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批《安家》,说明了中国电视剧、电影、娱乐圈那些问题?

娱乐抖料


人民日报批评《安家》,说明现在影视剧圈为了追求流量和利益,毫无底线。电视剧剧情狗血,演员演技浮夸,娱乐至死。

人民日报批评《安家》,让孙俪人设崩塌

3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演技派救不了悬浮剧》的文章,对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安家》和《完美关系》作出评价。称它们是“悬浮剧”,即使主演们头上顶着影后影帝的头衔,也没能扭转国产职业剧“拍一行毁一行”的职业作风。




悬浮剧,顾名思义,脱离现实的电视剧。孙俪、罗晋主演的《安家》到底是不是悬浮剧呢?

《安家》的主题是房子,有关房产中介这一个行业的职业剧。剧方在宣传的时候,打着严谨、专业的旗号,让网友很是期待。

没想到电视剧开播以后,没看了几集,就没什么兴趣了,生活中真实的房产中介,估计看了都想打人。前面几集跟房产中介职业有关,后面完全就是胡编乱造,生搬硬套,很多不合常理,毁了房产中介这一形象,正是十足的悬浮剧。



比如有一个细节,由孙俪扮演的房似锦,竟然有权利将代售的毛坯房,装修成了精装房,这种行为太滑稽,真实的房产中介是不能这么做的。

电视剧名义上是卖房子,实际上却是在塑造孙俪在剧中的女强人形象。而孙俪为了显示自己的气场,就如同《甄嬛传》中的皇后一样,表情太浮夸,表演用力过猛,动不动就板着脸骂人,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欠她500万一样。



剧中的罗晋又是一个无论怎么样,自己都很无所谓,装酷的状态。而他这个年龄又不适合装酷,外表一看就是中年大叔,很令人无语。

所以,《安家》根本不专业,也不严谨,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的演技,各方面都不行,但却在网上炒得火热,前两天收视率还是第一。只能说,现在的影视剧为了追求利益,全是流量当道,没有任何底线了,难怪会遭到人民日报的批判。



而孙俪之前好不容易积攒了多年的人设则完全崩塌。以前的她,给人的印象是敬业努力,台词功底强,一条过,对剧本的选择很严格,不会选择故事情节不好的,不适合自己的,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演员和导演、编剧一样,都是利益当先,其他的无所谓。

编剧、导演、演员缺少生活体验,电视剧不值得看

可以说,《安家》与现实中的房产中介生活完全脱轨。整个故事情节就是编剧凭借个人想象捏造出来的,他没有体验过房产中介的工作,也懒得去体验。



不止是编剧,导演以及主演孙俪、罗晋都缺少生活体验。其中有很多不合理的情节,他们这些人都没有提出过异议,竟然合伙把电视剧拍完了,更加折射出整个行业的问题。

现在的影视剧根本不是为了传递什么价值观,弘扬正能量,而是为了赚钱,故意制造话题吸引眼球。如果《安家》拍的和真实的生活一样,就不会引发吐槽,当然就不会有热度了,必须要狗血才可以。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他们却偏偏远离生活。所以说,现在的国产剧真不能看,孙俪这样的明星更不值得追捧,全是娱乐至死。


R娱记


最近我也是看到了人民日报关于《安家》、《完美关系》的评论。

这两部剧無月我都是正在看,相对来说,《安家》的质量要远高于《完美关系》,无论是在人设,还是情节的设定上,《安家》都是一部精品。

人民日报对《安家》的批评,其实我看到不是很明白,好像说说《安家》这部剧没有专注于描写房产中介的工作,过多的描写人性、社会等内容,业内称这类剧为“悬浮剧”。

说实话,我挺想不通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做这番批评的。

电视剧其实也是文艺作品,是经过包装和演绎的。

编剧和导演有自己的创作方向,放在电视剧上,让大家看到编剧和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

