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聚力“穩就業” 打好“組合拳”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也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受疫情影響,當前就業總體壓力仍然很大,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如何持續為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雙線”作戰提供源源不絕的內生力量,就業是關鍵所在。連日來,南京市浦口區不斷找準“穩就業”著力點,通過一系列“硬核”舉措,全力答好疫情下的“穩就業”考卷。

  協同發力,打好政策“組合拳”

  3月19日,浦口區開展金融支持實體企業發展銀企對接活動,全區27家銀行參與,101家企業受惠,授信額度高達560億元,為企業送上了一份金融服務“大禮包”。

  “金融大禮包”是浦口區全力護航企業生產的縮影。連日來,為確保企業發展、就業穩定,浦口區各部門聚力“穩就業”,打好“組合拳”:壓減資金2800萬元用於全區防疫項目支出;對規模以下工業企業,2020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一次性獎勵30萬元;對執行疫情防控期間暫停經營的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業綜合體,給予一次性政策補貼……疫情期間,浦口區各部門精準發力,讓政策跑在受困企業前面,用真金白銀激活企業發展活力。

  “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我們一定要搶抓窗口期,將惠企政策精準推送到企業,確保在浦口全部落地生效。”浦口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區各部門“擰成一股繩,勁朝一處使”。

  當前,隨著國內疫情形勢逐漸向好,越來越多的企業重新按下“快進鍵”,為了讓企業“輕裝上陣”,浦口區積極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放寬穩崗返還標準,有效幫助企業降本減負。目前,審核發放穩崗返還167萬元,惠及企業119家;審核各類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和一次性獎勵共765.64萬元,涉及靈活就業人員3226人,發放崗前培訓和以工代訓補貼58350元。

  轉移陣地,線上服務“不打烊”

  “我們公司因生產需要,急招普工、檢驗員90名”“我們公司急招駕駛員25名”……連日來,浦口區線上招聘進行得如火如荼,共開展線上系列招聘活動19場,提供就業崗位近萬個。

  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各類招聘無法正常舉行,浦口區選擇“轉戰線上”,與之一同“轉移陣地”的還有各類申報事項和政策宣傳。

  為了進一步引導“不見面”服務,浦口區允許群眾通過電話、電子郵件、微信等形式提交材料,對於情況特殊且急需辦理的業務,可先辦理後補材料。截至目前,受理就業備案及失業登記1051件、審核開業補貼38件、面試補貼33件,認定就業困難人員43人。

  為了打通政策宣傳“最後一公里”,精準做好穩就業、保用工各項工作,浦口區利用好企業 QQ 群、第三方平臺、各行業協會,推廣宣傳企業穩崗返還、社保補貼、名校優生獎勵等各項促進就業政策。針對當前企業諮詢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勞動者維權和投訴增多的情況,該區人社局主動上門服務,送政策、問需求、解難題、助發展、促和諧,確保各項人社扶持政策落地見效,確保企業健康有序運行。

  “我們要當好企業的‘指導員’‘店小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浦口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擔保貸款,“貸動”市民創業夢

  “疫情期間幸虧有了創業擔保貸款的扶持,我的創業夢才能堅持下去……”在江浦街道一家經營百貨的零售店內,店主王麗翠看著店鋪內整齊擺放的大大小小貨品,心裡滿是感動。

  2008年,王麗翠在江浦街道註冊經營了一家百貨零售店。年前,百貨店裡囤積了大量菸酒、年貨等商品,準備春節售賣,突遭疫情,戶戶閉門不出不拜年,菸酒、年貨滯銷,百貨店短期內無法回本、現金流斷鏈,而年貨食品保質期又短,經營多年的小店眼看難以為繼。

  “幸運的是,我從街道瞭解到富民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個體戶可以申請貼息貸款,我覺得我的小店有了救命稻草。”王麗翠表示,她很快前往街道人社服務中心申請,3月16日從銀行取得貸款30萬元,解了燃眉之急。

  資金,是不少創業者圓夢路上最大的“攔路虎”。目前,浦口區積極發揮創業貸款作用,對於受到疫情影響的個體及中小企業,主動簡化創業貸款申請流程,縮短貸款發放時間,做到應貸盡貸,切實幫助創業個體、企業渡過難關。同時,針對大學生創業,全區積極多方協調,儘快暢通區內市級大學生創業園、臺灣青年富民創業擔保貸款通道,全力扶持大學生創業。截至目前,該區受理創業擔保貸款申請15筆435萬元,審核發放9筆240萬元。通訊員 林 靜 江蘇經濟報記者 謝樹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