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軍棋這款遊戲相信很多朋友都不會陌生,班、排、連、營、旅、師、軍

的編制體系很早就深深地印在腦海裡,這也是二戰時期的主流軍隊編制方式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軍棋”堪稱是一代人的回憶

然而當我們翻開抗戰史,卻會發現日本侵略者的編制方式十分“另類”,讓人很不習慣。好端端的團、旅、師三級編制,變成了旅團和師團班、排、連、營更是毫無蹤影,只能找到小隊、中隊、大隊、聯隊這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單位。

那麼究竟日本人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呢?日軍的“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和常規的“班、排、連、營、旅、師、軍”能否一一對應呢

今天我們就來細緻地談一談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

日本陸軍的分類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古代的陸軍也有很多分類

即使是在古代,陸軍也要區分出騎兵、步兵、弓箭手等等類型,更何況用現代科技武裝的新式陸軍

所以在具體討論日本陸軍的編制之前,我們需要先分解出陸軍的不同“兵科”,也就是不同功能的陸軍部隊

  • 步兵——最古老的兵種

步兵是最基礎、最傳統的兵種,也是唯一以士兵為核心的兵種。即使沒有槍支彈藥,步兵還進行白刃和肉搏戰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明治天皇在戊辰戰爭後建立統一皇權

日本近現代陸軍始建於明治維新時期,這也是在幕府倒臺後,日本真正意義上的由統一政權、統一君主(天皇)領導的軍隊。當時的日本急於建立一支強大的陸軍,以維護天皇和中央的權利,逐漸消除地方藩王的實力。在完成內部的統一和穩定後,逐步向外爭取更多的資源和利益。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拿破崙時期的法國步兵

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新政府成員,積極地仿效西方列強的軍制,建立新式陸軍。當時主要以法國為學習對象,聘請了大量法國顧問,直接把1869年的“法國步兵操典”翻譯後,作為日本新陸軍的“步兵操典”

所以步兵從一開始就是日本陸軍的核心,日本陸軍的戰鬥力和軍事教育都以步兵為主體

  • 炮兵——以火力和射程為“王道”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19世紀法國炮兵

炮兵的歷史同樣十分悠久,他們實際上可以看做是弓箭手、投石機這些古老兵種的發展和延續

炮兵的根本目的,就是避免接觸敵人,實施遠程攻擊,既殺傷敵人又不損耗自身。而隨著火藥、冶金等科技的發展,日本的炮兵也在不斷變化,到了二戰時期,基本上擁有四個層次的炮兵。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性價比極高的“擲彈筒”

1、分散在步兵隊伍中的“便攜式”火炮,也就是二戰中日本陸軍最愛使用的“擲彈筒”,它又稱為“超輕型迫擊炮”。這種輕火炮不僅造價低廉、方便攜帶,它的曲射彈道還可以讓步兵從容應對不同的地形。日軍甚至還喪心病狂地用擲彈筒來發射化學武器,給抗日將士造成巨大傷亡。

2、配合戰術使用的各類山炮、騎炮、野炮、輕榴彈炮等,主要在小型的戰役中使用,分佈在步兵聯隊等師團以下的編制中。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日軍的各式火炮

3、戰役級的野戰重炮,射程遠、威力大,通常組成獨立的炮兵聯隊,直屬於戰役的最高指揮官。比如諾門罕戰役中,就出現過關東軍司令部直屬的重炮群

4、特殊功能的炮兵,主要包括攻城炮兵、要塞炮兵、高射炮兵等。

  • 騎兵——機動作戰的鼻祖

騎兵擁有強大的機動作戰能力,在裝甲兵和機械化部隊誕生前,騎兵是最有威懾力的兵種。到了二戰時期,騎兵也並未被完全替代,很多國家依然保有大量的騎兵部隊,比如蘇聯和波蘭等。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二戰蘇聯騎兵

像日本這樣的資源小國,陸軍的機械化程度並不高,仍然保留了一定數量的騎兵部隊,只是進行了一定的現代化改造

這種改造主要就是配屬一定數量的偵察車、輕裝甲車和卡車輜重、馬料和槍支通過車輛運輸

,騎兵的馬匹主要用來運載士兵,抵達戰場後騎兵往往以步兵姿態進行作戰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亮劍”中的日本騎兵

