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斗山行

本文来源 | 福建南大门官网 吴志煌


同治戊辰仲春游斗山

[清] 黄开泰

烟岚缥缈绿成茵,策杖留连墅趣新。

丽日鸣禽千树暖,幽花映寺四山春。

涧滨鹤影栖危石,云外钟声隔俗尘。

若许偷闲常到此,泉林舒啸乐天真。


斗山,又名斗头山。位于西潭镇政府驻地北部5公里,北与建设乡为界,南面为建设乡“飞地”三林村,西与白洋乡为界,在潭东村委会境内。其山形如北斗星的头,称斗头山,简称斗山。主峰墘中坪222.2米,呈东西走向,四周陡,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3公里,面积约1.95平方公里。地质为二长花岗岩。有杉、松和杂木,植被覆盖率达90%。山势绵亘,山岭蜿蜒,山泉迂曲,林木葱茏,景色清幽,素有斗山八景之称。即:玉泉倒影、碧涧流香、西山印月、南浦海云、岭梅卧雪、松涛秋声、岩前古井、昙花献瑞。

《诏安县志》称斗山道观,列入诏安二十四景之一。山上最高峰墘中坪,并建有清以前道观、佛寺。

诏安民间故事传说,明朝万历年间,朝庭大臣叶向高(福清人,明万历十一年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和李九我(今泉州鲤城区人,明万历十一年进士,礼部尚书),曾先后南巡路过诏安地面,不约而同发现斗山属冲天蜈蚣风水宝地,山腰畔有三颗蜈蚣吐出来的宝珠,断定会出三元。过后,两人间隙谈起各自南巡趣闻异事。说着说着,便说到斗山上来了……于是,过后两人结伴前来斗山探个究竟,勘察到三颗宝珠的具体方位,且再次断定会出三元,真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了。兴之所致,小酌几杯,不觉微醺,留宿山中。半夜,睡梦中隐隐约约闻山间钟鼓声声,诵经阵阵,两人不觉惊醒,睡意全无,相视无语,却心照不宣,佛教胜地了。

附近民众听闻叶、李两位大人之所言,便择日在山腰上修建斗山庵(斗山蹟芳),一颗宝珠就在主殿观音菩萨的座下,一颗在观音菩萨的前面,至今可见,显露于地面,一颗在门口前侧的井畔,也掩于地面下。

据当地人士介绍,斗山先有道观,后来才有庵,故而,县志也将斗山胜景统称为斗山道观。当地习惯叫斗山岩或斗头岩。

诏安斗山行


午后时光,我们经过山脚下南侧的建设乡三林村丁香厂遗址旁(高耸的大烟囱仍在),来到斗山岩入口处。我们在路口逗留片刻,环望四方。连片成垄的茶树园,葱绿壮观。路口左侧尚有一处农场的遗址,一排老式泥瓦房,略显沧桑。当年我们读小学时间,全校师生抵来斗山岩春游,午间寄于这里煮牡蛎三层猪肉粥,颇有印象。

上山的石径早已被水泥路面所代替,我们沿着蜿蜒盘旋、之字形陡坡,上了斗山腰。左侧是凹形山谷,右侧是略为开阔的两层斜坡地,呈不规则“7”字形。

入口处右侧是两棵并排挺拔青翠的枫树,这种树我们当地较少见,对枫树的印象大多停留于深秋经霜后的红枫叶了。

诏安斗山行


上山途中,路边突兀山头上的怀旧餐馆,喷香的土窑鸡等原汁原味山野料式,诱惑着您的光顾哩!

诏安斗山行


斗山庵在“7”的左上方,泗洲佛则在“7”的下端山畔坡上。我们来到两寺交界的“7”屈尺处,沿登山台阶登上山峰,山上天然林木繁茂挺拔,一个劲儿争先恐后往上顶,故而大多树杆修长。

诏安斗山行


因前天下雨,加之林木葱郁,石阶上满是淡黄的青苔和堆叠杂乱的枯叶子,有点滑溜,需小心行走。环望周边山体,方才发现,山腰腰身是曲型的交椅背,整个山体陡峭非常,中间一龚石崖自山顶垂挂下来。斗山道观就处在崖壁上,上下两座。因场地限制,小巧如土地庙。近些年已由后溪名医林家和先生捐资修葺道观和登山防护梯。

诏安斗山行


掩映在林木丛中,山崖间的“天仙宫”匾额,两侧楹联:“天地开泰民安乐,仙佛灵感家安宁”祈求国泰民安了。依山石修了一个屋子形,后墙山石犬牙交错,照原样藏于屋内,神像置于石崖前。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台前下方堆叠的小平台,树木丛生。

诏安斗山行


我们绕过天仙宫,继续往崖顶上攀爬。凭借防护栏,方便安全得多,小心翼翼上了“倦翁台”,何以用此名字,不得其解。门联:“游人仙台玩,玩人仙台游”由林家和题写,此联读来觉得奇巧,莫非道出神仙的逍遥、快乐!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周边崖壁上的摩崖石刻,斑驳难辨,残留一段失缺的故事,遗憾了。山上有块南宋嘉定庚午年1210年,刻着“道观”等字的古石刻残碑,让人陡然间穿越历史的天空之感慨!

