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佛法起源之寺”故取名法起寺,乃较早古寺庙之一


连云港“佛法起源之寺”故取名法起寺,乃较早古寺庙之一

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此时刮起了大风,乌云笼罩着天空,顿时天黑沉沉的,像玉帝打翻了墨汁瓶,突然间轰隆隆的,雷声响了起来,紧接着海面上一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天空。

船夫熟练的,放下船篷雨布,众人一拥而入船内,不一会儿,黄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落在船篷上,劈里啪啦直响。

连云港“佛法起源之寺”故取名法起寺,乃较早古寺庙之一

方才天空中,还是风云密布,转眼间雷雨交加,刹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木船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摇摇欲翻,震耳欲聋的雷声,似如在耳边,能感觉到那种,地动山摇的气势,让人觉得异常恐惧。

波涛汹涌海面,木船颠簸剧烈晃动,孙知雅未忍住,出现恶心呕吐之感,身后出现一位,好心的妇人,轻轻拍打她的后背,顿时心里感觉好受不少,遂四目对视,互相微微一笑。

连云港“佛法起源之寺”故取名法起寺,乃较早古寺庙之一

她随即对妇人表示谢意,妇人打开话匣子,跟她攀谈起来,只听得小妇人道:你是第一次出海坐船吧?孙知雅微笑回答道:是的,初次坐船入海。

彼此间相谈甚欢,还介绍了沿途风景,突然间眼前,远方半山腰处,出现一座规模,更加宏大的寺庙,孙知雅感慨,此庙无比壮观,于是乎妇人详细的,道出了此座,寺庙的由来。

此座寺庙名曰:法起寺,因取“佛法起源”之意而命名,自古就荣列为,“海内四大名灵”之一,有力佐证了,“佛从海上来”的典故,是中华土地上,最早期的寺院之一。

连云港“佛法起源之寺”故取名法起寺,乃较早古寺庙之一

法起寺在宿城山中,寺院始建于汉代,寺庙内外丛林极盛,整日晨钟暮鼓,清音远闻,实乃为清修胜地,并有诗为赞:“古寺晨钟起,朝来次第鸣;数声残月落,一径好风清;过涧游鱼听,径林宿鸟惊,寥寥万籁静,入耳动遐情”。

历来香火鼎盛,声名远播,选拔寺院主持,历代都素有“寺风正派,不二法门,有德者居之”之说。

日本高僧圆仁和尚,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公元八三六年,唐文宗开成元年,年岁四十有五的圆仁法师,跟随日本第十八次遣唐使,藤原常嗣西渡大唐,学习佛法。

连云港“佛法起源之寺”故取名法起寺,乃较早古寺庙之一

遣唐使们在两年内,两次皆渡海失败,于公元八三八年,第三次西渡,在大海上与风浪,搏击了十九日,历经九死一生,终于在扬州登陆。

圆仁当时是想去,佛教圣地天台山求法,但是上岸以后,却未有得到,大唐朝廷的批准,他不得不改变行程,前往另一佛教圣地,山西五台山朝拜。

当时由于大唐与日本,关系已经渐渐疏远,大唐朝廷只准日本大使,及少数随行人员,在大唐国土,之上稍作停留,其他人等皆不准逗留,如果一经发现,立刻遣返之。

连云港“佛法起源之寺”故取名法起寺,乃较早古寺庙之一

圆仁法师远涉重洋,死里逃生来到大唐,却不能登岸,对他来说非常遗憾,内心几乎是崩溃的,他不得不乘船,从扬州沿海一路北上,断断续续走走停停,以便能找到落脚之地。

公元八三九年四月间,圆仁法师带着,他的徒弟惟正、惟晓等一行四人,途经海州,夜间在宿城偷偷上岸,他们还在宿城雇佣,当地村民的几头毛驴,一路翻山越岭,前往朝阳境内,的“兴国禅寺”拜谒。

而后又雇了三头毛驴,前往大村“净心寺”,当地村民很快发现,他们四人皆不是唐人,并且形迹可疑,随即报告了当地府衙,地方官吏很快,寻找到了他们,但并未有为难他们,且以礼相待,对他们非常客气。

连云港“佛法起源之寺”故取名法起寺,乃较早古寺庙之一

并派专人护送他们,安全抵达州府衙门,圆仁法师一行,乘船渡过黑风口,在孔望山下登岸,当夜就住在,孔望山龙洞庵内。

第二日,海州当地官员以礼相待,热情款待他们后,随后把他们,护送上回国的船只,但圆仁法师,学法心愿未了,故并未回国,后来还朝拜了,山西五台山,又到了大唐都城长安,在长安滞留了近五载。

离开长安后,又饱受磨难,在各地辗转了两年,终于在公元八四七年九月,又一次途经海州,并从海州北上登州,从登州乘船回到日本。

连云港“佛法起源之寺”故取名法起寺,乃较早古寺庙之一

圆仁大师来到大唐,学法前后历时十载,足迹遍布大唐,中东部沿海各地寺庙,为大唐日本佛法交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圆仁法师归国后,用汉字写了一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圆仁法师记录了,他从云台山,东部登陆后,在当地人有带领下,一路上“石岩险峻,下溪登岭。涉浦过泥,申时,到宿城新罗人宅”。

圆仁法师当时,记载的宿城村名,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宿城名称至今未变。

连云港“佛法起源之寺”故取名法起寺,乃较早古寺庙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