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军棋这款游戏相信很多朋友都不会陌生,班、排、连、营、旅、师、军

的编制体系很早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这也是二战时期的主流军队编制方式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军棋”堪称是一代人的回忆

然而当我们翻开抗战史,却会发现日本侵略者的编制方式十分“另类”,让人很不习惯。好端端的团、旅、师三级编制,变成了旅团和师团班、排、连、营更是毫无踪影,只能找到小队、中队、大队、联队这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单位。

那么究竟日本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日军的“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和常规的“班、排、连、营、旅、师、军”能否一一对应呢

今天我们就来细致地谈一谈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

日本陆军的分类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古代的陆军也有很多分类

即使是在古代,陆军也要区分出骑兵、步兵、弓箭手等等类型,更何况用现代科技武装的新式陆军

所以在具体讨论日本陆军的编制之前,我们需要先分解出陆军的不同“兵科”,也就是不同功能的陆军部队

  • 步兵——最古老的兵种

步兵是最基础、最传统的兵种,也是唯一以士兵为核心的兵种。即使没有枪支弹药,步兵还进行白刃和肉搏战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明治天皇在戊辰战争后建立统一皇权

日本近现代陆军始建于明治维新时期,这也是在幕府倒台后,日本真正意义上的由统一政权、统一君主(天皇)领导的军队。当时的日本急于建立一支强大的陆军,以维护天皇和中央的权利,逐渐消除地方藩王的实力。在完成内部的统一和稳定后,逐步向外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利益。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拿破仑时期的法国步兵

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成员,积极地仿效西方列强的军制,建立新式陆军。当时主要以法国为学习对象,聘请了大量法国顾问,直接把1869年的“法国步兵操典”翻译后,作为日本新陆军的“步兵操典”

所以步兵从一开始就是日本陆军的核心,日本陆军的战斗力和军事教育都以步兵为主体

  • 炮兵——以火力和射程为“王道”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19世纪法国炮兵

炮兵的历史同样十分悠久,他们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弓箭手、投石机这些古老兵种的发展和延续

炮兵的根本目的,就是避免接触敌人,实施远程攻击,既杀伤敌人又不损耗自身。而随着火药、冶金等科技的发展,日本的炮兵也在不断变化,到了二战时期,基本上拥有四个层次的炮兵。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性价比极高的“掷弹筒”

1、分散在步兵队伍中的“便携式”火炮,也就是二战中日本陆军最爱使用的“掷弹筒”,它又称为“超轻型迫击炮”。这种轻火炮不仅造价低廉、方便携带,它的曲射弹道还可以让步兵从容应对不同的地形。日军甚至还丧心病狂地用掷弹筒来发射化学武器,给抗日将士造成巨大伤亡。

2、配合战术使用的各类山炮、骑炮、野炮、轻榴弹炮等,主要在小型的战役中使用,分布在步兵联队等师团以下的编制中。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日军的各式火炮

3、战役级的野战重炮,射程远、威力大,通常组成独立的炮兵联队,直属于战役的最高指挥官。比如诺门罕战役中,就出现过关东军司令部直属的重炮群

4、特殊功能的炮兵,主要包括攻城炮兵、要塞炮兵、高射炮兵等。

  • 骑兵——机动作战的鼻祖

骑兵拥有强大的机动作战能力,在装甲兵和机械化部队诞生前,骑兵是最有威慑力的兵种。到了二战时期,骑兵也并未被完全替代,很多国家依然保有大量的骑兵部队,比如苏联和波兰等。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二战苏联骑兵

像日本这样的资源小国,陆军的机械化程度并不高,仍然保留了一定数量的骑兵部队,只是进行了一定的现代化改造

这种改造主要就是配属一定数量的侦察车、轻装甲车和卡车辎重、马料和枪支通过车辆运输

,骑兵的马匹主要用来运载士兵,抵达战场后骑兵往往以步兵姿态进行作战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亮剑”中的日本骑兵

