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危難時,統一六國的“百萬雄師”又在哪?為何不前來支援

說起秦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之一,經過幾百年的戰爭,最終在

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實現了統一大業,也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秦王嬴政也是自稱為“始皇帝”,在統一了六國後,開始大肆進行改制,例如“書同文”、“車同軌”;還有廢除了分封制,以郡縣制代替。因此,秦朝成為了中國的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對我國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秦末危難時,統一六國的“百萬雄師”又在哪?為何不前來支援

可是,秦朝的好景並不長,只存在了十幾年,就被起義推翻。

但在秦王剛統一六國時號稱有百萬軍隊,可為何在短短的十幾年後就被區區十幾萬軍隊大敗於鉅鹿·?這百萬軍隊又去哪了呢?


首先我們要看一下這百萬軍隊是否真的存在

這裡我們可以看一下秦國統一六國前的幾場大仗,例如最後一場的轉折之戰——“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62年,一共打了兩年時間,於公元前260年結束。這場決戰雙方軍力一共達到了一百多萬,其中秦軍大約六十萬,趙軍大約四十五萬。此戰異常激烈,據史書記載趙軍全軍覆沒,秦軍傷亡近二十萬,即雙方傷亡超過了六十萬。在此戰之後基本沒有什麼大的戰役,秦軍勢如破竹,一舉統一六國。

秦末危難時,統一六國的“百萬雄師”又在哪?為何不前來支援

由此戰可以看出秦軍在四十年前的時候就可以調集六十萬軍隊攻打趙國,可見其老秦國內的號召能力。雖然經過此戰折兵二十多萬,但至少還有四十萬之眾,況且之後又經歷了這近半個世紀的發展。

到公元前225年,秦王派出了李信和蒙武帶領二十萬大軍攻楚,但是失敗了,後沒多久 改派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出征,大破楚軍,這也迫使楚將項燕自殺,之後又攻燕滅齊。

所以這時秦軍至少擁兵六十萬,而且這時的疆域已不再是四十年前的那些,在此之前已經連破多國,人口基數的上漲必然也更容易擴充軍隊,所以短期內擁兵百萬也不是問題。

秦末危難時,統一六國的“百萬雄師”又在哪?為何不前來支援

其次我們來看一下秦國統一六國後的軍隊部署

秦王在統一六國後北方邊境時常遭到匈奴的騷擾,於是開始修繕長城。據記載,當時秦王派了近百萬勞工修築長城,這佔了全國總人口的近二十分之一。在長城修好之後派出了三十萬大軍駐守長城抵禦北方匈奴。

還有秦朝大約共有五十萬軍民深入和駐紮在了嶺南地區,駐守南部地區。但當時此地並不臣服,因襲陷入了一場長期的戰鬥。

秦末危難時,統一六國的“百萬雄師”又在哪?為何不前來支援

除此之外,據記載還有一支中衛軍駐守關內,中衛軍主要是保護內部安定的,但只有大約五萬人。

然後就是看一下秦末危難時的軍隊調動情況

在秦始皇嬴政去世之後,內部開始出現暴動,各地都出現了大大小小的起義,秦國的最後一場大仗也就是“鉅鹿之戰”。

秦末危難時,統一六國的“百萬雄師”又在哪?為何不前來支援

此戰是由項羽率領的十五萬軍隊大破章邯率領的四十萬秦軍,之後秦朝名存實亡。其實,這四十萬的秦朝軍隊大部分都是由奴役和罪犯組成的臨時軍隊。

而在北部的三十萬長城守軍直到咸陽陷落都沒有來支援,不僅如此,南方由趙佗領導的嶺南地區還切斷了與關內的所有通道,自立稱王,直到漢朝建立時稱臣。


秦末危難時,統一六國的“百萬雄師”又在哪?為何不前來支援

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秦朝初期是有能力調集百萬軍隊的,但是由於暴政和內部混亂,後期還有沒有此能力就不必多說了。

至於為什麼他們不來支援,也沒有確切的史書記載,或許是因為秦王的暴政,也或許是為了國家的統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