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孩子們在哭泣

父親,孩子們在哭泣!

原創 林壽拼 以利亞生命24小時熱線 今天

最長的旅途李琦 - 最長的旅途

父親,孩子們在哭泣


1

連父母都不管我,誰還會管我呢?

父親,孩子們在哭泣


2020年3月初的一個凌晨,以利亞預防自殺心理熱線接到一通電話,一位聲音硬朗的女生(小文)磕磕巴巴地問詢:“你們熱線…呃…收費不?如果收費,我付不起費的!”當我告知這是免費熱線之後,她凝重的心情略有放鬆,繼而憤憤不平地傾述內心的苦悶與疑慮。

父親,孩子們在哭泣


3

14

Sat

小文今年才上初一,自訴一年半以來抑鬱失眠,晚上熬到三點之後才能勉強睡上三四個小時,這種滋味極為痛苦。

然而,更無助的是,上學時她經常聽到有人在輕聲喊她,但實際上並沒有,有時又覺得很多人聚在一起是在偷偷議論她,以致於小文精神緊張,分不清現實與幻覺,同學們也刻意疏遠她,覺得她有神經病。

近來身體健康狀況也越來越差勁,茶飯不思,實在餓了就湊合吃點,但是立馬又會噁心嘔吐、胸悶氣短,心裡難受了就在胳膊上橫豎劃刀子自殘,自覺已不久於人世。

我問小文這些狀況家人清楚嗎?她說母親其實知道,但她自顧自地上班,對小文的抑鬱自殘輕描淡寫,只冷言冷語地說這是青春期叛逆。雖然在小文的百般央求下母親答應等疫情結束就帶她去精神科診斷,可是小文心裡明白,從小到大當母親這麼回答時就意味著沒有下文了,說到這裡,小文連連嘆氣。

當我再問她父親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時,她言辭激動地說:“我和親生父親沒有任何感情,也不知道他的聯繫方式,難道我要找後爸說去嗎?你覺得他會管我嗎!”

至此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又是一個破碎家庭導致的悲劇。沉默片刻後,我問她是否還有其他親友可以帶她去看病?小文情緒低落地說:“沒有了,連父母都不管我,哪有人還願意管我呢!”

我告訴小文當地有我們的志願者可以提供幫助,但小文無奈的說她口袋裡沒有一分錢,而且母親也不會同意由陌生人帶著她出去。正當我勸說她向母親再次解釋求助時,小文急切的道了兩聲謝謝而後掛掉了電話。

為此我感到非常遺憾,小文還只是個初中生,本該在父母的保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可她卻患上了抑鬱症,孤苦無依甚至自殘自殺,她還能從抑鬱陰霾中走出來嗎?

而這卻非個例,類似的悲劇數不勝數。

接下來是四個相關接線案例:

18歲女生彤彤,中專畢業後外出到大城市打工,獨自漂泊在外,常與公司領導爭吵,工作保不住了。情緒奔潰大哭,失眠已是家常便飯,自己到醫院做了檢查,診斷為抑鬱症,但是拒絕服藥,也不願給家人說,覺得即便說了也只是給他們徒增煩惱。自小父母離異,有後媽,目前與父母無法溝通,覺得沒人理解,沒人關心。

父親,孩子們在哭泣


26歲女生芳芳,自小在奶奶家長大,媽媽在她初中時病故,留下她和爸爸生活,爸爸言語寡少,漠不關心。芳芳初中畢業就打工去了,但是情緒狀態很差,幾年前與奶奶和爸爸發生爭吵,還失控打了奶奶,爸爸因此將他送到精神病院住院治療,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有過自殺未遂經歷。目前覺得人生沒有意義,不想戀愛,不想結婚,怕生了小孩自己養育不好,教育不好。

父親,孩子們在哭泣


高二女生永夜,休學在家,患有抑鬱症,有自殺傾向。從小父母離異,遭受過近親性侵,造成很大的陰影,對任何人都不信任。雖然永夜多才多藝,會舞蹈、跆拳道,但是很不自信,對戀愛也頗多困惑恐懼。同學都知道她有抑鬱症,永夜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也擔心復學之後不能適應學業,對未來很迷茫。

