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认为是人人直接发消费券好,还是用社保降费好?

手握莲花口吐金句


发放消费券,可以带动整个商业的消费规模,会产生消费乘数效应,同时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的上下游的需求和活跃度。


富爸爸研报


个人认为直接发消费券比社保降费效果更好。


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较高比例的民企员工和个体户、自由职业者都是没有社保的。


当然消费券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不能均匀发放给每一个人,那么只能是少数人的福利了。毕竟,民企员工和个体户往往每周休息一天都不一定能做到,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玩。


消费的恢复需要时间,障碍有如下四点:

1、居民担心当下还有无症状感染者和输入型病例密切接触者没有被发现;

2、担心有瞒报行为;

3、收入已经受到影响,没有足够多的资金和心情去娱乐消费;

4、部分人的工作已经不太稳定;


消费券能够省一些钱,但是并不能完全免费。一家人出去玩一天,交通成本,吃饭成本,本地游玩不算景点门票也要花费两三百元。看着不多,但是对于月月光的家庭来说,已经是需要压缩的消费了。


消费券的发放通过网络渠道很便利,但是中老年人往往信息相对闭塞,加上不擅长智能手机上的操作,领取会比较困难。如此一来,消费券的发放人群就相对有限,有的人领了也未必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可以用短信群发的方式通知到本地居民,阶段性分批次发放,几个景点或者消费场所同时。还可以更多照顾家庭消费,一个消费券可以带一家人,优惠到每一个人,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关于社保降费,财智成功的建议是全面取消民企的企业缴纳部分,同时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农民均按这一规则来,只需缴纳个人部分即可,企业部分由国有企业利润来弥补,一家工商银行的利润就绰绰有余。


财智成功


那当然是社保降费好,下面从各方面分析一下:

企业成本

社保降费,意味着企业交税少了,因为五险一金也是企业给政府缴纳的一种税,既然税交少了,那企业每个月就会剩下不少钱,如果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省下来的钱更多,更利于企业发展壮大业务,也使企业负债率减少。现在的企业由于疫情原因大多数都未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有些还是半死不活,还有一些就挂了,如能社保降费,我相信能救活一部分企业。

人力资源

企业用力成本减少,意味着不会裁员,业务发展良好的话,还会招聘新人入职,这对减少失业率有很多帮助。

员工福利

有些黑心企业就不说了,但我相信大多数企业老板还是有良心的,社保降费既利于企业也利于我们这些打工者,我们每个月扣的社保减少了,也许减少幅度不大,可能也就几百吧,因为个人缴纳的社保费用很少,而企业缴纳的就比较多,企业员工数量越多,省下来的钱就更多。大家可能也会发现,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老是想办法扣工资,不给加班费,如果企业压力减轻,我们员工受老板的压迫也没之前强烈了,相反有时节日发的福利会更多,企业老板如果赚不了钱,那下面的员工能好么。

企业战略

有钱之后,自然就想让企业发展更好,如开拓新业务,研发新产品,或者加大对老业务的投出,这些都需要人力物力财力,企业发展起来,利润就会增加,市值也会增加,而政府因为企业壮大了税收也随之增加了。

总而言之,这是个多赢的政策,对大家都好,所以为什么国务院一直说减税降费,处于迅速发展时的国家企业税负一般都很轻,如19世纪的英国,二战后的美国等。

发消费券我觉得虽然能促进消费,这属于短期刺激政策,效果确实明显,长期来看,还是社保降费靠谱。我所在的城市虽然有消费券,但是要在指定时间内回答问题高于80分才能抢,一直没抢到。如果能在支付宝或者微信直接发消费券到达每一个人的账户,相信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没见到这种情况,这极大限制个人的消费欲望。


股吧小书童


这个问题其实是涉及不同的刺激主体,当然两者都有最好了[大笑],接下来就分别说说两者的不同及优劣。

直接发消费券,刺激的是所有消费者,毕竟消费券有有效期,而且平白到手的钱但又没法当钱错,谁不愿意快点花呢?所以,发消费券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刺激。直接肉眼可见的消费增长,对于目前国内逐步复苏的消费业添柴加火。但是,这种刺激虽然比较直接,却来的快,可能去的也快,消费券消费完,大家又都压抑住了消费欲望,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恐惧,对经济下行的担心等等。所以,消费券的刺激见效快,不趁热打铁,可能退效也快。这个可以说是纯粹的政府救济行为,公正性很好。

