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大考中,我們學到了什麼?

在疫情大考中,我們學到了什麼?

冬日裡突然降臨的黑天鵝,給我們的祖國籠罩上了一層濃密的烏雲,撥雲見日——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悄然打響。自疫情突發以來,中國人民聞令即動,在與疫情的賽跑中爭分奪秒。政府和人民攜手齊心,聯防聯控,果斷施策與踐策,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將疫情給人民帶來損失降到最低。

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白衣天使們捨生忘死、晝夜不息的付出中,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自3月以來,捷報頻傳:3月10日武漢江夏方艙醫院,武昌方艙醫院宣佈休艙;3月18日湖北省實現確診病例無新增;援顎醫療隊的白衣戰士圓滿完成馳援任務,分批返程;全國各地正有序開展復產復工全力恢復經濟。在國內努力抗疫的同時,中國也將抗疫經驗毫無保留的分享給世界各國,“千里同好,堅於金石”“出入相友,守望相助”“道不遠人,人無異國”,緊缺的物資一批又一批的送到世界人民的手中,中國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懈努力著,可以說在這次覆蓋全球的疫情大考中,我們的祖國已經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磨難中汲取力量,危機中暗藏轉機”此次疫情大考不但讓作為中國青年的我們直面了磨難與危機,同時也予以我們許多啟迪,醍醐灌頂,餘味悠長,那麼我們究竟在這次疫情大考中又學到了什麼,有了怎樣的收穫呢?

一、“我們存在的意義不在於自己,而在於為別人做出了多少貢獻”——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

青年人是奮鬥者,也是歷史的書寫者,炙熱的血液在身體中流淌,青年人總是在尋找著生活的意義。生活的意義在哪裡?在這次抗疫阻擊戰中,許許多多的青年人用實踐找到了答案:“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的一名“90後”這樣說,“最重要的不是‘幾零後’,而是‘努力後’‘奮鬥後’,能夠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能夠為國家作貢獻、為人民服務,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好途徑”。

行勝於言,從古至今青年人都是我們國家的中堅力量,青年們有勇氣,有志氣,有家國情懷;青年們堅毅不拔,敢於迎戰,直面困難,在歷史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又一筆。

"青年人是可以擔當大任的",我輩青年要把自己的理想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命運緊密相連,將自己的成長與為人民獻力緊密相連,這樣奮鬥的青春,才是有意義的青春。

二、“繁盛不息的中華民族,離不開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人才翹楚”——中國脊樑,我輩自強

魯迅先生曾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輝,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一張動車票,出發時間為1月18日,起點和終點分別是廣州南站、武漢站,車票信息是無座、補票,見證了他行色焦急,分秒必爭的匆匆身影,他那句飽含深情的“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讓我們溼了眼眶,他是鍾南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已經84歲高齡的他再次臨危受命,為國出征。

自1月26日抵達武漢以來,她和團隊聯合地方優勢企業,在埃博拉疫苗成功研發的經驗基礎上,爭分奪秒開展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藥學、藥效學、藥理毒理等研究,快速完成了新冠疫苗設計、重組毒種構建和GMP條件下生產製備,以及第三方疫苗安全性、有效性評價和質量複核。3月16日,她領銜的科研團隊所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臨床實驗。她是陳薇,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真正擔起民族重擔的,從來不是光鮮亮麗的流星,而是默默耕耘的國士。

“聞令而動,勇當先鋒,白衣執甲,逆行出征。”請戰書上的紅色手印,離開前最後一通電話,家人送行時的含淚目光,一名又一名醫務工作者挺身而出奔赴前線,各省醫療隊陸續出發,馳援武漢。在這個危難時刻,他們不平凡的選擇,盡顯醫者本色,他們是白衣天使,更是白衣戰士。“來時冰霜雨雪,走時春暖花開”他們的選擇讓國人深切感受到中國醫務工作者的良知良能與大愛大勇。

視線回到抗疫的大後方,回到我們由網絡鏈接起的“遠程校園”,那裡有著不忘初心、學習不輟的同學們,有著誨人不倦、親愛的老師們。在這個特殊的開學季,為了保障同學們在獲取知識的道路暢通無礙,老師們提前幾周就已經緊鑼密鼓的開展在線課程的準備工作。有的老師連續幾天試驗了多個網上授課平臺,只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有最佳的在線課程體驗效果;有的老師正身處鄉間,克服線上授課設備的不足,一舉手機就是一個多小時;有的老師積極地和同學們溝通希望能以最有效的教學方式把知識輸送給我們。付出這麼多,他們從未說過一句苦,而我們心中卻多了一份苦楚與心疼,在我們眼中,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守護我們的英雄。

“人心齊,泰山移。”在這場“戰疫”之中,還有很多人在不辭辛勞地奮鬥著。為了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為了與我們同呼吸共命運的同胞,請努力學習,要成為這樣的人!面對鮮活的榜樣,我們青年能做的不僅是崇尚英雄,更要穩穩的拿好時代的接力棒!

三、“生活中的點滴都值得品味”——把握當下,珍惜幸福

突如其來爆發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在這些度過冷冬的日子裡,大家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無所適從,以往平淡的生活在這時顯得彌足珍貴。有的同學在朋友圈裡發了一張曾經在學校裡拍的照片,下面跟著的是你一言我一語的回覆“保重安好,定會相見”“等疫情過去了一定聚聚”“堅持就是勝利”……

宅家的這些日子,空間似乎被割裂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單元,大家都在略顯冷清屋子裡做著各自的事情。昔日裡與臨床室友的打打鬧鬧、與老師面對面親切的交談似乎成為一種奢望,昔日的壓力與苦惱也都化作當下的最大期待:希望大家都安好,希望一切恢復常態。

“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學們用善於發現的眼睛,在看似枯燥的日子裡,將生活過得豐富多彩,有聲有色:有的同學開始宅家學做菜,成了朋友圈裡的美食家;有的同學將原來收藏的書單拾了起來,告別浮躁,伏案耕讀,收穫了智慧,充盈了頭腦;有的同學在家做起鍛鍊,健身強體,涵養精神……時光不回頭,我們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把握當下,為光明的未來而努力拼搏,奮鬥不息。

“邁過至暗,便是新天。”疫情終將過去,而汲取了經驗的青年人的步履將永不停歇。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只要堅定理想、增強本領、勇於擔當,為幸福生活努力奮鬥,我們青年人一定能跑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力跑,譜寫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華彩樂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