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慧法師雲居山請茶開示(三)

其三

(四月十六日晨,江西南昌良茂大廈;在座有門人明證、明樹、吳樹山.)佛教面臨著內外的挑戰,就象趙州茶從南方移到北方,環境不適應,但又要生存下去;也象一朵鮮花長在雜草叢生的荊棘從中,要培植它,就要有披荊斬棘的膽量,要培育它,更不容易。

我們平時說因緣不錯,那是和文革時期相比,如果同海外佛教發達地區比還很不夠,主要是內部力量不夠。

有一位學者曾對趙樸老說,現在的形勢,各方面都很重視對宗教的研究,客觀上提供了一定的外部條件,內部應抓緊時間培養人オ。在外界向內部普遍要人時,如果你有合格的弘法人オ,就可能完成時代的使命,否則就會失去良機。我們當時聽了很受鼓舞。他很有眼光,看得很銳利、準確,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他還說:“可惜我們不能承擔這個使命,必須靠僧人。如果沒有高素質的僧才,社會提出的要求是無法滿足的。”從他講話到現在已有三年時間,變化也很大。三年中我們還是有進步的。可是社會變化更大,我們內部沒有什麼突出的變化。現在國內佛教,雖然客觀形勢較好,但自身卻欲振乏力,象一久病之人,一下子很難康復。這不是說沒有希望,而是要有憂患意識。現在的形勢,在千釣一發之際,危於壘卵。中國的佛教究竟向何處去?他老人家(指虛雲和尚)一生照像沒有露過笑容,為法而憂,為眾生而憂。要時時刻刻想到我們的責任重大,時代需要佛法,我們要勇於承擔這一振興佛法的重任,這樣才會只爭朝夕,從嚴要求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