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丘》:肆意挥洒生命力的少女,只因死亡在不远处召唤

人生路漫漫,从牙牙学语到垂垂老矣,尽管明确知晓人生的路总有走完的那一天,却因为它的未知性而让人充满希望——

明天,还有明天

因此诞生了朗朗上口的《明日歌》,叹息人们蹉跎岁月,只聚焦于明天,将“当下”白白浪费;又有汉乐府《长歌行》中的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振聋发聩,提醒人们为了垂垂老矣之时不必悲伤痛苦,年轻时更要努力。

明日歌引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 明 ] 钱福

未来的存在本身即代表着希望,就算这希望有时令人不思进取,终归也像一盏明灯,在不可回头的人生路上给人以慰藉。

在世界名著《飘》中,女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有一句名言“明天,明天我再想这件事”。这句话有着咒语般的魔力,让斯嘉丽得以在爱人离去、家园满目疮痍的重压之下喘口气,不至于焦虑到难以入眠。

可是,倘若这希望的灯被意外吹灭了呢?

本以为在遥远的六七十年后才到来的终点,出人意料近在眼前——这就是少女峰岸美丘的人生,还未完全舒展便逐渐熄灭的生命之光。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说,面对既成事实,要学会臣服。臣服以后头脑才能冷静下来,才能从原地踏出脚步,继续迈步前行,才能为自己创造新的希望。

在石田衣良所著的《美丘》中,少女美丘的登场即在她已经彻底臣服于命不久矣这一事实的前提下发生。

《美丘》:肆意挥洒生命力的少女,只因死亡在不远处召唤

《美丘》

女主人公峰岸美丘并不是一个讨喜的角色。

她不按常理出牌,背负着淫妇的骂名却满不在乎,被触及逆鳞后肆无忌惮对朋友们大发脾气,平素说话堪称口无遮拦,没有半点端庄模样。

然而在男主人公太一的回忆中,死亡的阴影消弭了美丘的锋芒和棱角,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拼命挣扎想要在这世上留下些痕迹却无能为力的可怜人,同时也是一个因为本真使然而充满魅力的女孩形象。

其他人尚有足够充裕的时间去成长、去体验悲欢离合、去互相理解,美丘则不然,她的生命时光被极大地压缩,这让她不得不跳出常规,另辟蹊径,好让短短的生命之火迸发出同样耀眼的光彩。

当死亡的达摩尔利斯之剑高悬于头顶,人注定要变成异类。从身到心,都无法再沿着理所当然的轨道前进。美丘的不合常理,初见给人以不可理喻之感,却在她的病情被透露出的那一刹那令人恍然大悟:这个女孩用多于你我千百倍的力气去生活,我们又怎能用所谓的常规去揣摩她?

意味着希望的“明天”或许永远不会到来了,在身体尚未变得虚弱之前,大脑自然先会理智地思考该如何安排余下的时光,美丘也不例外,她的选择就是充分地享受生活,不压抑自我,不禁锢自我。并非是做最好的自己等老生常谈,而是悦纳不完美的自己。放肆地哭,放肆地笑,也同样放肆地爱。

美丘的遭遇很容易让人想起一部知名催泪日剧《一公升的眼泪》。

《美丘》:肆意挥洒生命力的少女,只因死亡在不远处召唤

日剧《一公升的眼泪》

其中,女主人公池内亚也(泽尻英龙华饰演)也经历了与美丘类似的不幸。

脊髓小脑变性症让亚也逐渐失去了控制身体的能力,与此同时,大脑却无比清醒,这种病简直是活生生目睹自己的身体死亡的酷刑。

与《美丘》不同的是,亚也从健康到发病的过程也为我们一一呈现。从难以接受这一事实到梦中都逐渐屈服,直至最终失去生命,亚也的变化令人不仅潸然泪下。与之相比,作者并未让美丘的这一变化过程体现在书中。读者所接触的美丘,自始至终是一个与众不同、热烈灿烂的形象。

《一公升的眼泪》改编自真实事件,现实中的女孩名叫木藤亚也。她的母亲在她去世后发表了她的日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木藤亚也曾暗恋一位学长,想和学长谈一次恋爱,却因病被欣赏的学长抛弃,至死未能如愿。

在剧中为了弥补这一遗憾,安排了虚构的角色麻生遥斗(锦户亮饰演)以同班同学的身份爱上池内亚也,并成为她的精神支柱。

与池内亚也相比,美丘要“幸运”些许,因为她在疾病尚未发作时即收获了真挚动人的爱情,尽管最后的结局大同小异,但是美丘毕竟曾健康地与恋人太一一同生活过。

美丘看重生命,但是生命并不会因为她更加小心而延长,将死的事实反而给予了非凡的勇气。

比如面对挑衅的流氓,美丘拿出拼命的架势与其对峙,甚至踢断了对方的门牙。

这种勇气不仅体现在武力抗衡中,也体现在她的处事态度中。

她百无禁忌地谈论性,也不避讳对性的追求。凡俗的条条框框规规矩矩,对于一个将死之人又有什么意义呢?大不了死后是非功过任人评说,那又有什么痛痒,比得上要尽全力享受生活的重要性吗?

