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奇迹:一家6子,5个博士1个硕士,教育方式有何奇特?


家庭教育的奇迹:一家6子,5个博士1个硕士,教育方式有何奇特?

青年人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石—— 富兰克林

教育,一直都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主题,不同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有的注重于严格培养,有的则是放养式教育,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作用,最后产生的效果也是各种各样。但是,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可以影响整个家庭的关系,反之,如果孩子没有教育好,那你的家中可能也经常发生矛盾。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作为,可以在自己的教育下成为更优秀的人,让他们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中国就有这么一位伟大的父亲,誉为人才"魔术师",他把教育子女当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将六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中间5个是博士1个是硕士,可以说是一家精英了。

家庭教育的奇迹:一家6子,5个博士1个硕士,教育方式有何奇特?

教育从小就要抓起

这位父亲叫做蔡笑晚,他所成长的家庭,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所以从小就受到了教育的熏陶,父亲小学毕业以后就做了医生,要知道那个年代,上过学识过字的人就已经很厉害了。后来父亲蔡勋又给国民党当了法医,医术精湛的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次次将生死边缘徘徊的战士们拉了回来。

在父亲的影响下,年纪轻轻的蔡笑晚就有着"读书梦",考大学成为了他的人生目标。但是因为父亲曾经为国民党工作过,成绩优异的他与大学失之交臂,只好去小学带孩子们教书识字,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再加上学校的推荐,他幸运的进入了杭州大学读书,后来还是因为一些其他原因辍学回到了家乡,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业,医生。

家庭教育的奇迹:一家6子,5个博士1个硕士,教育方式有何奇特?

生活稳定下来成家以后的蔡笑晚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蔡天文。看到儿子,他便选择了放弃自己的读书梦,将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希望有一天他能够帮他圆梦,走向更高处,于是便开始了他独一无二的教育方法。

蔡天文很小的时候不像其他家的孩子一样先学语言,而是学习数字,所以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对数字有一定的敏感性。孩子还没满月,蔡笑晚就用手比划"一",并教他怎么读,一天接着一天的巩固加强,在他8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能熟练的念出数字一至五了,同龄的孩子甚至连话都说不清,他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对数字的学习一日接着一日,蔡笑晚回忆道,当时他们家用煤球炉做饭,每天上午都得去生火,每到这个时候,他就让小天文在一旁打扇子,边打边试着念数字,什么都不耽误。就这样,两岁的小天文就就可以娴熟地从1数到1000,并且能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彼时他还没有上学,能力却超过了大多数已经读书地小朋友。

家庭教育的奇迹:一家6子,5个博士1个硕士,教育方式有何奇特?

教育方式新颖独特

后来,蔡笑晚的孩子们接连出生,可是他并没有因为孩子的数量增多而忽视了任何一位的教育,更没有偏心一说。他独创的数字启蒙教育在每一个孩子初成长期都屡试不爽,6个孩子都在小小年纪就超越了他人。

有趣的是,蔡笑晚还专门在家中为孩子们开设了一个

"家庭银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存折,这可不是假存折,是真的有钱的,在平时的小测试中,谁计算的又快又准,谁就能获得奖励,存入小银行。蔡天文从小就聪明,3岁就嚷嚷着要去学校念书,这时蔡笑晚就给他定了个小目标,要是他能存够50元,就满足他的愿望

年仅3岁的小朋友就有了存钱读书的概念,这在今天的我们也是不存在的,努力的小天文很快就达成了目标,不到5岁就圆了读书梦。毕竟是好学的一家人,看着哥哥去上学,4岁的小天武分外眼红,也要去读书,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幅景象,教室里哥哥认真听课,教室的窗外弟弟趴着旁听,十分温馨。

家庭教育的奇迹:一家6子,5个博士1个硕士,教育方式有何奇特?

要知道,当时教育局规定孩子的上学年龄是7岁,能力到位的蔡家孩子们在爸爸的鼓励下一直都在自学往前赶进度,他不想让孩子把这些时间浪费了,希望他们不要顾忌普通人的教育程序,按照自己的能力前进。正因如此,他的6个天才儿女都没有读过幼儿园,甚至还有4个孩子在入学后跳级。

为了孩子的教育,蔡爸爸也是费劲了心思,多次搬家只为了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像极了古时候的"孟母三迁"。不过,在当时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环境下,很少有学校支持学生跳级,蔡爸爸因为多次前往各个学校和老师争论,为孩子赢得机会。光是大儿子蔡天文,就在11所学校读过书。

智商情商样样不落

回归家庭的蔡笑晚当了医生,一开始全家都租住在农村的一个老屋中,一楼是他工作的门面,二楼就是一家八口生活的全部空间了。在卧室和书房,处处贴的都是名人画像,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顿等科学家整齐地排列着,

闲暇时间他就给孩子们一一讲述他们的故事。

家庭教育的奇迹:一家6子,5个博士1个硕士,教育方式有何奇特?

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习惯也十分良好,一大早他便会在楼下拉二胡唤孩子们起床,吃饭的时候就打开广播播放外语频道,孩子们对外语的兴趣就是这样产生的。天黑了一家人就会坐在一起,父亲看医学书,孩子们读课本,其乐融融。

他的教育方式可不是让孩子们一昧的学习,旅行是家中的大事,也是常事,一家人携手走过的地方遍布在全国的角角落落,这让6个孩子在小小的年纪就有了更开阔的眼界。旅行也是学习知识的一个过程,孩子们跟着他在玩中学,学中乐,每一个孩子都培养出了独立,自信的品质。

一家八口人,除了父母以外,大儿子蔡天文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二儿子蔡天武则是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三儿子蔡天师是美国圣约翰大学的博士生,四儿子蔡天润也在美国,为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的博士生,五儿子蔡天君虽不是博士生,但也是中国科技大学的硕士,唯一的小女儿蔡天西18岁便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30多岁就功成名就,作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留校。

家庭教育的奇迹:一家6子,5个博士1个硕士,教育方式有何奇特?

这么一大家子人才,都归功于父亲蔡笑晚的教育,属实优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