當然在中國戰場上,由於中國軍隊的裝備更差,日軍的騎兵部隊有時候還會直接進行騎乘作戰,替代裝甲兵實現快速的迂迴包抄

  • 工兵——軍隊中的工程師

工兵排雷是大家對日本工兵的最深刻印象,然而工兵的職責遠遠比排雷多很多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排雷中的日本工兵

在英文中工兵與工程師是同一個詞“

Engineer”,他們要在野戰中承擔修築工事、地形測繪、電子通信、爆破、照明、排雷等等工程任務

日本工兵最擅長的還是土工活,也就是挖掘坑道,畢竟塹壕還是步兵野戰中最實用的防禦方式

  • 輜重兵——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現代戰爭打的是資源、拼的是消耗,每一場戰事都要耗費大量的彈藥和糧食,因此必須有專門的部隊來負責輸送補給。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平型關戰役中打擊了日軍的輜重部隊

日軍在野戰中設置有兵站和輜重兵,兵站是儲存給養的倉庫輜重兵則要負責運輸物資和保衛兵站

日本的製造能力有限、石油資源不足,很多時候需要用牲畜來運輸物資,因此輜重兵還需要負責四處搶奪牲畜並進行餵養

  • 裝甲兵——鋼鐵洪流

自從坦克在一戰中初次亮相之後,裝甲兵備受各國陸軍的青睞。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一戰中的坦克

然而早期的日本既沒有實力也沒有意識組建大規模的裝甲部隊,他們只是把裝甲兵作為一個新兵種分散在步兵中,加強步兵衝鋒和攻城時的力量

二戰初期日軍裝甲部隊最高級別的單位就是安岡正臣的“第一坦克師團”,還在諾門罕戰役中被蘇聯的坦克狠狠教育了一番,見識了什麼才是真正的裝甲部隊。到了中後期,日軍也勉強裝備了幾個“坦克師團”,甚至在1942年組建了唯一一支“坦克軍”,但是坦克數量和質量都比其他大國差很多

  • 航空兵——空中的王者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日本陸軍航空編隊

霄林天曾在 分析了日本航空兵的情況,陸軍和海軍都建立了航空部隊。陸軍的航空兵主要負責配合地面部隊的行動,對地面目標進行掃射和轟炸,同時攻擊敵方的空軍部隊,防止己方遭受轟炸


小隊、中隊和大隊——最基層的編制

高樓萬丈平地起,軍隊歷來是由基層士兵和層層遞減的軍官組成的金字塔結構

而所謂的編制,就是“金字塔”的不同層級。比如一所小學,幾個小組組成一個班級、幾個班級組成一個年級,一、二、三、四、五、六 6 個年級再構成完整的小學。因此要想徹底瞭解一支軍隊的組織架構,必須從它的最底層開始。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德國步兵師的層級結構

日本陸軍的基層編制為“分隊→小隊→中隊→大隊”,其中各級編制還會因步兵、炮兵等兵科的不同而略有差異。下面我們以步兵為主,看看各級編制的情況。

小隊、中隊、大隊的編制,似乎來自於“法國步兵操典”,但是卻不盡相同。實際上,民國期間南京政府也翻譯了法國人的步兵操典,其中對於基層編制的翻譯,依然是傳統的“班、排、連、營”。“小隊、中隊、大隊”的說法,完全是戰後對日軍文獻的直譯。

那麼這種獨特的編制方式完全是日本人別出心裁的創新嗎?答案好像也不盡然,我在《宋史》中找到了一條線索。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宋朝人把李靖的武學著作納入《武經七書》中

“李靖以五十人為一隊,每三人自相得者結為一小隊,合三小隊為一中隊,合五中隊為一大隊。”——《宋史·兵志九》

宋史·兵志九》中總結了隋唐名將李靖的戰法,提出了“小隊”、“中隊”、“大隊”的概念,而且三小隊合為一中隊、五中隊合為一大隊的比例,與日本陸軍驚人的相似。

因此霄林天猜測,按照日本人擅長“中西優勢合為一體”的特點,日本陸軍的基層編制可能是在法國陸軍基層編制的基礎上,借用了宋朝古制的名稱加以改造。這種編制方式從明治年間確立,一直沿用到二戰中,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成為日本新陸軍的根基。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日軍步兵分隊的基本編制

