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我们这次的探索之路是从法国南边的地中海滨城市尼斯开始,然后就一路向西,走戛纳、艾克斯、阿维尼翁、卡尔卡松、图卢兹;都是地中海沿岸和比利牛斯山以北的河谷。从图卢兹开始往北,走到大西洋沿岸的波尔多,这一带就是卢瓦尔河以西,大西洋以东,就是法国的河西走廊。再往北接着走就到了图尔,卢瓦尔河在到达图尔之前向西拐弯流向大西洋,这个地方就好像是中国的河套地区。我们到现在是从东往西,然后拐弯往北,走的是一个L型。过了图尔我们还接着往北走,继续走L型的那一竖道。这就走到了勒芒(Le Mans)。

勒芒这个地方古代属于古罗马的高卢行省,现在老城还有残留的古罗马城墙,我们从那城墙的一个豁口进了城。勒芒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也有海上来的北欧海盗侵袭,有维京人,还有盎格鲁人等等。法兰克王国最后算是把这个地方搞定了,形成了一个安茹伯国。这个安茹伯爵是英法二国历史上的强人。1127年,安茹伯爵戈德弗鲁瓦五世在勒芒娶了比他大十岁的英王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皇后,这个玛蒂尔达的前夫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五世。因为爵徽上有金雀花,这个安茹伯爵号称“美男金雀花”,他和玛蒂尔达生了一个儿子叫亨利。这个亨利接了他爸爸的班,成为安茹伯爵和诺曼底公爵。年轻的亨利娶了我们上次在波尔多说的那个大他十岁的阿基坦的埃莉诺。这个儿子亨利在他妈妈和太太的努力下当上了英国国王,就是英王亨利二世,开创了英国的金雀花王朝。亨利手里的地盘不仅包括英格兰,还包括诺曼底公国和阿基坦伯国,相当不可一世。亨利二世从勒芒带了一票人马去英格兰,这票人马就成了亨利二世的嫡系部队,最后移民去了英国。现在英国格洛斯特郡和赫里福郡一带还有名字里有芒(Mans/Manns)的人,他们就是这票人马的后代。

我们进了城当然还是奔古迹去看。就是这个大教堂。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这是勒芒大教堂,也叫圣朱利安大教堂,专门为纪念圣朱利安而建。

圣朱利安是耶稣的七十二门徒之一,也是本堂的第一位主教。一听这个,你肯定知道这座建筑要追溯到将近二千年前。我们知道耶稣有十二个门徒,犹大出卖耶稣后死去,就又补充了一个叫马提亚,还是十二个门徒。耶稣的七十二门徒说的是另外一组人,新约《路加福音》里说耶稣派七十二人出去传教,每二人一组。这位圣朱利安就是其中的一位,叫“勒芒的圣朱利安”。

据信圣朱利安原本是公元三世纪的一个罗马贵族,后来成为罗马的一个主教,被派到高卢的诺玛尼去传教,这个诺玛尼就是现在的勒芒。这个时辰的勒芒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袭击,老百姓都躺在地上喊“渴......”。朱利安一看这情景,知道机会来了。他就把一路走来握在手里拄着的棍子使劲插在地上,然后开始祈祷“万能的主啊......”,地里就开始冒出水来,汹涌不息赛喷泉。众人见此奇迹,便急呼“真乃神人也”。由此,朱利安就可以在勒芒城里自由行走兼传教。勒芒人纷纷携家带口追随朱利安,并且皈依基督。勒芒人不仅在精神上支持朱利安,而且大家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帮着朱利安搭起了一座教堂,还口称朱利安为“圣朱利安”。这是圣朱利安和这座教堂的来历。

公元三世纪中叶,盖出来的教堂没有别的,就是木结构的巴西利卡,别的式样他们也不会呀。圣朱利安从此开始访贫问苦,广施油盐,他不劫富也济贫,而且期间还表演过一把死人复活的奇迹。不是诈尸,是真的复活,当然不是每个人,而是一个穷人死了,家里只剩下一个瞎子孤儿。圣朱利安是勒芒的第一个大主教,退休以后他就到勒芒东郊的萨尔特隐居了。因为亨利二世出生在勒芒,所以他把对勒芒的圣朱利安的纪念也带到了英国,把每年1月的一个27日设为纪念日。这个纪念日在英国南部的一些本笃教会修道院举办,他们管圣朱利安叫圣朱利安杜普雷。圣朱利安死后葬在勒芒大教堂,1562年,他的遗骸被当做圣物分散到英国的那些本笃会修道院,但是头骨还在勒芒。这个就是关于勒芒的圣朱利安的故事和传说。