当然在中国战场上,由于中国军队的装备更差,日军的骑兵部队有时候还会直接进行骑乘作战,替代装甲兵实现快速的迂回包抄

  • 工兵——军队中的工程师

工兵排雷是大家对日本工兵的最深刻印象,然而工兵的职责远远比排雷多很多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排雷中的日本工兵

在英文中工兵与工程师是同一个词“

Engineer”,他们要在野战中承担修筑工事、地形测绘、电子通信、爆破、照明、排雷等等工程任务

日本工兵最擅长的还是土工活,也就是挖掘坑道,毕竟堑壕还是步兵野战中最实用的防御方式

  • 辎重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现代战争打的是资源、拼的是消耗,每一场战事都要耗费大量的弹药和粮食,因此必须有专门的部队来负责输送补给。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平型关战役中打击了日军的辎重部队

日军在野战中设置有兵站和辎重兵,兵站是储存给养的仓库辎重兵则要负责运输物资和保卫兵站

日本的制造能力有限、石油资源不足,很多时候需要用牲畜来运输物资,因此辎重兵还需要负责四处抢夺牲畜并进行喂养

  • 装甲兵——钢铁洪流

自从坦克在一战中初次亮相之后,装甲兵备受各国陆军的青睐。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一战中的坦克

然而早期的日本既没有实力也没有意识组建大规模的装甲部队,他们只是把装甲兵作为一个新兵种分散在步兵中,加强步兵冲锋和攻城时的力量

二战初期日军装甲部队最高级别的单位就是安冈正臣的“第一坦克师团”,还在诺门罕战役中被苏联的坦克狠狠教育了一番,见识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装甲部队。到了中后期,日军也勉强装备了几个“坦克师团”,甚至在1942年组建了唯一一支“坦克军”,但是坦克数量和质量都比其他大国差很多

  • 航空兵——空中的王者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日本陆军航空编队

霄林天曾在 分析了日本航空兵的情况,陆军和海军都建立了航空部队。陆军的航空兵主要负责配合地面部队的行动,对地面目标进行扫射和轰炸,同时攻击敌方的空军部队,防止己方遭受轰炸


小队、中队和大队——最基层的编制

高楼万丈平地起,军队历来是由基层士兵和层层递减的军官组成的金字塔结构

而所谓的编制,就是“金字塔”的不同层级。比如一所小学,几个小组组成一个班级、几个班级组成一个年级,一、二、三、四、五、六 6 个年级再构成完整的小学。因此要想彻底了解一支军队的组织架构,必须从它的最底层开始。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德国步兵师的层级结构

日本陆军的基层编制为“分队→小队→中队→大队”,其中各级编制还会因步兵、炮兵等兵科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下面我们以步兵为主,看看各级编制的情况。

小队、中队、大队的编制,似乎来自于“法国步兵操典”,但是却不尽相同。实际上,民国期间南京政府也翻译了法国人的步兵操典,其中对于基层编制的翻译,依然是传统的“班、排、连、营”。“小队、中队、大队”的说法,完全是战后对日军文献的直译。

那么这种独特的编制方式完全是日本人别出心裁的创新吗?答案好像也不尽然,我在《宋史》中找到了一条线索。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宋朝人把李靖的武学著作纳入《武经七书》中

“李靖以五十人为一队,每三人自相得者结为一小队,合三小队为一中队,合五中队为一大队。”——《宋史·兵志九》

宋史·兵志九》中总结了隋唐名将李靖的战法,提出了“小队”、“中队”、“大队”的概念,而且三小队合为一中队、五中队合为一大队的比例,与日本陆军惊人的相似。

因此霄林天猜测,按照日本人擅长“中西优势合为一体”的特点,日本陆军的基层编制可能是在法国陆军基层编制的基础上,借用了宋朝古制的名称加以改造。这种编制方式从明治年间确立,一直沿用到二战中,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成为日本新陆军的根基。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日军步兵分队的基本编制