父親,孩子們在哭泣


22歲男生小李,近期在工作單位與同事發生衝突,自訴滿腦子都是殺了他的衝動,暴力傾向特別重,幸好被人攔住了。當我問及他父母知道這個狀況嗎?他說父母並不知道,而且他們也不會想知道,即便知道了也無濟於事,反而讓父母覺得他是個徹底的廢物。17歲時小李就被父母送到親戚工廠上班,結果發生意外,被鋼筋壓傷了背,親戚給了些錢之後就打發他回家了,可是父母竟將他攆出家門,此後只靠自己打工維持生計,如今22歲的年紀,身體狀況就像六七十歲,每天呼吸困難,隨便運動幾下胸口就劇痛,偶爾還會帶血絲痰,已經準備去做癌症篩查了。現在對未來毫無希望,只求不要再失控傷人。

父親,孩子們在哭泣


幾乎在我所有的接線案例中都有這樣一個共同點,父親缺位。父母離異、父親長期不在身邊或者即使有父親卻不能盡到為人父親的職責,這都造成孩子精神抑鬱分裂、人格不健全、婚戀失敗,對孩子的人生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甚至到老都走不出自我形象低、缺乏價值感的陰影。由此,我愈發肯定父親的缺失是精神心理疾病最直接典型的一個致病因素,也呼籲世界需要父親。

22

世界需要父親

《世界需要父親》一書的作者卡西生活在非洲,那裡戰爭和艾滋病肆虐,很多孩子在撫養孩子,單親家庭和孤兒隨處可見。

卡西震驚地發現非洲的諸多問題根源其實是“缺乏父親”,與此同時,世界各地都存在著離婚率激增、普遍的離鄉打工、祖父母撫養孫輩等現象,而基本上每個重大社會問題都與父親缺失有關,包括暴力犯罪、性早熟、吸毒、酗酒、自殺等,

父親缺位正演變成為一場全球危機。

據《2014年美國犯罪調查》統計表明,63%的自殺者來自沒有父親的家庭;80%的報復性強姦犯來自沒有父親的家庭;70%的教管所中的青少年來自沒有父親的家庭;來自父親缺失家庭的孩子,產生情緒和行為問題的概率是那些雙親家庭孩子的兩倍;父親缺失家庭的孩子,高中畢業和上大學的比例更低,學習成績更差,更可能沾染毒品。

父親缺席是一個重要的壓力源,會導致孩子免疫力下降,從而促進糖尿病、抑鬱症、腫瘤、哮喘、心血管等疾病的發生。基於此,卡西在全世界140多個國家發起生命教練運動,他大聲疾呼“世界需要父親”,並訓練那些體育教練成為青少年們的模範父親,從而彌補因父親帶來的傷害,給孩子們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研究報告也顯示,中國有六千多萬留守兒童,他們相比那些父母撫養的非留守兒童更易遭遇意外傷害,溺水、車禍等等;學習成績較差,學習興趣不足;社會支持較弱,心理健康問題突出,覺得在需要時沒人能幫助自己;留守女童更易感到抑鬱、焦慮、愛發脾氣、膽小;留守男童問題行為多,遲到、逃學、受到高年級或幫派團夥欺負。

隨著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父愛的重要性,關愛留守兒童的組織也如雨後春筍般興起,許多志願者深入留守兒童的生活,為他們揭開和治癒因父親缺失造成的創傷,讓父親的心轉向兒女,讓兒女的心轉向父親。

最後,我分享一點自己對父親的感受。當我回想我的父親,印象深刻的一個場景浮現在腦海。

上高二文理分科時,我隨大流選了理科,而後成績一落千丈,情緒低落壓抑。家長會時父親來參加了,我感到惴惴不安,幻想著他失望憤怒的臉,然而,家長會結束後,父親溫情地拉著我的手,繞著操場走了一圈又一圈,我們都沒有說話,也並不覺得尷尬。我從他因常年幹農活而變得溝壑縱橫的手掌溫度中體會到了他對我的關心和鼓勵,也感受到他的勤勞和堅韌不拔,這是多麼大的鼓舞啊,無聲卻鏗鏘有力,父親就具有這樣偉大的力量!

家庭和社會需要那些能帶給孩子信仰和道德權威、賦予孩子身份意識、價值感和安全感、塑造孩子優秀品格和能力的父親,不要再讓孩子們的心靈在永夜中嘆息悲泣。

父親,孩子們在哭泣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