圣朱利安造的那个巴西利卡教堂因为是木结构,在公元九世纪被一场大火给烧没了,片甲不留。此后,在铺满烟灰的场子上就重新建了一座教堂。公元843年的这次重建对教堂进行了扩大,除了主殿,还在东端增加了唱诗班坐席、半圆形后殿和五个耳堂,上边也修了拱顶。这是最早期的带圆厅设计的教堂,叫做罗曼式,后来成为欧洲北部的标准形式。随后,在十一世纪下半叶到十二世纪上半叶又进行了一次改造。

我们进去看看。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这个中殿还保持了一点九世纪的罗曼风格。有一圈下面这样柱子支撑的半圆拱廊,二层是盲楼,三层两边的侧厅上有大窗户采光。也就是这一点罗曼式痕迹了。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1134年,大火又来了一次,十二世纪下半叶就只好再修。教堂就去找英王亨利二世募捐,还许给他好处,说修好了就把你爷爷安茹伯爵葬在这里。这之前的屋顶还是木结构的,这次重修都给改成下面这样的石拱顶了。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这个时候,哥特风格已经在法国兴起,为了支撑巨大的石拱顶,不仅墙要加厚,而且在外面加了飞扶壁。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柱头上也增添了装饰,在上面图里可以看到,有的是经典的莨苕叶,有的是其它植物,还有动物和人物。你如果仔细看,还可以看到起拱石也有装饰物。

1254年,重修了唱诗班坐席。下面这张图可以看见祭坛后面的唱诗班坐席和上面的拱顶。可以看见这里已经不是半圆拱,而是尖拱了,表现出典型的哥特风格。从上面那张图看唱诗班坐席外面的飞扶壁,每个飞扶壁向外延伸的时候分出二个叉,这种飞扶壁是全世界独此一份。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唱诗班坐席建好之后,南北两个侧翼的工程一直到1500年才完成,中间有英法百年战争的影响。这部分工作是要把新的哥特风格侧翼连接到罗曼风格的正殿。一边的侧翼装了一架大风琴,可以看见侧墙上的尖拱和上端的柳叶窗,这都是哥特风格的特征。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另一个侧翼则是一个带有圣母雕像、弧形山花的罗马门,这是巴洛克风格。说明两边侧翼建设隔了很多年。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唱诗班坐席外围的罗曼柱和哥特束柱,可以看到有二圈侧廊。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十字交叉处祭坛和上方的穹顶,非常漂亮。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最东端是浮夸的圣母堂,哥特鼎盛时期的风格,有彩色镂刻枝肋和屋顶绘画。巴西利卡是木结构屋顶,罗曼时期已经有弧形、半圆拱顶,但是没有绘画。罗曼往东发展去了拜占庭,拜占庭风格是大量的马赛克画。罗曼往西还在停滞不前,法国产生的哥特风格早期是空荡的屋顶和简单的枝肋,装饰还是雕塑的花鸟仕女。十三世纪,哥特顶峰时,开始产生了各种装饰,并且向彩色发展,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最早的表现。这个勒芒大教堂只有这个圣母堂是这个风格,说明它是最后完成装饰工程的。屋顶上已经有简单的绘画,纯粹是为了装饰,二百年后意大利文艺复兴才开始有穹顶壁画,想象一下那个圣彼得大教堂旁边西斯廷教堂顶上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哥特风格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窗户上的彩色玻璃画,拜占廷把马赛克做在墙上,哥特则是把马赛克做在窗户上。这座教堂里所有的窗户上都有复杂的彩色玻璃画,有的就是几何图案,有的则是带故事的,包括圣朱利安的故事,还有圣经里的故事。