  • 步兵分队和步兵小队

所谓的步兵操典,实际上是把步兵操练和基层编制融合在一起,用最小的军事单位来进行士兵的初级训练。日本人以“分队”为最小单位

,按照装备又分为步兵分队和掷弹筒分队

  1. 步兵分队的人数和传统的“班”一致,通常为 13 人,包含 1 名“分队长”、4 名机枪手和 8 名步枪手
  2. 掷弹筒分队有 8 名队员,装备有三门掷弹筒
  3. 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有时候会把掷弹筒分队拆分到各个步兵分队中,加强步兵分队的火力。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日军步兵小队的基本编制

步兵小队由 1 个小队部、2 个步兵分队和 1 个掷弹筒分队组成,总共 54 人。在华北作战的日军,还曾经有一种由6个步兵分队组成的步兵小队,专门应对游击战。

这种编制不仅取消了掷弹筒分队,6个步兵分队中只有一半配备了轻机枪,完全轻装简行,分散到各地对付抗日武装。

  • 步兵中队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日军步兵中队的基本编制

整个步兵中队的人数通常为 181 人,作战的主力是 3 个步兵小队,配备了 139 支步枪、9 挺轻机枪、9 门掷弹筒。此外还配属一个 19 人的中队部,其中包括中队长、卫生员、勤务兵、司号员和通信员

由于步兵分队和小队都没有通信设备,通常不得脱离中队独立作战,步兵中队实际是最小的独立作战单元中队长必须完全掌控整个中队,通过通信兵获取上级指令、通过司号员统一号令。

  • 步兵大队

步兵中队并不能进行持久作战,因为他们通常没有炮兵、辎重补给等基本的保障,真正能够独当一面、长期进行

独立作战的是步兵大队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日军步兵大队基本编制

步兵大队在人数和实力上远远超出了中队,通常由 4 个步兵中队 1 个机枪中队组成战斗力。除此之外还配备

30 人的大队部、110 人的辎重中队、55 人的炮兵小队,总人数到达 1100。

其中机枪中队配备了12挺重机枪、炮兵小队配备了2门九二式步兵炮,大大加强了火力。

一个步兵大队中已经包含了相当数量的特殊兵种,既有炮兵提供火力掩护,也有辎重部队负责补给。大队长是在前线直接与士兵共同作战的最高级军官,他往往还能把野炮、山炮、战车、化学兵等特殊部队临时划归自己指挥。

  • 炮兵的基层编制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日军一个“甲种师团”中,既有专门的炮兵联队,也会在步兵联队中配备炮兵

炮兵的编制方式有两种,一是分散到各个步兵队伍中,二是单独集合成一支队伍。而炮兵根据火炮类型的不同,又会区分出野炮、山炮、榴弹炮、速射炮、步兵炮、骑兵炮等等诸多类型。

由于不同的火炮需要的士兵人数各有差异,所以炮兵的基层编制并没有统一的人员数量,只是在火炮数量上保持一致。这里我们不去穷举不同炮兵的具体编制情况,主要看步兵中的炮兵基层编制。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步兵炮小队的编制

我们从步兵的中队、大队的制中可以看出,通常有步兵炮部队混编在其中,而且往往是“降一级”的编组。比如一个步兵大队,由4个步兵中队和一个炮兵小队组成。这主要是因为炮兵需要更多昂贵的装备,士兵也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成本的限制让日军不得不缩小炮兵规模。

当然有时根据战斗任务,有些大队还会配备炮兵中队加强火力炮兵中队与小队的比例仍然为3,包括2个炮兵小队和1个弹药小队,步兵炮数量可以达到4门。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李云龙最爱的战利品——“九二式”步兵炮

而炮兵中队装备的火炮有很多种,包括九二式70mm步兵炮、四一式75mm山炮、三八式75mm野战炮等。只是步兵中混编的炮兵中队,绝大部分都使用九二式步兵炮。虽然口径小一些、火力差一点,但全重只有0.2吨,仅凭人力就可以运输、不限地形,对步兵队伍来说是非常实用的火力支援,想当年晋西北叱咤风云的李云龙就十分喜欢缴获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

