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法院党员干警扎根社区同心战“疫”情

东北网3月30日讯(记者 佘雨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值守43天,256名市法院干警共登记出入人员98058人次,过往车辆51938辆次,二维码登记人员86154人次,劝返人员13016人次,劝返车辆1465辆次。

哈尔滨市法院党员干警扎根社区同心战“疫”情

为出入住户测量体温。

“我报名!”“我报名!”“还有我!”疫情发生之初,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号召组建疫情防控预备队,法院微信工作群沸腾起来。短短10小时,150名干警主动请战,24小时开机待命,时刻准备着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市法院抗击疫情的全面阻击战由此打响。2月14日首批干警下沉。考虑到疫情防控实际需要和干警踊跃报名情况,市法院又主动加压,扩充力量持续支援前方。2月16日,抗疫部队火线整合,加之配合市委防疫督导第九组开展巡查工作的10名干警,256名干警全员到岗,达到市直机关工委抽调人数要求近3倍。

哈尔滨市法院党员干警扎根社区同心战“疫”情

为出入车辆进行登记。

早春的冰城寒风刺骨,接连几场暴雪让社区值守工作变得更加艰难,但干警们始终在卡点上昼夜坚守,以担当为民的职业操守和规范严谨的职业习惯,坚决挺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今年58岁的金喜斌是法院的一名老党员了,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第一时间下沉战“疫”前线,一个多月来一直坚守在社区卡点;民五庭员额法官王立刚心脏搭桥术后不久即主动到防疫一线报到,在领导和值班同事的反复劝说下,才决定暂时返家,并表示“只要防疫还有需要,我随叫随到”;信息技术处处长朱锐锋上午左手食指关节处筋腱断开,刚刚手术完就回到夜班的岗位上,坚持值守;执行指挥中心办公室法官助理杨凯刚刚解除医学隔离,在妻子参加第四批援鄂救援医疗队奔赴武汉的当天,立即请战加入疫情防控“第一梯队”;90后法官助理宗阳,每天打车半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值守社区,连续几天与其他男同志一起值班至深夜十点……

哈尔滨市法院党员干警扎根社区同心战“疫”情

法院干警帮助社区群众登记。

这只是市法院下沉社区参加防疫工作的一个缩影,7名院级领导,34名庭、处长,37名55岁以上的老同志,99名员额法官,234名党员……数字的背后是法院人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危难时刻的本色与坚持。

哈尔滨市法院党员干警扎根社区同心战“疫”情

法院干警帮助社区居民清雪。

“您好,请您如实告知出入目的。”“请您到登记台接受测温。”“回家记得洗手,多通风、勤消毒。”……市法院负责值守南岗区的12个防疫卡点,这些区域车辆和人员流量极大,人员组成结构复杂,特别是同济街和铁南胡同两个卡点,毗邻医大二院,风险程度很高,在这些地点,中院干警连续值守了43天,他们臂配红袖标,24小时轮换值守,为进出小区的居民和车辆进行排查登记、引导劝返,同时反复提醒过往人员做好防护措施。

哈尔滨市法院党员干警扎根社区同心战“疫”情

法院干警帮助老人外出采买生活用品。

“我有健康证明和体检报告,没有病凭什么不能进?”这天,一名年轻人驾驶无出入证轿车试图通过卡点,经反复劝说仍不肯驶离,情绪十分激动。在值守卡点,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随着疫情持续时间的增长,社区居民长期居家隔离,烦躁情绪和对抗心理不断累积,考虑这种情况,市法院提前研判,推出了《防疫执勤工作过程中文明用语规范十二句》,要求执勤干警在坚定原则、坚持底线、坚守规定的前提下,充分理解、体谅群众的焦灼和不安情绪,使用文明用语,保持微笑、耐心劝导、礼貌待人,化解往来人员的抵触心理,力求通过平和的方式解决矛盾和纠纷,保证下沉社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在社区防疫的“最后一公里”,哈尔滨中院干警用文明的方式和理性的态度,赢得了基层群众的理解支持,以及社区干部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值守六周以来,市法院干警共登记出入人员98058人次,过往车辆51938辆次,二维码登记人员86154人次,劝返人员13016人次,劝返车辆1465辆次,为守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疫情期间,哈尔滨中院充分利用移动微法院、12368诉讼服务平台等线上渠道,开展预约立案和答复咨询,为人民群众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通过法院微信公众号发布《微法院操作指南》,提供网上送达、网上调解、网上开庭等全流程线上诉讼渠道,有效解决疫情防控期间的诉讼问题,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指尖诉讼、网上办案”的便利。为时具备结案条件的案件能够在疫情过后第一时间结案,中院法官们还充分利用居家办公时间撰写法律文书。截至目前,哈尔滨中院通过网上立案66件,通过12368诉讼服务平台答复咨询427次,网上调解30次,网上合议5次、网上执行82次,审结各类案件87件,充分保障了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的诉讼服务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