看看圣朱利安的墓。这座墓龛可是太神奇了,它的内框是和本堂一样的立柱支撑的尖肋拱,柱形、柱头和尖肋拱都一样,典型的哥特。再看它的尖肋拱内圈,还有一个弧形梅花拱,这个梅花拱我们在伊比利亚半岛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比如科尔瓦多清真寺大教堂,这是摩尔建筑的元素之一。再看顶上的二个尖刺,这是“燃烧的哥特”。这座墓龛可真是一个大杂烩。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从教堂出来,可以看到它正厅南面的侧门。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这个不是侧翼,就是正厅的侧门,表现出罗曼晚期风格,门券是半圆的,不是尖拱形;但是内凹的,而且有瘦长的人像柱。这个是早期哥特风格。侧门上面的弧形顶饰浮雕是天主教的经典画,叫做“至高无上(Majestas Domini)”,桃核形的框里是耶稣像,框的外面环绕着《新约》里四个福音作者的符号。下面过梁上的浮雕是十二位福音传道士。门的右手人像柱是圣彼得,后面是四位《旧约》里的传道士;门的左手人像柱是圣保罗,后面是另外四位《旧约》里的传道士。还可以看到侧厅外的飞扶壁。

离开教堂,从远处再回望一眼。可以看到侧翼,还有从正厅伸出来的钟楼。看得出来罗曼式钟楼是比较新的,但是这个说明不了什么,因为可能钟楼最近刚刚擦洗过。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我们接着往城里走,路过一个街心非公园。好家伙!这个可是一个相当刺激的玩意儿:勒芒汽车耐力赛的标志。上面有得奖者的名字和手足口印记。勒芒耐力赛这个鬼东西是全世界最长的汽车比赛,一共五千公里、二十四小时连轴转,每车三个司机换班。到了后半夜,那些司机一个一个地、包括观众也一个一个地从人变成了鬼。据说勒芒赛道有一段六公里直线,这段路上的速度纪录是392公里/小时!居然和京沪高铁有一拼!我们如果有赛车爱好者,一定对勒芒耐力赛不陌生。现在北京的有线电视里专门有一个赛车频道,每天不停地播放各种比赛录像,其中就有这个勒芒耐力赛。我记得最近的获胜车队是保时捷。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再往前走到一个转盘,就看见路边有一座圣母教堂。没有刺儿,尖拱窗,罗曼晚期。这个是库蒂尔圣母教堂(Notre-Dame de la Couture),建于公元六世纪,十三世纪后有几次重修。门前的两座钟楼下部一样,上部有区别,但都有柳叶窗,是哥特风格。说明上层是不同建筑师的作品,二层的窗户堵着板儿砖,说明教堂没钱装玻璃了。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看看门洞,半圆门楣上的浮雕是“最后的审判”。圆弧中间是耶稣,举着双手表示审判即将开始。两边是圣皮埃尔和圣保罗,后面有捧着案卷的天使。他们的脚下是待审判的逝者,圆弧上是天使和门徒。门两侧人像柱上是六位先知。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教堂里面是十三世纪重修时的哥特风格,扇形枝肋尖拱顶。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祭坛和上面的花玻璃窗。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巴洛克风格雕塑,彩色大理石柱,下面是耶稣受难,上面是耶稣升天。这座雕塑相当精美,和这座教堂完全不匹配。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雕塑耶稣和圣家庭,中间是受难前的耶稣。框架外面是圣家庭,墙上站着的是圣何塞抱着小耶稣,柱子下面是圣母。

清明时节游法兰西赏历史文化之十:勒芒

这座教堂里最有名的雕塑是《基督下葬》,一来因为非常精美;二来里面那组人物中有罕见的“抹大拉的玛丽亚”。据说这座雕塑当年被黎塞留搬到巴黎去了。

这个勒芒虽然是一个小城市,可是也有值得看的古迹。前面那座圣朱利安教堂很古老,至少有很古老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罗曼和哥特风格在一座教堂里的结合。而后面这座圣母堂就是一座小教堂,但是里面却有不可思议的雕塑。上面那座大型雕塑,装饰部分的精美和人物的简单形成很大的对比,显示出早期哥特的风格。而下面那座已经开始更注重人物的表现了,圣何塞和圣母已经脱离了把人物拉的又细又长的早期哥特风格,人体比例更合理,但是衣物上的褶皱还不是表现的重点,就是说还没到复兴古希腊。特别是框架里的那座耶稣雕像,已经完全体现出“一腿弯曲,扭腰站立”的哥特成熟期人像姿态。这一组雕塑明显不是同时完成的,耶稣像应该比圣家庭晚八十到一百年。

不错,在大教堂里看见了老故事,在小教堂看见了大故事。


(修订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