至于炮兵大队,基本只出现在炮兵联队中,或是独立炮兵大队,将在“炮兵联队”部分一起说明。

  • 骑兵、装甲兵、工兵、航空兵的基层编制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日本陆军的骑兵、装甲兵、工兵和航空兵

骑兵、装甲兵、工兵、航空兵这些特殊兵种,在步兵的基层编制中几乎见不到踪影,主要有两点原因:

  1. 他们的单价比炮兵还要高很多
    ,没有实力给每一个步兵中队、大队配备骑兵、装甲兵、工兵和航空兵。
  2. 像小队、中队、大队这样的基层编制,没有太大的自主作战权利,需要遵循联队的统一调遣。因此作战特点也决定了,他们不需要单独配备骑兵、装甲兵、工兵和航空兵。否则只会让这些少数的特殊兵种更加分散,无法发挥最大价值

这些部队都会组成单独的“联队”级单位,而不会混编在步兵联队中。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亮剑”中的“坂田联队”

每扛走一面军旗,就有一个联队被裁撤

日军的军旗又称为“联队旗”,它们由天皇亲自授予给各个联队。因此军旗称为联队的象征和“生命”扛走一面军旗,就意味着一个联队的裁撤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日军的师管区和联队管区

联队的另一大特点,是联队中的成员都来自相同的故乡。日本在征兵时采取“师管区”和“联队管区”制度,师团和联队的兵源,严格对应于日本的地方行政机构。比如著名的大阪师团,下属的61联队全部来自大阪的和歌山市。

军旗的荣耀和同乡的情谊,让联队成为一个独立的整体。

而日军的联队编制十分花哨,各类单兵种设立了许许多多的联队单位

  • 步兵联队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步兵联队的标准配置

常规的步兵联队有 3800 人,以 3 个步兵大队和 1 个炮兵中队为作战主力,此外包括 1 个 54 人的联队指挥部、1 个 121 人的辎重中队。3个步兵大队总共有108挺轻机枪、36挺重机枪、108门掷弹筒和6门九二式步兵炮,再加上炮兵中队的6门步兵炮,火力相当可观。

当然,这些只是步兵联队的常规编制,一些加强版的步兵联队,会把炮兵中队换成炮兵大队,并增加 1 个联队直属的反坦克中队。而且根据作战任务,有时候还会对步兵联队进行临时重组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64联队的临时加强装备

诺门罕战役初期,日军先头部队步兵64联队,就临时进行了重组。原本联队中的3个步兵大队(共12个中队)缩小为5个步兵中队,同时增加了1个骑兵中队、1个战车中队和伪军的1个骑兵团。最终形成了一个2520人的“新联队”,但是却拥有4门四一式山炮、4门九四式37毫米速射炮、4门九二式步兵炮、5门13毫米机关炮以及12辆九二式重装甲车,火力大大加强。

其中37mm速射炮是德国37mm反坦克炮的仿制品,用于反坦克13毫米机关炮既可以防空,也可以打击轻装甲目标九二式重装甲车用于冲锋和反坦克

。所以很明显这种临时的加强装备,都是为了应对苏联方面的空军和装甲兵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作战中的日本炮兵

  • 炮兵联队

炮兵是陆军中仅次于步兵的第二大兵

种,不仅会混编在步兵队伍中,还会混编在独立的骑兵旅团、战车旅团中,甚至单独集中在一起成为独立炮兵

基层编制中我们已经看到炮兵与步兵的混编情况,现在我们根据火炮类型和支援对象,看一看独立作战的炮兵大队和炮兵联队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三八式”野战炮vs“九四式”山炮

1、野炮联队和山炮联队

日军每个师团中都要装备1个野炮联队山炮联队(除了战车师团和高射炮师团),二者的区别就在于装备的火炮分别是野战炮和山炮,师团也因此分为野炮师团和山炮师团

野战炮的弹道平直、山炮的弹道弯曲,因此又可称为“平射炮”和“曲射炮”。野战炮通常适用于平原地区,山炮则用于地形崎岖的丘陵和山区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日军大量装备的“九一式”105mm榴弹炮

