金融健康的影響與政策建議報告》,在其調研中,流動資產可維持生活的時間在3個月以內的工薪階層佔比為47%,六個月以上的有45%,4-6個月的為8%。“流動資產與月支出比例”指標,各職業類別評分均值都在2分以下。

但這份報告中也展示了一個積極正面的指標,有三成工薪階層較為樂觀,認為依然能夠維持現有生活水平。三成可能降低生活水平,但不會失業。僅14%的工薪階層認為,一旦失業只能退出勞動力市場。“對家庭未來財務的信心”指標中,49%的人在6分以上,工薪階層悲觀情緒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

更需要考慮的是,我國居民雖然儲蓄率較高,但負債結構失衡的情況由來已久,住房按揭貸款的償還壓力,對潛在消費力的擠出效應,或在經濟下行期更為凸顯:央行公佈的數據中,今年前兩個月住戶部門貸款增加220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565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862億元。

另外,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2%,其中食品價格上漲較多。食品是居民消費中的“剛需”,食品價格的走高,也會壓抑其他非必要消費的支出。

李琳認為,年初以來,油價顯著下跌,預期將帶動國內工業品價格回落,未來PPI同比通縮幅度將進一步加深。非食品、食品CPI同比增速到年底將大幅下降, 總的來說,接下來一段時間,我們預期通脹下行,由於去年底的高基數原因,年底CPI或面臨通縮的壓力。通脹環境對居民消費影響較為負面。

消費心理方面,疫情使更多人增強了抗風險意識,對流動資金的重要性有更深的體會,消費趨於理性。融360維度出品的《疫情期間大眾消費信心調查》顯示,超6成受訪者表示會更加趨於理性消費,僅有11%表示將擴大消費。大眾會在今後長期生活中減少的消費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是旅遊消費、線下娛樂消費、寵物相關消費、禮品消費、配飾消費,受訪者選擇比例分別為31.39%、28.48%、20.71%、20.39%、19.74%。

收入不確定性增大,房貸支出每月不變,再加上物價上漲趨勢仍在持續,留給“報復性”消費的空間還有多大?目前還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答案,而不確定性本身帶來的不安,已足夠輻射到實際的經濟活動之中。


白久久音樂


理性的人回答是肯定的:不會報復性消費。

“都一個月沒上班了,哪有錢消費?”對於疫情結束後是否會有報復性消費,一部分網友認為,當務之急是先把這一個月欠的信用卡、花唄等還上,趕緊努力上班賺錢。

也許假期增加最開心的是不用賺錢養家的孩子們,對於成年人來說,宅在家幾周,所有生活開銷都在增長。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4%,漲幅較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漲幅創逾8年新高。

如今,2月已至中旬,由於多地復工時間一再延長,相當一部分職員尚未收到1月份工資,但很多家庭還面臨著車貸、房貸以及學費、學習班等教育類費用等各種支出。尤其是在中小企業由於現金流影響而勒緊褲腰帶的情況下,失業危機和焦慮不容忽視。或許對於一大部分人來說,2月收入將大打折扣或者乾脆就沒收入。

“手有餘糧心不慌”或許是一撥人的心聲,在他們看來,疫情結束後,最多會補齊了之前因為快遞無法發貨等原因壓抑的消費需求,2020年最大的目標應該是攢錢以增強自己抵抗風險的能力。報復性消費請問消費的是自個還是社會呢?請做個理性的人。


Daniel_Don


疫情過後,從當前情況來看,國內疫情差不多接近尾聲,但是全球其他國家才剛剛進入爆發期。要等全球疫情過後。在我個人看來,不會出現整體性消費潮,但是在短時間會有一些行業出現爆發。可比較當年國內非典時期。想想現在這個階段,消費者消費觀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改變了,而且國內已經出現了好多線上商城。隨著線上的這些平臺無疑會肖弱線下的消費慾望。一般都會出現線上線下,此消彼長、相輔相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