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书法,有人说就是一筐木头一定能砍出同样的模子来,你以为呢?

慕希飞


学书法前期是照着碑帖这个"模子″写,什么是模子?

模子就是一种模型,不同材料的粉末在其中成形的容器。一个模型可复制很多相同形状的工艺品。

我们作集字练习的时候,就是将"模子″中我们需要的字提取出来,组成完整而统一的作品。从这点说,书法集古字作品就像是一筐木头砍出同样的模子。

但是这只是我们创作书法前的打基础手段,最终目的是要跳出这个"模子″,进入自由创作王国。从意临二度创作这个角度来说,所谓书法,有人说就是一筐木头一定能砍出同样的模子来,不一定正确。

比如王羲之《集王圣教序》里的《心经》,有许多书法家都临过,他们从精神上理解原帖,但是字形、结构不同于原帖,有自己二度创作的格调、风貌、性格特征。见下图中的行书作品。(有部分是楷书,一并欣赏。)

王羲之《心经》

清成亲王书《心经》

弘一法师书《心经》

周慧君书《心经》

张旭光书《心经》

刘正成书《心经》

张海书《心经》

赵朴初书《心经》

孙晓云书《心经》

陈振濂书《心经》

启功书《心经》

崔寒柏书《心经》

卢中南书《心经》

曹宝麟书《心经》

沈尹默书《心经》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时前

谢谢,中国的书法14亿人14亿种书法,而我本人眼见短,认为现中国有两种书法最难认。

一,所谓草书,君不见书法博览会上有些大师的草书体,真是龙飞蛇舞,我想不顺着诗句读,取中间的狂草字单独让人来猜,可能本人也怕猜不出这狂草来,觉得这字也太狂了点。二,现医生创出了一种只有医生和医院才知道的迷码医学书法,那处方上的药名,就是见多识广的书法大师来,也如同看天书,不知所云。

所以对于中国的所谓书法,还是在创造着,那更要活到老学到老


刘敦杰


谢谢,中国的书法14亿人14亿种书法,而我本人眼见短,认为现中国有两种书法最难认。

一,所谓草书,君不见书法博览会上有些大师的草书体,真是龙飞蛇舞,我想不顺着诗句读,取中间的狂草字单独让人来猜,可能本人也怕猜不出这狂草来,觉得这字也太狂了点。二,现医生创出了一种只有医生和医院才知道的迷码医学书法,那处方上的药名,就是见多识广的书法大师来,也如同看天书,不知所云。

所以对于中国的所谓书法,还是在创造着,那更要活到老学到老。


大肚68


书法这门学问,高深莫测。除了持之以恒的苦练外,还得有正确练习方法,乃至一些行家的指点。

总之,这门学问不是短时间就能有成效的,要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沉得住气的精神和勇气。


手机用户路过的人


书法不是砍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龙向辉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提的非常有水平,耐人寻味。令人猛醒,让大家共同来思考书法的核心问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向题主致敬!

1、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厘清什么是书法?书法与写字的区别?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门艺术,书法不同于写字,书法是书写者从审美的角度通过章法、结构、线条等元素去创新创造具有美学价值的作品,而写字是就写字而写字,基本没有主观的审美创造。既然书法是艺术,就应该具有艺术的特性和特点,艺术的最大特性即创造性,艺术创作是创造性劳动。千人一面不叫艺术,叫复制,正如同样的模子一样,丧失了艺术最可贵的个性。“能砍出同样模子来的”现象存在,但不能叫书法,应该叫写字。

2、离开了个性和创造,艺术将无从谈起,书法也是一样。纵观中国几千年的书法史,正是书法家的创造史,从甲骨文的产生,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草书,到楷书,再到行书,莫不是创新创造的过程。同样是楷书,却有颜柳欧赵,同样是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却面目各异,同样是草书却有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祝枝山等草书大家,如果是“同样的模子”这些书法大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3、研习书法的人应该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个性,力戒成为“同样的模子”。一个人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就是他寻找自我,发掘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艺术的最高境界即“写我”,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有一种精神在上面浮动”,是因为它是艺术创造者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通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了书法创作者的情感、气质、品格和学识素养。一件没有自我、没有个性的艺术品就好像一束没有生命的花具没有灵魂的躯壳。线条是书法家独特的语言,它包含了艺术家对生活、人生和宇宙的独特理解和认识,“智者开天创物”“巧者述之守之”。艺术之生命贵在创新,翻版或复制不叫艺术,临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作,古人的东西你临摹得再好再像,只能说明一种功力,优秀的艺术作品无不闪现着个性的光辉,写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是每一个艺术追求者都应该毕生去追求的目标,一个真正的艺术追求者要具有“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的自我否定的勇气,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在自我否定的基础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一点拙见,以求抛砖引玉。