  • 步兵分隊和步兵小隊

所謂的步兵操典,實際上是把步兵操練和基層編制融合在一起,用最小的軍事單位來進行士兵的初級訓練。日本人以“分隊”為最小單位

,按照裝備又分為步兵分隊和擲彈筒分隊

  1. 步兵分隊的人數和傳統的“班”一致,通常為 13 人,包含 1 名“分隊長”、4 名機槍手和 8 名步槍手
  2. 擲彈筒分隊有 8 名隊員,裝備有三門擲彈筒
  3. 根據作戰任務的不同,有時候會把擲彈筒分隊拆分到各個步兵分隊中,加強步兵分隊的火力。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日軍步兵小隊的基本編制

步兵小隊由 1 個小隊部、2 個步兵分隊和 1 個擲彈筒分隊組成,總共 54 人。在華北作戰的日軍,還曾經有一種由6個步兵分隊組成的步兵小隊,專門應對游擊戰。

這種編制不僅取消了擲彈筒分隊,6個步兵分隊中只有一半配備了輕機槍,完全輕裝簡行,分散到各地對付抗日武裝。

  • 步兵中隊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日軍步兵中隊的基本編制

整個步兵中隊的人數通常為 181 人,作戰的主力是 3 個步兵小隊,配備了 139 支步槍、9 挺輕機槍、9 門擲彈筒。此外還配屬一個 19 人的中隊部,其中包括中隊長、衛生員、勤務兵、司號員和通信員

由於步兵分隊和小隊都沒有通信設備,通常不得脫離中隊獨立作戰,步兵中隊實際是最小的獨立作戰單元中隊長必須完全掌控整個中隊,通過通信兵獲取上級指令、通過司號員統一號令。

  • 步兵大隊

步兵中隊並不能進行持久作戰,因為他們通常沒有炮兵、輜重補給等基本的保障,真正能夠獨當一面、長期進行

獨立作戰的是步兵大隊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日軍步兵大隊基本編制

步兵大隊在人數和實力上遠遠超出了中隊,通常由 4 個步兵中隊 1 個機槍中隊組成戰鬥力。除此之外還配備

30 人的大隊部、110 人的輜重中隊、55 人的炮兵小隊,總人數到達 1100。

其中機槍中隊配備了12挺重機槍、炮兵小隊配備了2門九二式步兵炮,大大加強了火力。

一個步兵大隊中已經包含了相當數量的特殊兵種,既有炮兵提供火力掩護,也有輜重部隊負責補給。大隊長是在前線直接與士兵共同作戰的最高級軍官,他往往還能把野炮、山炮、戰車、化學兵等特殊部隊臨時劃歸自己指揮。

  • 炮兵的基層編制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日軍一個“甲種師團”中,既有專門的炮兵聯隊,也會在步兵聯隊中配備炮兵

炮兵的編制方式有兩種,一是分散到各個步兵隊伍中,二是單獨集合成一支隊伍。而炮兵根據火炮類型的不同,又會區分出野炮、山炮、榴彈炮、速射炮、步兵炮、騎兵炮等等諸多類型。

由於不同的火炮需要的士兵人數各有差異,所以炮兵的基層編制並沒有統一的人員數量,只是在火炮數量上保持一致。這裡我們不去窮舉不同炮兵的具體編制情況,主要看步兵中的炮兵基層編制。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步兵炮小隊的編制

我們從步兵的中隊、大隊的制中可以看出,通常有步兵炮部隊混編在其中,而且往往是“降一級”的編組。比如一個步兵大隊,由4個步兵中隊和一個炮兵小隊組成。這主要是因為炮兵需要更多昂貴的裝備,士兵也要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成本的限制讓日軍不得不縮小炮兵規模。

當然有時根據戰鬥任務,有些大隊還會配備炮兵中隊加強火力炮兵中隊與小隊的比例仍然為3,包括2個炮兵小隊和1個彈藥小隊,步兵炮數量可以達到4門。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李雲龍最愛的戰利品——“九二式”步兵炮

而炮兵中隊裝備的火炮有很多種,包括九二式70mm步兵炮、四一式75mm山炮、三八式75mm野戰炮等。只是步兵中混編的炮兵中隊,絕大部分都使用九二式步兵炮。雖然口徑小一些、火力差一點,但全重只有0.2噸,僅憑人力就可以運輸、不限地形,對步兵隊伍來說是非常實用的火力支援,想當年晉西北叱吒風雲的李雲龍就十分喜歡繳獲日軍的九二式步兵炮

