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家?乌克兰主动销毁核武器,其实是一个穷二代的无奈与心酸

一直以来,都说乌克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败家子,败光了苏联留下来的家产。

败家?乌克兰主动销毁核武器,其实是一个穷二代的无奈与心酸

当年苏联解体,乌克兰作为二哥,继承的家产仅次于俄罗斯。粗略统计,前苏联的家业35%以上是由乌克兰继承。其中军工企业多达3594家,其涉及领域包括火箭、大型运输机、军用舰艇、装甲车辆等,可以说是陆海空全方位无死角。

而且其中不乏龙头企业,比如咱们所熟知的安东诺夫设局,当今世界最出名的安字头大型军用运输机,就是出自他手。还有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佼佼者伊夫琴科进步设计局,里面的技术,咱们国家现在看着都眼馋;有着T系列坦克之家之称的哈尔科夫莫洛佐夫设计局;专造洲际导弹的南方设计局、造出了瓦良格号的黑海造船厂……

这些名头,哪个不是如雷贯耳?

而在现役的军队规模上,乌克兰更是当时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强国。

败家?乌克兰主动销毁核武器,其实是一个穷二代的无奈与心酸

据统计,当时乌克兰军队人数近80万,拥有6500辆各型坦克,7150辆各型装甲车,1500架固定翼军用飞机,350艘大小军舰。无论是海军、陆军还是空军。乌克兰当时都是仅次于美俄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乌克兰还继承了前苏联的一小部分核力量,不算多。公开的数据显示,也就1272枚洲际导弹核弹头以及2500枚战术核武器。(2002年乌克兰军方公布,其核弹头数量,至少在4000枚以上。)

此外,乌克兰还有42架图-95MS和图-160重型远程战略轰炸机以及170个核弹发射井。这意味着其乃是这个世界上除美国和俄罗斯以外,唯一一个具有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这意味着,乌克兰拥有着与任何国家强行打成平手的军事实力。

所以,当时的乌克兰就是妥妥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而如今的乌克兰是什么样子,我想大家再清楚不过,内忧外患,被各种欺负。所以,其才被说成是败家子。

败家?乌克兰主动销毁核武器,其实是一个穷二代的无奈与心酸

但事实上,这其中的苦,只有乌克兰自己才知道。

当时乌克兰是继承了世界第三的家产没错,但其继承的这堆家业,大部分是中看不中用,至少对于当时的乌克兰来说,一点用没有。

比如那几千家军工企业,看着很厉害,但随着苏联的解体,大部分都处于一个瘫痪的状态。

军工业,往往是一个紧密的整体,需要多部门,多企业的密切合作。往往一个武器,就需要许多的企业部门密切合作,这个零件、那个设计、都是不同的来源。比如咱们的国产航母,其设计建造的相关配套企业就有532家,为其提供各方面的零件、组件。

乌克兰的这些企业原本是苏联的一部分,许多所需要的配套在前苏联解体后,都分布在其他的国家。乌克兰继承的军工资产中,除了大运、洲际弹道导弹、运载火箭、航发、无线电、雷达和坦克装甲车辆等领域的军工产品设计和制造能力继承较为完整以外,其他多数领域均为苏联军工的分工配套资产。其余的有的空有设计,没有生产能力,而有生产能力的,有没有原料渠道。

败家?乌克兰主动销毁核武器,其实是一个穷二代的无奈与心酸

比如当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方面希望乌克兰黑海造船厂能将瓦良格号完工,结果当时的黑海造船厂马卡洛夫厂长摇了摇头,说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建造瓦良格号,需要苏联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他。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

而且由于之前的军备竞赛,乌克兰的仓库里已经堆满了武器装备,大量的工厂产能过剩。更为重要的是,没有订单。之前乌克兰的这些军工企业,全都是依靠前苏联主导下华约养着的。苏联解体后,华约也就不复存在了,失去了前华约国重型机械,军火,燃煤和钢铁的大量订单,就只能靠农产品的出口贴补家用。