只要不违反法律和道德,我觉得电视剧本怎么编写,那是编剧们的权力和自由。

我个人不建议对电视剧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

这就好像,明明是一个艺术团,你却不让他们在舞台上穿相应的道具服,而规定他们必须和企业一样,每个人都穿一样的工作服。

这偏离艺术创作的初衷了。

《安家》很好,让我体验了世道沧桑,人情冷暖。

我相信,很多人看宋爷爷和江奶奶那段,都看哭了。这样的事例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在社会上,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原型。

我支持《安家》,也希望将来有更多更好的电视剧能够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大实话:这其实是一种价值观导向的问题,确实应该整顿警告。

《安家》这部电视剧应该可以说是当下最热门的一个剧了,除了该剧以当下最热门的“房子”作为话题,并且剧中的演员各个也都是实力派。但是,在价值观层面,这部剧在很多方面表达的却是一个非常片面,甚至是有点极端的价值观。

比如说,在剧中有一个片段是徐姑姑和张乘乘通过办理假离婚而增加购房名额,虽然这个在现实情况中确实出现过,但是,作为一部有着很强影响力的电视剧来说,这两个人却没有因为这种违规操作而受到任何惩罚,那么,这就有问题了。因为,像这种假离婚购房的行为,本身就是都其他人合法权益的一种损害,作为电视剧来说,你的结果不应该是两人相安无事,而是应该违规的人受到惩罚。

然后就是剧中所宣传的一种通过卖房子给人感觉很容易暴富的感觉,这个同样是比较不合适的。这样的情况虽然在现实中也有,但是,这就是极端个别现象。并且,也都是相对辛苦的,而电视剧中却体现的是处处的巧合,甚至是通过房产中介自己联系装修,以加快卖房,这个显然是跟现实不符合的。

还有就是剧张乘乘的婚内出轨也是没有得到任何惩罚的,甚至还通过卖萌撒娇来企图换取徐姑姑的同情,身边还有闺蜜帮着出馊主意。还说什么让徐姑姑也在外边找一个,大家就公平了之类的话,简直就是胡闹。要知道,看电视不只是成年人,还有很多涉世未深的未成年,难不成,你想给他们塑造的形象就是上海的女人就是这样?撒娇卖萌的张乘乘,傻白甜的不务正业一心只求高富帅的朱闪闪?请问这又是什么价值观?

当然,很多人会说,电视剧就应该源自于生活,源于现实,这样才更加真实。是的,艺术确实应该源于生活,但是,更应该是通过合适的表达让生活变得更好,而不应该教人投机取巧不务正业。

我这么说吧,你会拿电视剧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来教育你的孩子吗?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吧。但是,你能保证你孩子看完这样的内容后不往那方面思考?人的思想是不受控制的。我承认,现实中确实有坏人暂时没有受到惩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电视剧这样表现就合理。因为现实中那些事情不是常态,但是,电视剧中一集也就四十分钟,而受众又是上亿国人,这个影响就大了。

还有就是房四锦的母亲不断对女儿敲诈,这也是一个容易破坏亲人关系的一种价值观,这和广坤和苏大强那种还不通,那两位更多是好心办坏事,而潘贵雨则是真的敲诈勒索,完全把闺女当赚钱机器。要知道,影视作品的内容不仅仅在于反应现实,更是在于可以启发大众解决问题,如果只是一味地把现实中不好的一面放大,那无异于作恶。

这样的电视剧,难道不应该接受批评吗?

有理有据,实话实说,关注:大实话。让我们一起用理性的视角看世界。


大实话


《安家》确实是部“悬浮剧”,但同样具备血和泪。

作为观众,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个性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电视剧的长短,剧情是否衔接妥当、开篇致胜,能不能再短时间内抓住吸引观众的点,我想这是所有影视作品也好,很多职场类、生活类作品的考察纬度之一,以辩证的角度来讲,《安家》确实给职场剧带来不一样的解读。

悬浮VS出奇制胜

喜欢看小说或者是听书的观众,一定深有感悟,在一段精彩剧情快来的时候,刚好是下一回开篇的时候,往往“出其不意,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作品,总是可以再观众意想的结果之中,出现反转扳回一局。

这个问题的点在于《安家》剧情是否“狗血”一地鸡毛,现实真的如此,能否带来正确的观众导向?这应该是很多人所关注的话题,那么,这部剧到底是不是果真如此?其实不同人有不同答案。