至於炮兵大隊,基本只出現在炮兵聯隊中,或是獨立炮兵大隊,將在“炮兵聯隊”部分一起說明。

  • 騎兵、裝甲兵、工兵、航空兵的基層編制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日本陸軍的騎兵、裝甲兵、工兵和航空兵

騎兵、裝甲兵、工兵、航空兵這些特殊兵種,在步兵的基層編制中幾乎見不到蹤影,主要有兩點原因:

  1. 他們的單價比炮兵還要高很多
    ,沒有實力給每一個步兵中隊、大隊配備騎兵、裝甲兵、工兵和航空兵。
  2. 像小隊、中隊、大隊這樣的基層編制,沒有太大的自主作戰權利,需要遵循聯隊的統一調遣。因此作戰特點也決定了,他們不需要單獨配備騎兵、裝甲兵、工兵和航空兵。否則只會讓這些少數的特殊兵種更加分散,無法發揮最大價值

這些部隊都會組成單獨的“聯隊”級單位,而不會混編在步兵聯隊中。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亮劍”中的“坂田聯隊”

每扛走一面軍旗,就有一個聯隊被裁撤

日軍的軍旗又稱為“聯隊旗”,它們由天皇親自授予給各個聯隊。因此軍旗稱為聯隊的象徵和“生命”扛走一面軍旗,就意味著一個聯隊的裁撤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日軍的師管區和聯隊管區

聯隊的另一大特點,是聯隊中的成員都來自相同的故鄉。日本在徵兵時採取“師管區”和“聯隊管區”制度,師團和聯隊的兵源,嚴格對應於日本的地方行政機構。比如著名的大阪師團,下屬的61聯隊全部來自大阪的和歌山市。

軍旗的榮耀和同鄉的情誼,讓聯隊成為一個獨立的整體。

而日軍的聯隊編制十分花哨,各類單兵種設立了許許多多的聯隊單位

  • 步兵聯隊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步兵聯隊的標準配置

常規的步兵聯隊有 3800 人,以 3 個步兵大隊和 1 個炮兵中隊為作戰主力,此外包括 1 個 54 人的聯隊指揮部、1 個 121 人的輜重中隊。3個步兵大隊總共有108挺輕機槍、36挺重機槍、108門擲彈筒和6門九二式步兵炮,再加上炮兵中隊的6門步兵炮,火力相當可觀。

當然,這些只是步兵聯隊的常規編制,一些加強版的步兵聯隊,會把炮兵中隊換成炮兵大隊,並增加 1 個聯隊直屬的反坦克中隊。而且根據作戰任務,有時候還會對步兵聯隊進行臨時重組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64聯隊的臨時加強裝備

諾門罕戰役初期,日軍先頭部隊步兵64聯隊,就臨時進行了重組。原本聯隊中的3個步兵大隊(共12箇中隊)縮小為5個步兵中隊,同時增加了1個騎兵中隊、1個戰車中隊和偽軍的1個騎兵團。最終形成了一個2520人的“新聯隊”,但是卻擁有4門四一式山炮、4門九四式37毫米速射炮、4門九二式步兵炮、5門13毫米機關炮以及12輛九二式重裝甲車,火力大大加強。

其中37mm速射炮是德國37mm反坦克炮的仿製品,用於反坦克13毫米機關炮既可以防空,也可以打擊輕裝甲目標九二式重裝甲車用於衝鋒和反坦克

。所以很明顯這種臨時的加強裝備,都是為了應對蘇聯方面的空軍和裝甲兵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作戰中的日本炮兵

  • 炮兵聯隊

炮兵是陸軍中僅次於步兵的第二大兵

種,不僅會混編在步兵隊伍中,還會混編在獨立的騎兵旅團、戰車旅團中,甚至單獨集中在一起成為獨立炮兵

基層編制中我們已經看到炮兵與步兵的混編情況,現在我們根據火炮類型和支援對象,看一看獨立作戰的炮兵大隊和炮兵聯隊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三八式”野戰炮vs“九四式”山炮

1、野炮聯隊和山炮聯隊

日軍每個師團中都要裝備1個野炮聯隊山炮聯隊(除了戰車師團和高射炮師團),二者的區別就在於裝備的火炮分別是野戰炮和山炮,師團也因此分為野炮師團和山炮師團

野戰炮的彈道平直、山炮的彈道彎曲,因此又可稱為“平射炮”和“曲射炮”。野戰炮通常適用於平原地區,山炮則用於地形崎嶇的丘陵和山區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日軍大量裝備的“九一式”105mm榴彈炮