墨飞龙2216


我认为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应该是千人千面。也就是说大家都学欧阳询或者都学褚遂良或者别的碑帖,都会有所差别。每个人在临帖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有意无意的加入自己的一些东西,博采众长,久而久之就会不知不觉的形成自己的风格。就像某位书家所说的,书法最终写的是你自己。

书法之道,通于自然,试问你能在自然界找到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吗?书法也一样都千篇一律,便失去了自然美,那么自然美是什么?有人说“自然美,就是美的自然”,每每想想还是颇有些道理的。

书法之道和自然界的万物是相通的,相生相克,既对立又统一。而书法之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比如说动与静、阴和阳、刚与柔、方和圆、敛与舒等等都体现了书法的自然美。

愚见认为,书法就像一筐木头一定能砍出一样的模子,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即便能做到也不要刻意去做,我觉得这样做是有悖于书法本真的。





身似浮尘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要谈谈什么才叫书法了。一筐木头一定能砍出同样的模子出来说的是技术方面,但书法是一门艺术,甚是是高于艺术。高于艺术我还没达到那样的水平,我们就谈谈书法艺术吧。

写字是技术,书法是艺术

1、当我们在写中国汉字的时候,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我们只是写字,把汉字写清楚,写的规范,让人认识就行了,在这个层面写字是一种技术;另一种是写书法,在把字写清楚,规范的基础上还要写的美,让人能够欣赏,到了这一层次汉字的书写就成了“书法”——中国书法艺术

2.写好字,把字写清楚,端正,只是最低限度的实用要求,中国的汉字可以写的很美,让它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展现多姿多彩的的艺术风格,这就是书法。书法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技术世界。

3.书写的技法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笔法,字法,章法。学习书法,必先练习笔法,由笔法到字法,由字法到章法。有了书写的技法基础,然后还要培养书法的修养,就是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技法是用目和手得到的东西,而修养则要用心,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秒,则我心、目、手俱得之矣”。所以木头能砍出相同的模样,技术好,但不能以书法而论之。

4.我们学习书法首先要有爱美之心,喜欢美好的事物,喜欢美丽的汉字,美妙的书法。爱美之心不是人皆有之么?为什么还要特别提出来呢?其实,由于人们的审美能力不同,艺术素养的差异,往往在区别美丑上也有差别。例如有人学书法,肥瘦都这不好看,临习范本却又多偏得其丑恶处,这就是缺乏爱美之心。有了这种爱美之心,还要提高审美能力,具备了审美能力,反过来还要进一步提高书写技术。学习书法就是这样在神美和练习技术反复进行之中前进的。

所以书法博大精深,切勿以偏概全,以一种看法就一概而论。






字匠


广义来说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至于一筐木头能砍出一样的模子那是你找到了方法和规律,是狭义的!但是能成为鲁班就不是一筐木头的事情了。也就是说你理解的所谓的书法也就是做个模子。


磨砚之乐


题主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一个被不少人问了很多次的问题:王羲之以后,是否有超过《兰亭序》的作品?如果说书法有“模子”,那《兰亭序》肯定是最好的“模子”之一。但是否有超过《兰亭序》的作品呢?从来没有答案,也许,不是没有答案,是这个答案无法立论。

首先,《兰亭序》是一件独立的作品,它不依附于任何参照或者标准。虽然,在后来历代对《兰亭序》的研究中,提出了不少王羲之书法的渊源与传承,但就《兰亭序》而言,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其次,在中国书法史上,出现过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也呈现了不少的书法经典作品,若论其传承,的确有脉络可循,但能开历史风尚的大家,又很难以一家模式来评说。比如,杨凝式,米芾,王铎……

最后,就是书法练习中的入帖与出帖。入以得法,出以立体。

所以,书法,不应该用一框子木头来砍出一个从前的模子,而应该是在不止一个模子中雕琢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个人心得,如有偏颇,敬请雅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