现实VS作品

作品源自于生活,生活中观看作品,作品与生活是否等效?倒不如回归作品本身,这部作品的真实性来自于部分案例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然后融会贯通。相当于一个合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很多人常说的一句话。

编剧六六也曾回应过相关的话题,她并不否认自己的作品里面有所瑕疵,毕竟人无完人,作品也是如此。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在碎片化的基础上,这部作品有所延伸。

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小楼在为房似锦要回中介费以后,被辞职,在整个行业里没有生存空间。但即使如此,他仍然会在自己最难的时候有动力,辞职的那天刚好是他生日,被水车溅了一身,又被降薪辞职,他的内心百感交集,眼泪止不住的流。不过听到伴随而来的生日歌时,他说了声“谢谢”。

房似锦确实深受原生家庭困扰,但对于亲情的那种感动让人难以忘怀。在“悬浮”的同时,同样带来思考。房家栋一开始确实懦弱、喜欢靠姐姐。后来,房似锦断了方家栋的支持,房家栋却可以打两份工自食其力

房似锦母亲最后虽然市侩气息依然拥有,不过在姑姑过去探望她的时候,她问姑姑“是真女婿还是假女婿”少了以往的那种咄咄逼人。

现实中是没太多,帅哥靓女,影视剧想要物化需要的却是各方面的考虑。

至少作为一部影视作品,这部剧达到了看点、融合、升华的部分。


桑梓说娱


人民日报一篇《演技派救不了悬浮剧》,不光批评了《安家》,还把近段时间几部热播剧《完美关系》,《精英律师》统统拉下了水,称其为“悬浮剧”。

什么是悬浮剧?

悬浮剧指的是某些脱离中国现实的现实题材剧,剧中的事件、情感都没有根。尤其是其中的豪门人物,活像从韩剧里空降而来,完全找不到当今内地真实生活的对应,酷爱大把大把撒狗血。

按照这个标准的话,国内大部分电视剧都是悬浮剧,包括但不限于偶像剧、谍战剧、抗日神剧、所有的琼瑶剧以及于正抄袭剧。

《安家》算得上是疫情期间关注度最高,讨论声音最大,几乎每集预定一个以上热搜的大热剧,其各方面远远胜过同期的《完美关系》。相比《完美关系》故事背景跟现实相距甚远,职业公关团队本来就是一个隐性职业,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公关这种行业的存在,但无时无刻不受它影响,比如热搜和头条新闻等,都是公关公司的劳动成果。但我们把目光投射到行业里面,用镜头去艺术加工之后再呈现出来,对于观众来说就显得隔阂,不但找不到共鸣点和代入感,反而有一种看视频版微博热搜的感觉,很容易就悬浮到了宇宙空间站,彻底没有生活的落点。

但《安家》的背景题材非常接地气,是一个所有观众都有认知的行业——房产中介,作为一个社会人,即使你暂时没有跟中介打过交道,但周围也一定灌满了各种中介的故事。而满大街密密麻麻的中介门市,以及各种广告传单,都在向你传递一个信息,赶快买房吧。

但这么一部题材占优,演员阵容又不俗的电视剧,是如何被打入“悬浮剧”的行列呢?

人民日报的文章很明确的指出了关键点:高开低走,在开局将一部优秀的行业剧展开,然后迅速走入了俗套的困局,无尽的撒狗血,打办公室恋情牌,原生家庭苦情戏,网络热点事件等各种元素盲目堆砌,最终把这部剧变成了一部俗套的玛丽苏狗血剧。

这部剧宣传的时候,编剧六六跟导演都信誓旦旦的承诺:这是一部行业剧,编剧说没有感情线。

但他们大概自己也只看了前三集,所以对于后面长篇累牍的办公室恋情一无所知,不光是房似锦跟徐文昌,王子健跟朱闪闪,就连985跟瓜哥都莫名其妙来一组CP,老油条更是跟嫂子快乐的走到一起,抛弃了蔡红花跟成年的儿子,理由竟然是报恩,这就是狗血都做成血旺往观众脸上泼,就怕恶心不死你。