兩種炮兵聯隊一般都是採取“三三制”,即1個聯隊→3個大隊→9箇中隊,火炮數量都是36門甲種師團配屬的野炮聯隊會增加一個“榴彈炮大隊”,配屬12門105mm榴彈炮。按照日軍在一戰中的經驗,這種105mm的重炮通常要用6匹挽馬才拉得動,甲種野炮師團又被稱為“甲種挽馬師團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日軍“四一式”騎炮

3、騎炮兵聯隊

騎炮兵聯隊十分稀少,它僅配屬騎兵旅團,1個騎兵旅團包含1個騎射炮聯隊。騎炮兵聯隊的規模和人數與步兵聯隊相差甚遠,僅有180人。騎炮兵也不再有大隊級的編制,僅有2個騎炮兵中隊,共有4門“四一式”騎炮

“四一式”騎炮與“三八式”野戰炮比較相似,彈道、射程和精度都差不多,只是減輕了重量,以配合騎兵的行進速度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榴彈炮vs加農炮

4、重炮聯隊

重炮聯隊是日軍的“大殺器”,裝備的都是100mm以上的重炮,主要為加農炮和榴彈炮。加農炮和榴彈炮同樣是用彈道的曲直來區分,加農炮的身管長、彈道低平,榴彈炮則身管短、彈道彎曲

因此重炮聯隊被分為“野戰重炮聯隊”和“獨立野戰重炮聯隊”。野戰重炮聯隊下屬2個野戰重炮大隊,裝備有16門150mm榴彈炮,主要有“三八式”和更先進的“九六式”兩個型號。獨立野戰重炮聯隊下屬2個獨立野戰重炮大隊,裝備有16門“大正十四年式”105mm加農炮。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日軍“八九式”150mm加農炮曾在沖繩戰役給美軍制造麻煩

但是日軍編制的一大特點就是“沒準數”,常常出現各種非常規的編制。諾門罕戰役中就曾出現一支“穆稜重炮聯隊”,裝備了4門“八九式”150mm加農炮。這種150mm口徑的遠程加農炮是十足的“稀罕物”,

射程可達18100m,炮彈有40kg。1945年的沖繩戰役中就有八門“八九式”參戰,還擊殺了美軍的巴克納中將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日軍坦克部隊

5、機械化炮兵聯隊

機械化炮兵聯隊同樣十分稀有,它是日軍“

戰車師團”的專屬。日軍僅有4個戰車師團,各自配屬了1個機械化炮兵聯隊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牽引中的“九0式”75mm野炮

機械化炮兵聯隊共有1500人,除了聯隊指揮部外,下屬1個機動野炮大隊和2個機動榴彈炮大隊

。機動野炮大隊分為3箇中隊,裝備有24門“九0式”75mm野炮;機動榴彈炮大隊同樣分為3箇中隊,裝備有24門“九一式”105mm榴彈炮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以“九七式”坦克底盤研製的“1式自走炮“

“九0式”和“九一式”都是牽引式火炮,需要由

火炮牽引車牽引,因此更適合機械化程度高的戰車師團。後來日軍還在“九七式”坦克底盤的基礎上,發展出了“1式75mm自走野炮”和“1式105mm自走榴彈炮”,也就是最初的“自行火炮”。其中部分在二戰結束前,以自走炮大隊的形式編入了機械化炮兵聯隊,只是具體數量已經不得而知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日本高炮部隊

6、高射炮聯隊

高射炮聯隊主要用於防空,其編制為2個大口徑高射炮大隊(4箇中隊)、2個探照燈大隊(4箇中隊)和1個小口徑高射炮中隊

大口徑高射炮為“大正十四式”105mm高射炮,對空射程5500m;小口徑高射炮為“大正十一式”75mm高射炮,對空射程7900mm。實際上,高射炮往往還可用於反坦克攻擊,105mm高射炮的威力足以擊毀盟軍的重型坦克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日軍騎兵部隊使用的“四四式”步騎槍

  • 騎兵聯隊

日軍的騎兵並不與步兵基層編制混編,而是獨立為騎兵聯隊。騎兵聯隊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配屬到每個步兵師團中的,另一種是獨立編製成騎兵旅團的。

