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關區:萬畝茶山奏響幸福“採茶曲”

人民網-貴州頻道

七星关区:万亩茶山奏响幸福“采茶曲”
七星关区:万亩茶山奏响幸福“采茶曲”
七星关区:万亩茶山奏响幸福“采茶曲”七星关区:万亩茶山奏响幸福“采茶曲”
七星关区:万亩茶山奏响幸福“采茶曲”七星关区:万亩茶山奏响幸福“采茶曲”
七星关区:万亩茶山奏响幸福“采茶曲”七星关区:万亩茶山奏响幸福“采茶曲”
七星关区:万亩茶山奏响幸福“采茶曲”七星关区:万亩茶山奏响幸福“采茶曲”

春回大地,草長鶯飛,正是採茶好時節。

3月28日的青場鎮初都村已是滿目蒼翠,200多名茶農腰挎竹簍,穿梭在層層疊疊的茶園間,舞動著靈巧的手指,歡快地採擷著一棵棵嫩綠的新芽。

這是青場鎮一年一度的採茶節。這一天,採茶人不約而同地身著豔麗的民族特色服飾,像是對大自然的感恩一樣,帶著虔誠,以最隆重的方式,感謝大地母親的饋贈。

“門三道囉坎三道,山外客人好朋友,彝家姑娘小夥來採茶,採茶耶,採茶耶……”勤勞而智慧的彝家姑娘高華先將他們民族的《嗨酒歌》改編成《嗨茶歌》,在滔滔林海中唱出山區兒女的幸福和幹勁。

“小茶一芽一葉,是一年中最好的茶,採摘時間也就一個月左右,我們每天都是早晨5點半就來地裡採茶了。”5天前,初都茶園開採,雷建美一馬當先,第一天就採了7斤2兩,成為名副其實的“採茶王”。

雷建美是一位採茶能手,茶園產茶5年來,採茶,她一年也沒缺席過,靠著勤奮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採茶本領,成為村民們爭著搶著要學習的標杆。

比不了速度就比人多,村民王秀菊則帶著一家四口人在茶園團隊作戰。“反正在茶園掙錢是按數量算,採一斤茶青掙25元錢,採得多、掙得多,我們人多力量大。”王秀菊的戰術讓她收穫滿滿,前一天,一家四口人竟採了20多斤,掙了600多元。

山憑茶園綠,人借茶葉富。

一個村子,一片茶園,一群茶農,初都村以青山為筆,奮鬥作毫,在慢慢群山中描繪出一條“生態美、百姓富”的經濟畫廊。人在園中,園在村中,幸福日子攥在老百姓手中。

“今年的天氣、陽光、雨水都很好,我們的茶青產量預計要比去年多出四五千斤,茶葉品質也更好。”初都村致富帶頭人王菊英8年前帶著鄉親們在海拔1800多米的沙地、荒地裡種下一片綠。

如今,這片綠搖身一變,成為初都人的“生態銀行”。

烏蒙山上,一片蔥蘢,那是大山的顏色,帶著生機與希望;初都河畔,流水作響,那是生命在歌唱,朝著夢想的方向。

高山雲霧出好茶。今年,初都村出產的上等春茶在市場上已賣出1斤1000多元的價格,且供不應求;茶香不怕山路遠。在規模達1000多平方米的初都茶廠,外地茶商甚至自己帶來了最先進的茶葉加工設備,守著茶園蹲點收購、加工。

“今年,我們這1050畝茶園預計可以產出5000斤左右幹茶,產值預計有300多萬元。”王菊英口中的數據是實打實算出來的。

初都村的成功,是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中取得的。面對高山、坡陡、高海拔和交通滯後的惡劣自然條件,新時代的初都人克服道道難題,攻克重重難關,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智慧鮮活於綠色大地之上。

初都精神,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奮進詩篇,是敢於啃硬骨頭,打攻堅戰的砥礪前行。

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初都精神在青場鎮遍地開花,以初都白茶為示範,帶動全鎮茶產業在全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迅速崛起,目前,青場鎮已發展茶葉種植面積突破1萬畝。

“全鎮茶產業覆蓋8個村,出產面積達5000多畝,年產幹茶2萬斤左右,產值超過1000萬。”青場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斌的發展思路清晰明瞭——生態養民、產業惠民、茶葉富民。

一陣春雨一層新,春分前後,青場鎮滿山遍野的茶樹紛紛吐出嫩芽,千里翠綠中縷縷清香撲面而來。(牟慧松 文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