其实这未必是导演跟编剧的责任,在国内审核制度下拍摄电视剧,一定要主动绕开各种敏感题材,以及这些敏感题材的周边领域。比如《安家》这种行业剧,如果像开局那样一脑门子钻进行业黑幕里面,一集一个劲爆点,并且越挖越深,那么很可能十集左右,剧情就会触碰到一些不可知的风险,然后被机关枪扫射毙了,于是资本亏得血本无归,演员也白忙活一场。

在这种特殊机制下,资本最理性的处理方式,就是点到为止,将所有行业潜规则来个蜻蜓点水一扫而过,等到剧情全面展开的时候,还是回到最保险最不会被枪毙的办公室爱情、家庭伦理、社会公德、好人好事、感恩与回报、以及灌鸡汤撒狗血等套路上,那样既能过审,也能用这些俗套的玩意儿确保收视底限,毕竟这些看着已经要吐的套路,仍然有一大部分人孜孜不倦的愿意买单。

除此之外,国产剧总是高开低走的死循环中,还有一个清不掉的毒瘤就是“剧情注水”,这也是在审核制度下诞生的一种市场投机行为,因为题材受限,一些剧情不能深挖,所以为了资本能够得到回报,那么干脆把那些狗血元素玩命往里面塞,把十集就能讲完的故事,扩张到五十集七十集八十集,那样打包销售出去,再怎么样也不会亏本。

像《安家》的故事主线,二十集以内就能完整收尾,而且还能把那些狗血恋爱元素都去掉,变得精炼而紧凑。

五十集的《完美关系》、五十四集的《安家》,七十集的《新世界》,这都是资本多方博弈以后的畸形产物。对此广电总局也出台了最新的限集令,要求电视剧上限为四十集,这个规定已经开始实施,希望2020年的电视剧市场,能够在限薪和限集的双重约束下,出来一些高质量不注水,不撒狗血不拖沓的好作品。


咸鱼茶馆


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安家》还是一部不错的剧,看到后面尤其是剧情一次次发展,我忽然发现,这里面的好人都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先说其他人,当老严夫妇将自己积赞了一辈子的积蓄给儿子买了房子,但最终二老还是落得居无定所之后,我就准备弃剧了。

小编深知社会上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但是在剧中还是希望有个完美的结局。我们不希望在社会上被洗礼过的自己,在看到这么压抑的剧情。是的,这不是逃避,只是自己给以自己心里面的那一点点安慰。

剧情在一点点发展,可是几乎没有一个剧情是可以以欢乐美满的剧情结束。或许是自己身处的社会太过肮脏,所以更希望从剧中看到那么作为一点点的光明。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社会,我们需要在社会中一点点摸爬滚打,这样才可以让自己独立勇敢的站起来。


安米心理


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安家》为悬浮剧,实则上也反映出了国内市场影视片的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人物角色: 从房似锦的人物出生来看就有点不和逻辑,她的身世是被亲人扔进井里,还撕了她的录取通知书,如果放在如今的社会是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还有其次的朱闪闪,一个在工作方面没有什么作为的女生,老实说如今这个社会,老板如果看到你没有业绩,就直接开除了,也不会有什么机会不机会的。

第二剧情:《安家》的剧情歌《完美关系》得剧情有着相似之处,从整个剧本来看编剧没有太多的个人主观观点,更多的是效仿完美关系的剧情。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也表明了国内影视剧有许多的改进之处。

也是通过《安家》让我明白了剧本的重要性。一部好看的电影或者电视剧都离不开要有好的剧本,好的和有创新的剧本才吸引观众,才会让观众感兴趣。






Movie之旅


《安家》我记得有关孙俪的一个采访,她说自己刚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也觉得很扯,现实生活中,哪有这样的事情,但是等她见到原型人物的时候,才明白原来现实生活甚至更加无奈和狗血,反映现实生活这是没有问题的,这部分我觉得是不应该被批评的。