两种炮兵联队一般都是采取“三三制”,即1个联队→3个大队→9个中队,火炮数量都是36门甲种师团配属的野炮联队会增加一个“榴弹炮大队”,配属12门105mm榴弹炮。按照日军在一战中的经验,这种105mm的重炮通常要用6匹挽马才拉得动,甲种野炮师团又被称为“甲种挽马师团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日军“四一式”骑炮

3、骑炮兵联队

骑炮兵联队十分稀少,它仅配属骑兵旅团,1个骑兵旅团包含1个骑射炮联队。骑炮兵联队的规模和人数与步兵联队相差甚远,仅有180人。骑炮兵也不再有大队级的编制,仅有2个骑炮兵中队,共有4门“四一式”骑炮

“四一式”骑炮与“三八式”野战炮比较相似,弹道、射程和精度都差不多,只是减轻了重量,以配合骑兵的行进速度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榴弹炮vs加农炮

4、重炮联队

重炮联队是日军的“大杀器”,装备的都是100mm以上的重炮,主要为加农炮和榴弹炮。加农炮和榴弹炮同样是用弹道的曲直来区分,加农炮的身管长、弹道低平,榴弹炮则身管短、弹道弯曲

因此重炮联队被分为“野战重炮联队”和“独立野战重炮联队”。野战重炮联队下属2个野战重炮大队,装备有16门150mm榴弹炮,主要有“三八式”和更先进的“九六式”两个型号。独立野战重炮联队下属2个独立野战重炮大队,装备有16门“大正十四年式”105mm加农炮。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日军“八九式”150mm加农炮曾在冲绳战役给美军制造麻烦

但是日军编制的一大特点就是“没准数”,常常出现各种非常规的编制。诺门罕战役中就曾出现一支“穆棱重炮联队”,装备了4门“八九式”150mm加农炮。这种150mm口径的远程加农炮是十足的“稀罕物”,

射程可达18100m,炮弹有40kg。1945年的冲绳战役中就有八门“八九式”参战,还击杀了美军的巴克纳中将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日军坦克部队

5、机械化炮兵联队

机械化炮兵联队同样十分稀有,它是日军“

战车师团”的专属。日军仅有4个战车师团,各自配属了1个机械化炮兵联队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牵引中的“九0式”75mm野炮

机械化炮兵联队共有1500人,除了联队指挥部外,下属1个机动野炮大队和2个机动榴弹炮大队

。机动野炮大队分为3个中队,装备有24门“九0式”75mm野炮;机动榴弹炮大队同样分为3个中队,装备有24门“九一式”105mm榴弹炮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以“九七式”坦克底盘研制的“1式自走炮“

“九0式”和“九一式”都是牵引式火炮,需要由

火炮牵引车牵引,因此更适合机械化程度高的战车师团。后来日军还在“九七式”坦克底盘的基础上,发展出了“1式75mm自走野炮”和“1式105mm自走榴弹炮”,也就是最初的“自行火炮”。其中部分在二战结束前,以自走炮大队的形式编入了机械化炮兵联队,只是具体数量已经不得而知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日本高炮部队

6、高射炮联队

高射炮联队主要用于防空,其编制为2个大口径高射炮大队(4个中队)、2个探照灯大队(4个中队)和1个小口径高射炮中队

大口径高射炮为“大正十四式”105mm高射炮,对空射程5500m;小口径高射炮为“大正十一式”75mm高射炮,对空射程7900mm。实际上,高射炮往往还可用于反坦克攻击,105mm高射炮的威力足以击毁盟军的重型坦克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日军骑兵部队使用的“四四式”步骑枪

  • 骑兵联队

日军的骑兵并不与步兵基层编制混编,而是独立为骑兵联队。骑兵联队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配属到每个步兵师团中的,另一种是独立编制成骑兵旅团的。

