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武城模式” 推进乡村振兴 打造齐鲁样板

3月28日一大早,工人们就来到武城县鲁权屯镇宋王庄村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对长势旺盛的金银花进行除草、修枝。而这片占地26亩的金银花种植基地,一年前,还是盐碱程度高、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在当时,面对满地的芦草,村两委班子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创新“武城模式” 推进乡村振兴 打造齐鲁样板

武城县鲁权屯镇宋王庄村村委会主任徐永斌告诉记者,这片地原来的小麦,在很小的时候上面一层浮土,长得草很高,根本找不出粮食来,老百姓几乎没有收益,地也不想种了。现在村里种地的都是60-70岁老人,年轻人对土地都没有什么概念,村里所有的土地都要流失。

创新“武城模式” 推进乡村振兴 打造齐鲁样板

武城县鲁权屯镇宋王庄村现有土地900亩,存在重工轻农、地多人少和传统种植附加值低等一个个实际问题。为解决“地没人种”的难题,村两委决定成立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把“碎片化”的土地集中起来,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激活土地资源。想法是好的,可实行起来却没有那么简单。

成立合作社后,靠传统农作物收益很低,如果说农户他自己种地,没有成本结算到里面,但是在合作社里,成本就会高出许多,几乎不挣钱的,最多一亩地赚200块钱,徐永斌说道。

“种什么”才能有出路?就在村两委为这个问题愁眉不展时,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来到宋王庄村,并结合村里土地实际情况,带来了金银花种植项目、资金与技术支持。

创新“武城模式” 推进乡村振兴 打造齐鲁样板

省派武城县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正科级干部张呈辉说:“我们服务队经过多方考察,发现金银花有耐盐碱、耐干旱、耐贫瘠等特点,决定为鲁权屯镇引进金银花种植,并联系省金银花行业协会专家定期进行业务指导”。

经过一年多的种植,金银花长势良好,今年五月份合作社将迎来第一个大丰收。

“这一亩地大概收入约在3000块钱左右,比起那时候200块钱翻了十几倍,我们村集体受益今年预计能翻十倍左右,从那个时候的三千至五千翻到现在的三万至五万”,徐永斌高兴地说。

创新“武城模式” 推进乡村振兴 打造齐鲁样板

2019年,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为武城县鲁权屯镇的张官屯村、任珩村、石庄村、郭庄村、宋王庄等5个村解决了“种什么”“怎么种”的难题。同样是金银花种植试点的郭庄村,正是看中了良好的市场前景,今年计划再扩种100亩。

郭庄村党支部书记郭九杰说:“我们村以前种粮食作物收益也就43000块钱左右,通过去年种植金银花,我们村集体增收能达到20万左右”。

我们服务队安排省专项资金为5个联系村安排1000万元,争取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资金300万元,省派武城县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正科级干部张呈辉介绍道。

创新“武城模式” 推进乡村振兴 打造齐鲁样板

在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的帮扶下,武城县通过金银花种植,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产业合作社+社会组织”“武城模式”。

张呈辉告诉记者,这种模式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解决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问题。专业合作社解决了行业的标准、统一经营、技术、规范的问题。社会组织解决了对外联系的问题,市场、深加工的问题。

截至目前,武城县鲁权屯镇5个村已种植金银花200余亩,今年计划扩种至500亩,预计为5个村带来40万元村级集体收入。

创新“武城模式” 推进乡村振兴 打造齐鲁样板

鲁权屯镇党委副书记顾延丰说:“咱这种模式,有效地提高土地的收益率,鲁权屯镇工业用地比较多,工业用地占地补偿老百姓有一定收益,但是农业方面如何提高老百姓的收益,通过咱这个这种模式在农业不减收的情况下增加其他方面的收入”。

创新“武城模式” 推进乡村振兴 打造齐鲁样板

产业兴,百业兴。武城县在培育新型产业合作路径上,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抓牢产业振兴这个关键,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来源 武城融媒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