但是为什么又被成为“悬浮剧”,影视作品归根是给大众服务的,大众社会就是土壤,影视作品从这里生根、开花,再重新反哺于社会。现在我们为什么看一些影视剧,两三集就想弃了,说明大众的期待上升了,这是一件好事情,证明以往的影视剧或多或少促进了大众品味的提升。

现在的电视剧应该突破以往的模式了,不是一定得有爱情元素,也不是一定得有坏人物,是该改变了,再这样就跟不上大众的步伐了哦,创作者还是应该多体验体验生活,看看现在的大众是不是还喜欢以往的电视剧模式。是不是偷懒了?为了出品电视剧就套用模式了?是不是有点趋利有点忽视初心了?还是不敢轻易改变呀?大众可不是好糊弄的哦。

归根结底说明影视圈确实该思考一下了,是否太趋利、太懒惰。

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不是坏事,百家争鸣嘛,矛盾是促进事情发展的根本动力。来啊,讨论起来吧,当然别上升人身攻击,就事论事,让我们的影视行业茁壮成长吧。


执四水


这几天看到了很多关于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安家》的报道!网传人民日报转载了一篇来自工人日报的文章,标题为《演技派救不了悬浮剧》。正文内容大肆批判《安家》《完美关系》这类“悬浮剧”,即使有孙俪的加入,也无法改变国产职业剧“拍一行毁一行”的一贯作风。

要知道,孙俪可是连贯多年的“电视剧女王”。“孙俪出品,必属精品”一度成为大家的固有印象。可无奈“演技派也拯救不了悬浮剧”。

先不谈这篇文章是否中肯,我想先纠正一个问题,人民日报并没有转载这篇名为《演技派救不了悬浮剧》的文章。作为一个官媒,一言一行都影响甚广,前几天刚看到类似的报道,我就查找了人民日报的头条号和微博,并没有看到这篇文章,又或者发完又删了?但是正常情况下官媒应该不会有这种操作。毕竟人民日报不是娱乐号。

既然说到了《安家》,我们就来谈谈这部剧,《安家》自开播以来便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基本上每天都挂在微博热搜上,网友对这部剧褒贬不一,但是就目前来看,《安家》的确有点低于预期了,豆瓣评分只有6.2。

当然也可能是大家对孙俪的期望值过高,其实孙俪在这部剧里的表演并不是很出彩,感觉有点用力过猛,演技被客串的海清吊打。倒是罗晋和配角的表现都很亮眼。尤其是相声小王爷王自健的出演,让人感觉他终于走出低谷,开始新的生活了。

每天都有很多网友说,看《安家》要被气死了。首先是女主的标配,悲惨的原生家庭,从母亲到弟弟,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压榨着女主,没有丝毫的亲情。其次,说是房产中介职业剧,编剧强调了每个故事都有原型,可是每卖一套房,就有一个恶人出现,每个故事都让人很生气,感觉房产中介做的是居委会大妈的活。各种调节矛盾,帮客户解决生活上的问题,甚至帮客户劝退小三,的确挺悬浮的,不切实际。

当然看多了娱乐圈新闻的网友也都知道,阚先生和知否的故事倒是的确来源于生活,毕竟喜饼,靠原配发家,文艺小三,编剧就差把原型的名字说出来了,你是不是也猜到了呢?

一部剧好不好,除了演员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剧,职业剧就要切合实际。《安家》虽然说是一部职业剧,但观感上更像是一部狗血伦理剧,把各种不幸和戏剧冲突掺杂在一起,很难让观众引起共鸣。

同期上映的职业剧还有《完美关系》,值得一提的是两部剧的导演都是安建。两部剧撞配角撞场景,多少看着有点跳戏。

《完美关系》作为一部公关行业的职业剧,豆瓣评分低到了4.0,可以说比起《安家》,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完美关系》作为国内首部公关题材剧,开播后,在公关行业内引发很大争议。公共关系咨询公司万博宣伟中国区董事长刘希平在接受新浪时尚采访时表示,该剧对公关行业和公关人的呈现完全是误导的,“这个剧把我们公关人塑造成很霸道、很自以为是的形象,对于我们所做的事情,包括申奥,帮政府机构和企业做事等等,全都没体现,取而代之的都是些八卦之事,公司内斗、名人绯闻、富二代逃逸…没有正面的案例。”他还表示,现实中的公关人不会做私家侦探的工作,不会取英文名,更不会像剧中那么“客户至上”,“如果客户违反常识,违反法律道德,而你还要继续帮他,这是不可能的。为了赚钱无所不用,这完全不是我们公关人的想法。”