降低社保缴费,减轻的是企业的负担,因为目前企业的人力成本逐渐占企业的很大成本,而社保缴费无疑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果可以降低社保缴费,无疑对于所有企业带来利好,但对于个人来说。未必全是利好。有牺牲部分个人权益的意思。而且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降低社保缴费的收益,有时完全无法体现到个人身上,造成了员工并没有受益反而受损的感觉。[捂脸],这样,社保降费的刺激效果无疑是要打很大折扣的。但是,降低社保缴费的好处是降低企业成本后,让企业倒闭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保证了社会就业问题,而社会就业问题无疑是政治,经济的根本性关注点。连就业都保证不了,谈何消费?所以,降低社保缴费对刺激消费来说是长期利好,但是,短期刺激可能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实施过程难免各种不同企业花样百出的招数,如果寒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心,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所以,综合来看,个人认为这两种措施,长短结合,取优补劣,协同实施,才能发挥政府的刺激经济,稳定就业之策略。否则,都会失之偏颇。


东山野老


  • 直接人人发钱好。每次看到有地区发每人1万时,你流口水了吗?肯定想得牙根都发痒了吧?
  • 一人发一万,想想你都美了吧?一家三口就是三万,你要存三万块难不难,难得要上天,你看美国多少人拿不出1000美元。
  • 每人发一万,肯定很多人想的是先去吃顿好的。这样,餐饮带动起来了;有人想去买身好衣服,服饰行业带动起来了;有人想带家人出去走走,旅游带动起来了。衣食住行,基本都带动了,人们消费火热,各行各业繁荣昌盛。
  • 公司维持运营,需要的是充足的订单来解决。
  • 而手中有余钱,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说发一万了,就算三千也满足了吧。

莞深老夏


这个问题需要分两方面来讲,我认为两个措施都是必须的,发消费券带来的效果更直接,而社保降费则会产生长期影响。

发消费券可直接带动居民消费

我们中国人不像美国人,我们更喜欢存钱,而不是花钱。美国人的习惯跟我们恰恰相反,所以美国政府选择直接给低收入人群发现金。中国政府给人民发消费券,就相当于各种品牌给客户发优惠券,我们一旦有了优惠券就会有一种抓紧在到有效期之前把它用掉的想法。这种大众心态是我们的文化底蕴决定的,也算是一种民族秉性。

昨天看到一则消息,杭州发放的2000多万消费券,带动出了10多个亿的消费。由此可以看出发放消费券对扩大内需消费的作用有多大!

社保降费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增加民众的可支配收入

举个例子,假设你的月工资是10000元,交完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之后估计也就剩8000多了,差不多要上缴1/5。而且我们所在的企业也是需要给我们交社保的,个人和企业的分担比例应该是1/2吧。所以说,社保费用对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社保降费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促进企业的发展,对稳定就业有促进作用。大家都有工作,那么也就会有足够的收入,能够正常的生活。另一方面,个人到手的工资多了,可用来消费的钱也就多了。比如每个月多到手1000块钱,就算存500花500,那也比之前消费多出来500呢!!


说得Talk


如果在出现经济下滑,就业率升高,CP1持续上涨时,政府就会釆取救市计划。一般会釆取,降准,降息,释放适量货币,发行债券或消费券。

其中发放消费券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可以直接带动国民购买力。拉动内需,带动消费,刺激经济。

在等额的消费券与社保费用相比,消费券可以带动上游生产企业,物流,商场,增加就业等而降低社保费用它只是一种静态价值。


龚志远


从刺激经济的角度上来讲,肯定是发错的话,对国家的经济运行是比较好的。

目前的各地的发行的券主要是为了刺激大家进行消费,进而拉动经济的增长,扩大内需的一个需求,同时能带动实体商家和各行业的一个运作,如果只是降低社保的费用的话,对企业可以减轻一部分成本,但是对整体经济的运行其实没有达到理想的作用。

所以从经济的角度上来讲,发券其实更多的是刺激消费,增强人们的消费信心,把总体的消费的经济氛围暖起来。

目前实体经济尤其是餐饮和旅游,等相对来讲门店型的经济受到剧烈的影响,这里的实体经济往往是消费型的经济,所以这种体验型消费型的经济优惠券的形式更能直接的去切入,把人们的消费拉动起来。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可能降低社保费用的话,对他们的成本有一定的减小,但是从总体的经济运行上来看的话,刺激消费才是最终能够走向扩大内需,让经济更加良好运行的一个根本。