诏安斗山行


往山顶上望,全然是陡坡,防护栏并没有向上延伸,只能小心攀爬上山。

连站大道开通前,斗山山巅改种经济林。远观斗山,恰似理了个阿福头,留交椅背两翼范围内天然林木,其他清理掉。也是一个午后,同堂弟带几个小孩,从崖壁上爬上山巅,山巅平坦,一片“树籽(地瓜)园,一龚一龚,向东侧有一坟墓。举目四望,东北侧龙潭水库库区,碧波荡漾,山光水影,村舍俨然,远山拱秀,南面山脚下,动车站就在坑口,长如飘带的动车路直远处直延伸过来,甚是壮观。

诏安斗山行


下得山腰交椅座中间一垄坡地上的仙树石床,传为仙翁修炼、休憩之所。手触摸石床,脑海中想起《神雕侠侣》中小杨过初入古墓,小龙女让出的石床,只是这里要小巧得多了。面向山体环望周边山高林密,空气清新,阳光渗入树稍,温暖可人,鸟鸣声无处不在,佛若置身仙境,仙翁当年就在此处品茗,松下问童子的画面映入眼帘。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斗山庵前右侧的古井,泉水常年不枯竭,泉水甘甜清冽。附近民众,常常用大箱子装水回去泡茶。惹得不少游客纷纷带上简易煮水装备,就在如大伞般的榕树底下石桌上品茗一泡,淳香甘甜、楚口留香,好享受啊!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我们来到斗山庵(斗山芳蹟),该处建于上方平坦的陡坡上,内外几处石阶,整座建筑小巧,却布局合理,全依地形而建,背山面向南面坑谷,视线极佳。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佛祖坐殿上方匾额“心潭印月”,不是常见大雄宝殿字样,两侧十八罗汉,寺院的常规神像配置。主殿两侧楹联:一道灵光独不磨,万般色相皆空幻。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佛佛祖殿面前厅堂中的天然石头,传说中的三粒宝珠之一。俯下身子上前细看,表面与地板砖差不多高度,表面略为凹凸不平如常见的石块。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我们缓步来到大如巨伞东侧泗洲佛所在的“爽挹西峰”建筑,该处同样没有以寺院称号。据传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光绪壬寅年间(1902年)重修,近年又经一次大修缮。三大开间和大殿,中间隔两廊和天井,面积约为120平方米。

西潭人退休吴巍然老师曾一度常住此间,负责一些日常事务,发挥余热,为景区做贡献,大赞!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楼门内中间的“自在天”匾额。

诏安斗山行


主殿“小西天”匾额,三个斗大金字,书法功底十分了得。匾额下匾额“泗洲文佛”主殿祀奉的泗洲文佛神像。

握说早前有古联对:“遗履脱凡依然风月留丹洞,施药现相琴声下翠微”。

这对子里的故事讲的是,庚兄吴明德往漳办事,归途中至九龙岭路上遇到圣僧。圣僧向他讲明泗洲疫情严重,要前往泗洲施药救人,不知何时能归,寺庙之事请他代为相助管顾。因来时仓促未带他物,只有脚下一鞋相赠,然后匆匆告别。等吴明德来到寺中,却得知圣僧早已归仙了。

传说泗洲文佛由僧而为神。圣僧本为泉州一秀才,时同附近湖美村吴明德结为兄弟,相携上省垣福州应试。不第后随同吴明德至诏安游历,见斗山秀丽雄奇,便归隐于斗山庵为僧。道术精湛,善谈玄妙,知阴阳变化,能显神通,兼精岐黄之术,闲来悬壶济世以消灾抗瘟疫,拯救黎民百姓著称,灵光远扬,信众多多。

每当佛公诞辰(荔月朔日)及清明节,各地信众纷纷上山礼拜朝圣!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西厢房里供奉的诸神像。背景以邑人指画名师沈克川先生的画作设置,增添人文底蕴。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庭院中的花草,一片葱绿。

诏安斗山行


东侧厢房的历代主持僧众祭祀牌。其中圣僧(佛公),寺后山还有佛公墓犹存。楹联:“法雨普施三千界,慈云广济泗部洲”。好友沈聪先生介绍,佛公墓在寺厨房边有块石牌有写箭头,寺里人知晓的。每年清明节都有周边闽粤两地诸多县份信众前来祭扫。

诏安斗山行


果真,我们在“爽挹西峰”东侧埕边石栏上发现往佛公墓的路标。便开始上山,沿着满是繁茂的林木、人迹罕至的山畔、越过二山尖对峙成凹形山岭,往山后斜坡而下。沿途众多形态不一的坑谷纷纷呈现,临近山腰畔,佛公墓堆侧面便赫然呈现,背山面东北。墓碑竖行:哲斋公墓,隶书。扶手两侧碑刻:一九九四年秋重修,东山县铜陵镇众弟子敬立。地势居高临下,周边林木葳蕤,面前视野开阔,风朗气清。建设江亩坑、长埔一带村庄、山川风物尽入眼帘,好景致。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斗山道观,做为县邑一处古迹风景名胜区,的确是一处好地方。历代文人墨客、三教九流、凡夫俗子,纷至沓来,留存吟咏斗山胜景的诸多诗词,脍炙人口。现在交通发达,自城区抵此不是很远,是一处理想的郊游好去处,应了“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之诗。

诏安斗山行


诏安斗山行


吴志煌,1972年12月生,云霄师范普师班毕业,小学老师,爱好乡土文化,2019年12月成为漳州市作协会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