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對歷史應有溫情與敬意!易中天:袁紹和劉表是漂亮的草包

我們每個人應當有怎樣的歷史觀?

近來讀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開篇序言,先生寫了這麼一段話:凡讀本書請先具下列諸信念: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隻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二、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錢穆:對歷史應有溫情與敬意!易中天:袁紹和劉表是漂亮的草包

本人水平有限,讀書不多,讀先生的《國史大綱》也是半懂不懂,但是對於序言卻感覺深受觸動。我們為什麼喜歡歷史,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歷史?錢穆先生生於1895年,之後伴隨著他成長的是國家的屈辱與歷史的巨大變革。當時中國有識之士都在反思,反思國家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地步,於是有人提出這些都是我們幾千年的歷史捆綁了國人的思想,害得我們現在落後捱打,歷史一點用處也沒有。

錢穆:對歷史應有溫情與敬意!易中天:袁紹和劉表是漂亮的草包

錢穆先生並不認同這種偏激觀點,所以他想做點什麼,來喚醒國人。封建禮教當然要被批判,但是在社會發展的每個歷史階段,都有與之相應的制度。我們對於歷史,不應該全盤否定,應該對歷史存有溫情與敬意,從歷史當中發現有益於每個國民,整個國家繼續向前發展的東西,這樣國民、民族、國家才有未來和希望。

錢穆:對歷史應有溫情與敬意!易中天:袁紹和劉表是漂亮的草包

偶然想起十多年前,讀中學的時候對歷史比較感興趣,所以喜歡看《百家講壇》各位老師的講座。想起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國》裡邊說了這樣一句話,“

如果說曹操是可愛的奸雄,那麼袁紹和劉表就是漂亮的草包”。當時覺得很有意思,描述得很恰當,自己跟著哈哈大笑。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多讀了幾本書,人生閱歷的增長,感覺這種評價有失偏頗。

錢穆:對歷史應有溫情與敬意!易中天:袁紹和劉表是漂亮的草包

歷史觀這個問題太大,咱們單純來看看易中天先生說袁紹、劉表是漂亮的草包合適嗎?確實,袁紹、劉表和曹操相比,可能能力上差一些,而且按照中國人最喜歡的標準“成王敗寇”,袁、劉二人是失敗者。但他們是“草包”嗎?

錢穆:對歷史應有溫情與敬意!易中天:袁紹和劉表是漂亮的草包

袁紹誅宦官、起兵討董卓、統一河北鷹揚河朔,是漢末三國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人物。和錢穆先生一樣,同為近代史學四大家的呂思勉先生對袁紹有這樣的評價:“袁紹是曹操的大敵。他不但地廣兵強,在社會上聲望很高,勢力極大,即論其才具,在當時群雄中,亦當首屈一指”。袁紹是有能力的,也是有他的歷史貢獻的,這個誰也不能否認。

錢穆:對歷史應有溫情與敬意!易中天:袁紹和劉表是漂亮的草包

劉表,黨人名士,雍容風雅,是老一輩的傑出人物代表。他單騎入荊州,很快穩定住荊州的局面。不管在當時還是後世許多人,都喜歡批評劉表胸無大志、自守之賊、無能為耳。但是從公元190年到公元208年曹操南下,這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荊州幾乎是中原大地上的一片樂土,避難荊州的名士、百姓不知凡幾。假如我們是劉表治下的普通農民,我們難道不喜歡安安靜靜的種地生存於亂世之中嗎?

錢穆:對歷史應有溫情與敬意!易中天:袁紹和劉表是漂亮的草包

因此在我看來,易中天先生說袁紹和劉表是“漂亮的草包”,實在是有失偏頗。當然其實我對易中天先生並沒有什麼偏見,只是就事論事,我也很喜歡他寫的書,《帝國的終結》、《帝國的惆悵》等我都感覺受益匪淺。可能易中天先生也是為了吸引觀眾對歷史、國學的興趣,才故意用詼諧幽默的說法,但是對歷史和歷史人物的起碼尊重應該堅持。

錢穆:對歷史應有溫情與敬意!易中天:袁紹和劉表是漂亮的草包

就像錢穆先生說的那樣:

我們應該知道歷史知識,這個知識並不僅僅是歷史資料,而應有自己的判斷,也就是自己的歷史觀;

我們應該對自己本國的歷史存有溫情與敬意,這樣就不會隨意批判,認為自己本國的歷史不過是帝王家事、封建禮教,毫無價值;

我們對歷史存有溫情與敬意,則不會認為自己現在站在歷史的最高點,不會我們個人、民族的缺點全部歸咎於古人;

當能夠做到以上幾點的國民越來越多,當我們能夠真正認識我們自己的歷史,我們的民族、國家才有繼續前進的希望。

參考:錢穆《國史大綱》、《易中天品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