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青年干警:异岗担“疫”责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战“疫”打响以来,应城检察院“90后”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担当奉献,在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扛起了时代之责,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日夜奋战在战“疫”一线,全力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用行动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干警的精神风貌。

应城青年干警:异岗担“疫”责

图为:毛晓敦(右一)与队员一起给贫困户送生活物资


毛晓敦,25岁,是应城市人民检察院2018年招录的检察干警,正式入职后被组织安排到了黄滩镇艾堤村成为一名精准扶贫工作队队员。2020年大年三十接到通知所有精准扶贫驻村队员到村到岗,就地转换为疫情防控工作队员,毛晓敦也正式加入到了艾堤村疫情防控工作队。


作为驻村工作队员,毛晓敦除了对村里情况比较熟悉之外,也是队伍中最年轻的队员,所有的“杂事”也就都堆在了他的身上。在宣传摸排、发热病人的流调、协调村民生活物资的配送等等工作中都有毛晓敦的身影。


艾堤村村民有4000多人,其中有很多春节在外返乡人员,五轮的摸排工作,上报的数据有很厚一叠,毛晓敦却主动承担起疫情期间所有数据整理和材料上报工作,有时候坐在电脑前就是一天。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毛晓敦始终在一线忘我工作,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应城青年干警:异岗担“疫”责

图为:陈芬(右一)与同事在范河村了解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陈芬,22岁,是应城市人民检察院2019年新招录的检察干警。2020年春节在接到参加防控工作任务后,陈芬与同事们听从指挥,立即回到了工作岗位。根据组织安排,陈芬在疫情期间的工作是为检察院的疫情防控做好服务和后勤保障,除了每天及时收发文件、机要保密工作、印章管理等日常事务性工作外,还配合社区和防控组做好对检察院家属区126户、297人五轮的全员摸排工作,并将整理摸排的数据及时上报。


陈芬家住在城北街道办事处,离单位比较远,每天上下班需横穿整个应城城区。因为疫情期间道路设有多处卡口,上下班的路程成了让陈芬最头疼的问题,从一开始骑电动车到骑自行车再到后来步行,她没有耽误一天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就在单位用泡面简单的对付一顿。她笑着说,这段时间,她把泡面都吃腻了。


每次出门,陈芬母亲都特别担心,担心陈芬工作时有被感染的风险、担心她上下班途中被执勤人员扣留等。而陈芬却觉得,这些都是自己该做的事。比起其他驻村队员在艰苦而又复杂的环境下的坚守,更让她感动。


应城青年干警:异岗担“疫”责

图为:何泽俊(右一)在小区门口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何泽俊,23岁,是应城检察院2019年新招录的检察干警,疫情发生时,她正在家乡恩施。虽然在外地,不能及时返岗,她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在家隔离14天后,主动请缨,自发到当地社区报道,加入到了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队中。


恩施的天气变化无常,经常下雨,有时还会下冰雹,这样恶劣的天气,何泽俊与“战友们”丝毫没有退缩,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寒风中长久的坚持是为了保证居民们在寒风中最短暂的等待、有需求的时候随时能够得到保证。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人流量较大的门岗、车流量比较大的车岗、提供采购服务的服务岗、需要不间断行走的巡逻岗以及防范翻墙人员的候车岗,都成了她20多天里记忆深刻的岗位。


3月14日,在恩施州内可以凭绿码流动后,何泽俊同父母返回到了农村老家,回家的第二天她便开始在村委会报到了。因为对村里的情况不是特别了解,她只能做好后勤服务。为来办理接收证明、出行证明络绎不绝的人们端上一杯热茶,提醒没有戴好口罩的人们戴好口罩、注意防护,需要在电脑上输入的文档、表格等力所能及的事她都尽心尽力做好。


在这里她才真正了解到,基层的艰辛不仅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任务,还有村中的矛盾纠纷、村民基本需求的落实,村里书记干部们耐心地解答。这一切都深深印刻在她的心中,升起一种真切地想要为人民、百姓做点实事的冲动。


短暂而又漫长的两个月疫情期间防控工作经历,成了磨砺着新一代青年肩头责任与担当。在这场战役中,充分发挥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强化着心中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的笑脸就是最好的报答,这是对青春无悔的考验,这是对不负韶华的证明,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绽放着青春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