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自貿港首府——海口的交通


談談自貿港首府——海口的交通

這幾天看到海口關於幾則交通方面的消息,看完之後就惱火!就想吐槽一下海口、就想指手畫腳一下,不知道自己的設想對不對。為什麼這麼多年了,小小一個海口,連個城市交通都整不明白。你是海南自貿港的省會城市啊。

消息一:

為配合海口市公安交警部門開展電動自行車上牌工作,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期對在海口市銷售的符合GB17761-2018電動自行車技術標準銷售登記目錄車輛信息進行徵集、彙總。

上牌:這都多久了,從去年到現在,關於上牌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到底什麼時候上牌,限購前購買的超標車到底能不能上牌? 已經上牌的超標車是不是要限速。沒有說法。

消息二:

海口開展電動車銷售市場專項整治 立案7宗 罰款7.4萬元

違法的該查、該罰。支持。但是你這很多問題都還沒有解決呢,還沒給老百姓出路呢,眼睛光盯著那些商家有什麼呢?

現在海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電瓶車?

1、因為禁摩了。以前全是摩托車。

2、很多地方公交到不了。有的就算有公交,公交系統也是七拐八拐的,沒有個把小時都到不了。

3、車租車太貴。堵車太嚴重。

4、想買車、限購了。搖號。

5、有個電瓶車想去哪就去哪,方便快捷。

但是說實話,有汽車坐,誰願意騎電瓶車呢?

來個颱風、下個暴雨,海口太陽那麼曬,躲都沒地方躲。

從禁摩、到現在限制電瓶車,限制轎車購買、

不停的限!限!限!成功了嗎?

各大碼頭、車站還不是都是拉客的摩托車、電瓶車。

大街上還不是到處都是超標的電瓶車。

每天還不是堵堵堵。

本以為修個海秀高架,可以緩解交通,結果海秀高架堵了。

公共交通不弄好,效率如何提升呢?生活的舒適感哪裡來呢?

最近又是瘋傳海口要建地鐵了,又要搞軌道交通了。

就現在都已經這樣了,要是工程搞起來,以海南這個速度,這幾年老百姓怎麼辦啊?椰海大道就是例子吧。讓市民吐槽了多久。

最好的辦法,還是做好公交體系的設計編排。

剛來海南那會,最喜歡坐公交,當然那時候也坐不起出租。

喜歡坐公交到處瞎逛,因為閒。

現在市民出行很多還是公交,做好海口公交設計才是最基礎的。

自己的一點小小思考,大家可以共同探討。

總體思路:

橫縱交錯,直線循環。

區域內單循環,域外專線。

市民一卡通,全域通行。

四橫六縱,直線循環

四橫:濱海大道(含長堤路)、海秀路、南海大道、椰海大道

六縱:濱江路、海府路、龍昆南路(含迎賓路,也可包含世紀大橋及碧海大道)、丘海大道、秀英大道、永萬路

以上10條主幹線,兩端設立終點站,確保10分鐘一班車。公交車只在該路線上行駛,不拐入任何分支路線,全部採用大型公交車,利用公交專用道的,提升南北和東西的客運效率。而且這樣,很多公交車也不用跨線,部分路口不用再擠佔私家車道了,海口有很多路段,公交車從輔道出來之後就是橫跨幾條道進入左轉車道,這個時候經常造成擁堵。另外,海秀高架,加設國興至長流的快速專線。加上南海大道上方的軌道交通,東西運力就會加強。

就跟現在的觀光巴士,沿著濱海大道一路直行,方便快捷。沒有那種七拐八拐的糾結。

區域內單循環,域外專線。

在橫縱的基礎上,利用利用小巴接駁,比如國貿到西海岸,到達會展中心展點,可以換成長流組團的小巴,進入長流區域。小巴只在長流組團運行。提升區域內的運轉效率。就跟原先國貿的小巴,只在國貿裡面轉。將長條的海口分割成幾個片區,類似於海甸島,獨立的體系,進行小巴輪轉。

海口城市版圖,有幾個地方是“獨立”的,比如海甸島、長流;同樣這幾個板塊內部已經繁華或正在崛起,但是出行卻是不便。 比如長流,到市中心等待公交的時間非常之長;而海甸島,出島只有人民橋和和平橋,目前走世紀大橋公交還比較少。完成了內部輪轉,解決外出問題,可以採用定點樞紐,專線出行的方式。

同樣的,海口有幾個組團已經成型,但是不具規模。比如江東、桂林洋、靈山、老城、可以設置達到核心樞紐的專線。再通過市區小巴輪轉。

區域內,採用小巴輪轉,可以避免擁堵。市中心地段多數是雙車道、人行道、紅綠燈較多,大車佔空間,小巴靈活,不易堵車。

市民一卡通,全域通行。

為了解決,多次換成以及支付的問題。

建議為乘客開通市民一卡通,刷卡或手機一鍵掃碼,自動紀錄上下車位置,自動結算。

各公交站點,提供車輛換成信息查詢服務和到站提醒服務,同時利用車來了APP提供車輛到站預警提醒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