希望在创造行业剧的时候编剧能够好好的去了解一个行业,而不是想当然,一味地制造戏剧冲突。

娱乐圈现在太过于浮躁,希望从业人员能用心的去完成作品,带来更多更优秀的作品,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商业化,粗制滥造。


八卦小天后er


职业剧,怎么少的了专业呢?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买卖房的中介也需要专业,毕竟一套房子一个家庭,毕生积蓄只为安家。

孙俪是一个演技派,她塑造的许多人物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后宫甄嬛传,我们看到了一个后宫女人的成长史,从温柔贤良到腹黑毒辣,人生的不得已来自于生活境遇逼迫,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罗晋在锦绣未央中也表现出王者气度不凡,身处乱世,不苟且,不屈服,活出个性符合历史人物的人设,一气呵成。

两位出色的演技派却无力让悬浮剧情接上地气,房产中介这个行当究竟是什么样呢?房似锦从一个不经世事的小姑娘到成熟房产中介明星,她的学习之路和行业变迁都是怎么样的历程呢?罗晋作为一个卖老洋房的专家,他对上海老洋房认知全程都靠一本书来人设,这显得有点单薄了,一个昔日销售冠军他对房源和客户的理解梳理是不是有一个专业的体系呢?

很显然编剧没有深入体验房产中介行业生活,最起码连一个资深的房产中介顾问都没有参与到剧作创作中来,一切都是以感情线为主题用小品的形式切模块,仿佛一个职业剧下的爱情公寓外传,徐姑姑为房离婚后与房似锦合租,朱闪闪为了嫁一个本地汉而奋斗着,条哥是老油条想偷学老洋房技巧,985不甘平庸选择房产中介自我提现,娄山关为了照顾破产家庭而努力工作,王子健作为店里销售明星却没有任何展现。主角光环下的房似锦和徐姑姑忆苦思甜,原生家庭的不幸魂牵梦绕,成交订单成了最大愿望,每个开单后面都是辛酸苦辣的客户故事,至于学区房还是二手房购房资格和交易流程及相应风险是什么都是一笔带过,这个职业不需要专业吗?

我对日本《午夜食堂》印象深刻,一个只容纳八人的小店,营业时间是午夜十一点到凌晨四点,店里老板是一个刀疤脸大叔,他店里招牌上只有几道菜,其他你想吃啥只要会做都会满足你,每一个来店里的客人都会点一道自己喜欢的饭菜,每一道饭菜的烹饪制作都需要特别的食材和程序,出演老板的演员需要请教专业烹饪厨师反复练习且有一定美食鉴赏能力才行,美食需要仪式感,人的品味夹杂着生活记忆,每一集的美食与故事都令人非常期待!

还有就是香港警务署及廉政公署与电影公司合作的警匪影视剧,编剧团队会认真学习和体验香港警队生活,他们走进警察日常工作与他们一起训练一起执勤,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编剧们在警队现实生活基础上打磨故事艺术表现,派出了成龙《新警察故事》和周润发《监狱风云》系列。2019年上映的《铁探》系列再现了香港警务处高层运作流程,为我们深入了解香港警察系统打开了一扇窗,故事里面警察对于公共危机处理程序完全是现实全景式展现,演员们艺术性表达也是非常准确。

话说回来,伴随着文化产品与金融工具的关联日益加深,投资机构对编剧创作影响也越来越大,影视剧的播放流量成为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如何准确把握流量入口考验着编剧和导演及主创们。大数据是一个有效工具,主创们通过何种平台收集社会热点话题和观众关注焦点,这样可以量身定做一个好的流量包,不过艺术价值和职业逻辑就没有办法兼顾了,于是职业剧成为了用职业的皮包裹着商业恋爱的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