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既要有好政策支撑,又要有好措施保证

疫情影响是全面性的,直接波及经济发展和消费能力,由其所造成的损失显而易见。仅以旅游业为例,即可有深切的感受。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的结果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乃至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分别下降56%和15.5%,国内旅游收入也分别下降69%和20.6%。预计全年同比减少旅游9.32亿人次,减收约为1.18万亿元。

旅游业的状况好坏,可称之为消费能力与水平的“晴雨表”,可从中了解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怎样。历来是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中央和地方近些年来也一直重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作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际情况,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财政部等23个部门,日前曾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从市场供给、消费升级、消费网络、消费生态、消费能力、消费环境等6个方面,提出了19条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大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确保将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毫无疑问,新冠肺炎疫情对当前,对今后一段时间的消费无情地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购物、餐饮、旅游、文化、教育、娱乐等领域,受到的影响更大。在全民战“疫”的数月中,整个消费几乎受到了压抑,防控期间的旅游、购物、娱乐等许多消费也几乎无人问津,往年春节大出行、大聚餐、大欢乐瞬间戛然而止,被迫按下了“暂停键”。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心有余悸,不想游玩、不敢游玩的心理反应比较严重。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破解的瓶颈问题,建立消费市场信心,必须首先战胜心理负担这个障碍,相信党和政府的政策与措施具有民生安全保障性,我们不能消极行动。而如此自信,则属于中国人民,属于每一个战“疫”、胜“疫”者。

国家发改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指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意义重大。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这是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逆风扬帆,乘风破浪的重要时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的提升消费能力,发挥消费经济发展稳定器作用,努力有效降低疫情影响所带来的损失,追赶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高质量改善的筑梦速度,确保决战决胜之年各项目标任务得以落实的好声音、强声音。

提升消费能力,既要有好政策支撑,又要有好措施保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的大事、实事,提升消费能力的政策和措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接地气。自去年以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部署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各地也陆续推出了一批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消费能力动手早、行动快。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通过培育夜间经济构建消费升级新平台,吉林等地通过培育冰雪产业打造金山银山旅游经济,浙江、江西、甘肃陇南市等地相继推行每周2.5天假期制刺激消费政策。即:周五下午离岗,由此开始双休日生活,以此为措施,支持和鼓励人们积极消费。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财政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既承接了疫情防控之前的更新消费和文旅消费等政策导向,又融入了当前新型消费发展中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可谓起到了缓解人们焦躁不安的疫情影响情绪,调动消费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重要作用。提升消费能力,关键在于扩大消费,升级消费,消费得起,消费得好。中低收入家庭是主力军,需要给予重点关注。一是通过就业、创业肥腰包,有钱消费;二是打通消费领域的“难点”“堵点”“痛点”,让买不起、玩不起成为历史;三是破除制约性体制机制障碍,优化供给侧结构服务。

疫情发生以来出现的云健身、云逛街、云买菜、云读书“云上生意”发展模式受到热捧,也是提升消费能力的好做法。“手机下单、配送到家”,目前已经成为百姓宅家期间采买生鲜、药品等生活必需品的首选方式,应坚持下去。鼓励消费者使用绿色智能产品,鼓励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各类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加快发展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等新型信息产品,大搞“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促进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服务、婴幼儿照护、体育赛事等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等,都是优选。可见,提升消费能力办法多,渠道多,只要接地气就是好政策,好措施。

无论是网上购,还是网下买,都需要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用足用好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财政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将6个方面、19条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化为一个个实践,变成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成果,进而享受政策、措施踊跃消费,不断掀起新的全民性消费热潮。(中国吉林网特约专家评论员薛宝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