再加上当时整个东欧经济低迷,政府没有余粮,无法撑起这些企业。于是没多久,乌克兰大量的军工企业倒闭、工人下岗。

军工企业不赚钱,而那些继承下来的武器更是烧钱货,仅仅是日常的维护保养都够乌克兰喝一壶的了。对于当时穷得叮当响的乌克兰政府来说,这些坦克飞机更像是一堆铁疙瘩。由于没人用,只能是放在那里生锈腐烂。

败家?乌克兰主动销毁核武器,其实是一个穷二代的无奈与心酸

当时的乌克兰太穷了,再加上东欧的巨变来得太突然,乌克兰根本来不及做一个有效的应对措施,所以很长时间,乌克兰政府都是处在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

甚至于许多乌克兰军队和政府纷纷化身军火贩子,疯狂的出售武器。从普通的步枪子弹到坦克飞机,只要给钱,他们就卖。甚至,只要钱给得足够多,他们连核弹头都敢卖。

乌克兰混乱的军火走私,给国际上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危机,所以当时美国和俄罗斯联合对乌克兰施压,要求其销毁那些核武器以及战略装备。

当时乌克兰不是没有意识到核武器的重要性,毕竟有了这个东西,至少人家不敢打你。但当时的环境局势,乌克兰本身就自顾不暇,又怎么有能力来对抗美俄的联合施压呢?

再加上,这些核武器维护费用高昂,的而且对当时自己也极其危险,比较连核弹头都可以走私,说明乌克兰政府对于这些武器的管控差到何种地步。万一那天被引爆了,苦的还是自己。切尔诺贝利的教训已经足够惨痛了。

败家?乌克兰主动销毁核武器,其实是一个穷二代的无奈与心酸

而且当时的美俄为了忽悠乌克兰销毁核武器,做出了大量的补偿。1994年1月14日,美俄同乌克兰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销毁乌克兰境内全部核武器的三方协议》。

根据协议,乌克兰要在7年内将所有核武器运往俄罗斯销毁。作为交换,美国承诺将购买乌克兰拆除核弹头中的浓缩铀供发电用,并为拆除核武器提供1.75亿美元的补偿,同时向乌克兰提供1.5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俄罗斯也同意乌克兰按比例分享向美国出售浓缩铀的收入。与此同时,美俄承诺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证。

鉴于以上的这些情况,乌克兰最后索性就卖枪换粮,做了一次不怎么划算的交易。其实,不仅仅是乌克兰,当时凡是从前苏联分家中得到核武器的国家,都面临着这样一个局面。

最终,在1992年5月23日,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哈萨克斯坦五国在葡萄牙里斯本签署了协议,乌克兰、白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在未来7年内销毁所有核武器,俄罗斯成为独联体国家当中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败家?乌克兰主动销毁核武器,其实是一个穷二代的无奈与心酸

所以,乌克兰不是主动弃核的,是在欧美和俄罗斯的威逼利诱下,不得不放弃核武器的拥有权,从而可以换来欧美大量经济援助的承诺,要发展乌克兰的经济,只能放弃拥有核武器的权利。

可悲的是乌克兰完全放弃了核武器,而对于欧美的大量经济援助的承诺,和帮助乌克兰发展经济的承诺,满怀希望,憧憬着能过上和欧美人一样好日子的乌克兰人,等到的确是国家的连年政治动乱和国家经济的大萧条。

从长远来看,乌克兰的这些行为,无疑是在自毁长城;但如果就当时的历史背景而言,乌克兰是真的很无奈,正所谓怀璧其罪,有些东西要根据自身实力来看。

当然了,话说回来,当时乌克兰还是有些过于的天真,过度相信了美俄两国所承诺的安全保障,结果造成了如今被动局面。其实养不起,可以放弃一部分,不要搞“弃核”而搞“削核”也能争取到西方经济援助。乌如能留下几十枚还是养得起的,现在就有话语权了。

所以,乌克兰的“败家”,虽然主要是环境所迫,但其也确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战略短视。

总之,还是那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国家的强大不能只靠经济或者军事某一方面,需要综合全面的发展。经济要抓,国防也要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