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時期的河南洛陽有多牛?是全國第五大城市,工業移民之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 年中央人民政府將洛陽確定為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工業建設城市,國家 156 個重點建設項目中 7 項安排在洛陽,有拖拉機廠、礦山機器廠、滾珠軸承廠、熱電廠、銅加工廠等,形成了以澗西區為主的工業基地。

第一拖拉機廠選址洛陽後,吸引了相關企業在此聚集,洛陽自此開始了大規模的工業建設。由於建設的需要,國家開始安排全國範圍內有經驗的技術工人支援洛陽進行工業建設。這種由於工業建設遷移來的工業移民使洛陽的人口構成發生了重大變化。

一、全國第五大城市

首先,大規模的工業建設帶來的技術工人及其家屬使洛陽人口總量大規模增加,成為當時僅次於上海、廣州、北京、武漢的大城市。洛陽市第一檔案館統計顯示,1953 年,洛陽城市總人口為 154478人,到了 1956 年洛陽口達到了231216人。這顯然不是人口自然增長所能達到的,而是人口遷移帶來的結果。

“一五”時期的河南洛陽有多牛?是全國第五大城市,工業移民之城

二、外地的洛陽人有多少?

30多省區,外省籍佔澗西區總人數的34.11%左右

“一五”時期大規模的工業建設為洛陽帶來大量工業移民,就工人的來源,洛陽工業人口主要來自東北、上海和廣東等地。根據楊晉毅教授的課題組在1990 年代對澗西區 8 個派出所 271407 人進行的籍貫統計顯示,外省籍佔統計總人數的34.11%

“一五”時期的河南洛陽有多牛?是全國第五大城市,工業移民之城

第一拖拉機制造廠是落戶洛陽的幾個企業中最大的一個,其職工數量佔澗西區 7 個重點落戶企業職工總數的 40%左右,因此,籌建期間就聚集了最多數量的工業移民。同時其職工來源非常廣泛,來自全國三十個省區,各省人數所佔比例相對平均。1953 年拖拉機廠開始籌建時共有職工 314 人,1954 年 1382 人,1955 年 1668 人,1956 年 6052 人,1957 年達到 9748 人。而且這些工人中的大多數來自外省外地,《洛陽拖拉機廠外廠調入及培訓回廠工人統計表》清晰地反映出這個特點。

1958 年一拖共招收工人10216 人,其中在洛陽招收 268 人,僅佔新招工總人數的 2.6%,因此,招收的工人中 90%以上是外地遷移人口。一拖退休工人的的訪談中瞭解到:“一拖是東北的技術人員(有文化)、上海的技術骨幹(有經驗)、河南的行政幹部和工人”,籠統來說,其它幾個廠的工人來源情況與拖廠大致相同。

根據楊晉毅教授的課題組 1990 年代對澗西區 8 個派出所 271407 人進行的籍貫統計顯示,河南籍為 178837 人,佔總人口的 65.89%。外省籍為 92570 人,佔總人口的 34.11%。

這部分遷入洛陽的外省人帶來了原居住地的社會文化和生活習慣,而且不同地域的外省人在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審美趨向、交流語言等生活中很多領域存在著不同,但沒有一種地域文化佔有主流地位,所有人都需要適應與創造新的生活,因此並不會為此產生衝突。於是各地域文化交匯,形成了洛陽兼容幷蓄,相互包容的日常生活形態。這也正是洛陽作為工業移民城市的魅力和特點。

感恩相遇,承蒙厚愛,我是小週週,喜歡請關注,咱們下一篇文章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