尽管看起来总是勇往直前、潇洒任性,毕竟是年轻的女孩子,也会因为被不知情的朋友们刺中心中的伤痛而失控。

在和朋友们一起过平安夜时,美丘抽到的互换礼物是一部电影,讲述了一对高中生恋人中的女孩因病最终孤零零去世的故事。在朋友们看来足够催泪足够优秀的电影,在美丘那里只能得到“晦气”的评价。

“这算什么呀?!我最讨厌让人动情赚眼泪的故事了!反正横竖要死,砰砰地上床干个够再死多痛快!”

如此这般看似大逆不道的宣言,其实质难道不是美丘对未来发病甚至死亡的恐惧吗?

在和太一正式交往后,热烈的爱情滋润着美丘所剩无几的生命。

时间宛如手中的流沙,越是用力越是流逝地飞快。热恋的二人没有时间像这凡间千千万万的普通情侣一般待水到渠成便结婚生子,最终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只能尽己所能,赶在美丘的生命终点之前陪伴彼此。

同居和订婚,这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也就理所当然发生了。仿佛被可怖的野兽追赶着,即使是注定要被吞噬的结局,也要在此之前用力挥洒着生命力。

美丘更“骇人”的决定还在后面。

“另外还要答应我一件事!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是我了,要用太一君的这支手。” 你抓起我的右手贴在自己的左胸上。

“用这支手终结它。因为自己出生的时候没得选,所以有种狂人就按自己的喜好选择怎样死。我绝对不能容忍自己都不是自己了,身体反倒活着。所以,要用这支手做个了结!”

在这一番“豪言壮志”面前,以前那些出格的举动都只能算是小儿科。生不能由己,那么至少死亡时的模样要由自己来选择,这应该是一个青春少女可以为人所理解的愿望吧。

宛如自杀宣言一般的话语透露出无尽的恳求和心酸。一个少女最后的恳求是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是保持着她希望的模样直到最后,尽管事实上她自己无法确保这一点,只能拼命拜托恋人做出承诺,但是这克服了求生本能的愿望无法不令人为之哀叹。

这让人想起在黑泽明所著自传《蛤蟆的油》里,提到他的哥哥早早地跟家人说三十岁的时候一定会自杀。

到了三十岁,哥哥果然自杀了。

对自己从生到死跨越阴阳两界的约定,其践约的难度超乎其他,或许并非我们所能理解,为何会有人想控制自己的死亡而非不顾一切地求生,但是这都难以否认这般选择带给我们的震撼。

《美丘》也一样。

在《美丘》的最后,美丘已经无力说话,身体也逐渐变得僵硬。

当唯一还能动些许的右手也失去了知觉,痛苦不堪的太一逃离病房,听着美丘以前录下的音频,听见她用圆润的声音提醒太一不要忘记那个重要的约定。

本来无法下定决心的太一被曾经的美丘所鼓舞着,最终实现了美丘的心愿。

一出悲剧,就此谢幕。


目睹一位少女从活力四射、光彩耀人到奄奄一息,本就足够让人难过,更不要说《美丘》以不多见的第二人称展开叙述,字里行间都是太一对美丘哀伤地追诉,更让人觉得感同身受,情难自抑。

美丘是不幸又幸运的,不幸在于她的生命着实短暂,幸运在于她对此至少是知情的。而这世间有那么多人,消失在一次不经意的告别之后,明明是稀松平常的离去最终却被证实为永恒的别过。

美丘的故事促使读者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倘若知道我的生命在一年、十年或者几十年后即会迎来终结,我会怎样活着?

当关于未来的时间有了明确的长度,我们对如何生活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不妨想,“明天”的数量就像尚未公布的成绩一般早已确定,只是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不知道也没关系。我们可以选择敷衍地生活,为他人而生活,也可以选择认真地生活,为自己而活。并不是要去不顾一切地做想做的任何事,而是要让每一个选择无愧于心,要让生活的每一分钟都并非虚度。

要让自己的生命不论长短,都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美丘》:肆意挥洒生命力的少女,只因死亡在不远处召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