日军的骑兵部队一概没有大队编制,步兵师团下属的骑兵联队,有2个骑兵中队,每个中队编制有123支步骑枪和2挺重机枪;骑兵旅团中的骑兵联队,有4个骑兵中队和1个重机枪中队,每个骑兵中队有119支步骑枪、2挺轻机枪,每个重机枪中队有4挺重机枪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日军骑兵装甲车

实际上,日本的骑兵联队还编制有少量的“骑兵装甲车”,主要有“九二式”、“九四式”、“九七式”,“九二式”的装甲甚至只有6mm,很难用于冲锋。

  • 战车联队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八九式”中型坦克

日本的装甲部队成立较晚,直到1925年才开始建设,发展也比较缓慢。从骑兵联队的介绍中可以看到,薄皮的“小豆坦克”实际只配属在骑兵部队中,独立的战车部队使用“八九式”中型坦克

直到1933年成立“第1战车联队”时,下属2个战车中队。每个战车中队有10辆“八九式”中型坦克,包括中队部的1辆坦克,下属3个小队共9辆。这样一个联队才20辆中型坦克,远远落后于其他大国。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九七式”中型坦克

后来随着战事的扩展,独立战车部队也在不断扩大。到太平洋战争前期,战车联队的规模扩大到4个战车中队,主要装备“九七式中型坦克”和“九五式轻型坦克”。

太平洋战争后期,战车联队固定编制为1070人,包括3个战车中队、1个轻战车中队、1个自走炮中队和1个维修中队,共计36辆“九七式改”中型坦克、18辆“九五式”轻型坦克和11辆“1式自走炮”。这个规模对比与同时期苏德战场上的装甲团,还是十分寒酸的。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架桥中的工兵部队

  • 辎重兵、工兵的联队级编制

辎重兵和工兵主要负责后勤和军事工程,日军辎重兵往往要承担护卫任务,工兵基本没有战斗力。在基层编制中往往还能看到辎重兵中队工兵却是很少见到。大队及以下的步兵单位,往往只能配属个位数的工兵,根本形成不了编制。

而日军的每个步兵师团,都会配置一个工兵联队和辎重兵联队。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各类工兵专业设备

工兵联队人数在1000以下,下属2个工兵中队。师团中的工兵联队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只有极少数的“独立工兵联队”会配备专业设备。比如SS万能工兵作业车,能够进行清除拦阻网、扫雷布雷、架设浮桥、破坏工事、制造路障等种种任务。

辎重兵联队的编制会因所在师团的不同发生变化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日军的各类辎重运输设备

以1937-1938年为例,当时的师团区分为甲种挽马野炮师团、甲种驮马山炮师团、乙种挽马野炮师团和乙种驮马山炮师团。这种师团的划分,主要根据装备火炮的类型和实际战斗力

野炮师团在平原作战, 野炮需要汽车牵引,辎重联队中的汽车就会多一些。甲种挽马野炮师团的辎重兵联队,下属6个挽马辎重中队,乙种的则只有4个。

山炮师团在地形崎岖地带,物资更多需要牲畜驮运甲种、乙种驮马山炮师团的辎重兵联队,都是下属6个驮马辎重中队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上)——从“小队”到“联队”

日军军阶与编制的对应关系

结语

日军的编制真的是让人“眼花缭乱”,仅仅是从小队到联队的编制就已经有这么多花样,万人以上的旅团、师团以及军就更难以想象了。

而且这些编制并不是完全固定的,随着日军兵源、装备以及战斗任务的变化,基层编制也会存在一些调整。日本人的这种编制方法很可能是故意针对中国军队的,他们的小队、中队、大队、联队,对应于同时期中国的排、连、营、团,在人数和装备上都要强很多

在淞沪战场上,日军一个联队甚至可以和中国最精锐的德械师抗衡。这不仅是因为日军的战斗力和现代化程度更高,这种特殊的编制方式也起了很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