勇哥说社交电商


目的不一样,效果自然不同

发放消费券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无非是想刺激购买需求,拉动本地消费;而社保降费更多的是为了企业减负,顺带减低个人缴纳比例。

消费券不仅刺激消费欲望,同时促进居民走出家门

当前疫情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感受就是,一个人员众多的地方大家都是能不去则不去,能避免则避免,不带口罩就像自己在课奔一样。。。说明主要是消费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对公共场所没有信息,心理有负担。所以地方政府的消费券主要起到两个作用,让大家看在消费券的份上,出去购物消费,看到人和平时差不多了,自然就会有信心了,不再担心受怕的了。另外一个就是限期消费券能够让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刺激下消费欲望,杭州最新的数据是2000多万消费券拉动4亿+的消费,这结果还是挺不错的。


减费降税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偏弱,本次疫情冲击力之强,覆盖面之广,持续时间之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也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众多的企业面临经营风险,那么宏观经济面就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这时适时出台减费降税措施帮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就是重中之重,国民经济的构成及稳定是由占比80%的中小企业支撑的。提上日程的在某个时间段内降低企业社保的缴存比例成为了较为切实可行的做法,让利于企业,减少企业的经营压力,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只有企业经营业绩好了,老百姓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钱袋子才会鼓,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强大。


涨停酒馆冯掌柜


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和消灭,国内的新增病例几乎绝迹,现在最大的压力是境外输入病例的防控。尽管如此,复工复产已经如火如荼,全国各地基本已经实现全部复工复产,经济运行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但消费还需要提振,现在实施的政策有消费券和社保减免等政策,有效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消费券

消费券是各地方政府为刺激经济,提振消费需求而发放的。

(1)发放消费券的资金来源

发放消费券的资金来源于税收,最终是由全体居民承担。由于各省市的经济情况不一样,资金实力也不一样。因此是否发放消费券,或者发放消费券的力度也不一样。

因此我们看到虽然有的各省市发放了消费券,而有的省市没发放或还未发放,而且发放的金额也不一样。

(2)发放消费券的范围

目前发放的消费券的发放范围按行业分类,一般包括消费、旅游、图书、信息等行业,并不是普惠式的全行业发放,主要是针对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业、旅游景区、电影剧场等发放使用的。而且消费券有具体的使用截止日期,而且分不同的金额,目的就是方便消费,促进消费,在短期内提振消费。

(3)发放消费券的作用

发放消费券最直接的目的是促进餐饮等行业的直接消费,在疫情可控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让民众走出家门去消费,打消群众对疫情的恐慌心理,直接使用消费券的补贴功能,使得消费者受益,也使得餐饮等行业的公司增加营业收入,抵消因疫情对这些行业造成的影响。

消费券促进的是个人消费和提高消费券范围内的消费、旅游等行业的营业收入,受益的是个人和消费券范围的具体的公司。


社保减免


(1)社保缴费的比例

社保全称是社会保险,指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他是带有强制性的缴费,为了保障职工个人,对企业和个人分别征收的一种费用。单位和个人根据各省份具体情况,有所不一样,但差别不大。具体如下表所示。

(2)社保减免的范围

社保减免根据各省市具体情况不一样,最长不超过5个月。困难企业可缓交,但不超过6个月。而且只减免参保单位缴费部分的三项社会保险,分别是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不减免。

根据人社部《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人社部发〔2020〕11号)的规定,湖北省各类参保单位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免征期限不超过5个月;而湖北省以外的其他省份根据具体情况,免征中小微企业不超过5个月,大型企业等参保单位不超过3个月。以上均是对参保单位的减免,而针对个人没有减免。

(3)社保减免的作用

社保减免直接降低了企业的财务压力,间接的提高了盈利水平;企业盈利水平提高了,职工就能得到更多的工资收入,但这是个缓慢的传导过程。因为社保减免的原因是受疫情冲击对企业生产或经营产生了影响,而既然受到疫情影响,那么企业的盈利肯定不同程度的受损。因此社保减免很大作用是对冲疫情对企业的盈利影响,相当于是补贴了企业因疫情导致的经营停滞的资金压力。


通过以上分析,消费券补贴的是公民个人和提高了消费券范围内的企业的营业收入;而社保减免确实半普惠性质的企业财务资金减免,受益的是企业。因此,消费券和社保减免的刺激经济和提振消费的作用对象不一样,其效用也是在不同层面的。

实际来看,二者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没有这个好,还是那个好之分,他们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持市场经济运行,提振消费,刺激经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