日軍的騎兵部隊一概沒有大隊編制,步兵師團下屬的騎兵聯隊,有2個騎兵中隊,每個中隊編制有123支步騎槍和2挺重機槍;騎兵旅團中的騎兵聯隊,有4個騎兵中隊和1個重機槍中隊,每個騎兵中隊有119支步騎槍、2挺輕機槍,每個重機槍中隊有4挺重機槍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日軍騎兵裝甲車

實際上,日本的騎兵聯隊還編制有少量的“騎兵裝甲車”,主要有“九二式”、“九四式”、“九七式”,“九二式”的裝甲甚至只有6mm,很難用於衝鋒。

  • 戰車聯隊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八九式”中型坦克

日本的裝甲部隊成立較晚,直到1925年才開始建設,發展也比較緩慢。從騎兵聯隊的介紹中可以看到,薄皮的“小豆坦克”實際只配屬在騎兵部隊中,獨立的戰車部隊使用“八九式”中型坦克

直到1933年成立“第1戰車聯隊”時,下屬2個戰車中隊。每個戰車中隊有10輛“八九式”中型坦克,包括中隊部的1輛坦克,下屬3個小隊共9輛。這樣一個聯隊才20輛中型坦克,遠遠落後於其他大國。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九七式”中型坦克

後來隨著戰事的擴展,獨立戰車部隊也在不斷擴大。到太平洋戰爭前期,戰車聯隊的規模擴大到4個戰車中隊,主要裝備“九七式中型坦克”和“九五式輕型坦克”。

太平洋戰爭後期,戰車聯隊固定編制為1070人,包括3個戰車中隊、1個輕戰車中隊、1個自走炮中隊和1個維修中隊,共計36輛“九七式改”中型坦克、18輛“九五式”輕型坦克和11輛“1式自走炮”。這個規模對比與同時期蘇德戰場上的裝甲團,還是十分寒酸的。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架橋中的工兵部隊

  • 輜重兵、工兵的聯隊級編制

輜重兵和工兵主要負責後勤和軍事工程,日軍輜重兵往往要承擔護衛任務,工兵基本沒有戰鬥力。在基層編制中往往還能看到輜重兵中隊工兵卻是很少見到。大隊及以下的步兵單位,往往只能配屬個位數的工兵,根本形成不了編制。

而日軍的每個步兵師團,都會配置一個工兵聯隊和輜重兵聯隊。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各類工兵專業設備

工兵聯隊人數在1000以下,下屬2個工兵中隊。師團中的工兵聯隊沒有大型機械設備,只有極少數的“獨立工兵聯隊”會配備專業設備。比如SS萬能工兵作業車,能夠進行清除攔阻網、掃雷佈雷、架設浮橋、破壞工事、製造路障等種種任務。

輜重兵聯隊的編制會因所在師團的不同發生變化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日軍的各類輜重運輸設備

以1937-1938年為例,當時的師團區分為甲種挽馬野炮師團、甲種馱馬山炮師團、乙種挽馬野炮師團和乙種馱馬山炮師團。這種師團的劃分,主要根據裝備火炮的類型和實際戰鬥力

野炮師團在平原作戰, 野炮需要汽車牽引,輜重聯隊中的汽車就會多一些。甲種挽馬野炮師團的輜重兵聯隊,下屬6個挽馬輜重中隊,乙種的則只有4個。

山炮師團在地形崎嶇地帶,物資更多需要牲畜馱運甲種、乙種馱馬山炮師團的輜重兵聯隊,都是下屬6個馱馬輜重中隊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編制(上)——從“小隊”到“聯隊”

日軍軍階與編制的對應關係

結語

日軍的編制真的是讓人“眼花繚亂”,僅僅是從小隊到聯隊的編制就已經有這麼多花樣,萬人以上的旅團、師團以及軍就更難以想象了。

而且這些編制並不是完全固定的,隨著日軍兵源、裝備以及戰鬥任務的變化,基層編制也會存在一些調整。日本人的這種編制方法很可能是故意針對中國軍隊的,他們的小隊、中隊、大隊、聯隊,對應於同時期中國的排、連、營、團,在人數和裝備上都要強很多

在淞滬戰場上,日軍一個聯隊甚至可以和中國最精銳的德械師抗衡。這不僅是因為日軍的戰鬥力和現代化程度更高,這種特殊的編制方式也起了很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