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这两个较为特殊,县名为单字且曾为州,均为千年古县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突出部,甘肃、陕西、宁夏三省区交界处,俗称“陇东”,现为甘肃省地级市。庆阳历史悠久,是华夏先民早期繁衍生息之地,相传为《黄帝内经》诞生之地,故有“岐黄故里”之称,庆阳也是我国著名的“红色圣地”,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庆阳这两个较为特殊,县名为单字且曾为州,均为千年古县

庆阳古属雍州,相传为黄帝部落发祥地,周先祖于此建立邦国并逐步强大,后为义渠戎国地,战国末秦灭义渠后置北地郡,设义渠等县,庆阳建制自此而始。现在,庆阳共辖一区七县,其中有两个县较为特殊,县名为单字且历史上曾为州,建县史也均有千年以上,这两个县就是庆阳市所辖环县、宁县。

庆阳这两个较为特殊,县名为单字且曾为州,均为千年古县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与陕西定边,宁夏盐池、原州及同心等县区相邻,为甘肃省庆阳市辖县,是一县连三省之地。环县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华夏先民在此活动,历代多为我国西北边陲,秦代时就设有县治,五代置州,明代始有环县,县名沿用至今,建制历史十分悠久。

庆阳这两个较为特殊,县名为单字且曾为州,均为千年古县

环县古属雍州,西周属西戎,春秋战国为义渠戎国之地,战国末秦国灭义渠设北地郡,今环县为方渠县地,方渠县县治就位于今环县境内,到东汉时方渠县废。三国、西晋时,环县地没于羌、胡,西魏时又设立县制,称归德县,隋朝设洪德县,唐景龙元年(707年)析置方渠县,隶属于庆州。

庆阳这两个较为特殊,县名为单字且曾为州,均为千年古县

唐末方渠县废,五代于方渠镇设威州,后周时为避郭威之讳而改威州为环州,始以“环”为名,后周显德四年(957年)降为通远军。北宋淳化五年(994年),通远军复为环州,领通远县(治今环城),后曾短暂改通远县为方渠县。元朝时省县入州,明初废环州设为环县,隶属于陕西庆阳府,清朝时属甘肃庆阳府。

庆阳这两个较为特殊,县名为单字且曾为州,均为千年古县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环县为陕甘宁边区重要组成部分,曲子镇曾是陕甘宁省委、陇东分区等驻地,并曾设有环县、曲子县、定环县等建制,建国初仍分为环县、曲子县,1950年曲子县撤销。建国后,环县先后为甘肃庆阳分区、平凉专区、庆阳专区、庆阳市等所辖。

庆阳这两个较为特殊,县名为单字且曾为州,均为千年古县

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与陕西省黄陵、长武相邻,为庆阳市辖县。宁县历史悠久,著名的“北豳古城”就位于今宁县境内,义渠戎国也都于此,秦代置县,南北朝设州,也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庆阳这两个较为特殊,县名为单字且曾为州,均为千年古县

宁县,古属雍州,周先祖于此建古豳国,春秋战国为义渠戎国腹地,秦灭义渠后设义渠县,西汉时今境有泥阳、大要、弋居、彭阳、襄乐、义渠等县(道),北魏时先后置华州、班州,邠州、豳州等州,西魏末改豳州为宁州,治安定县(今宁县),此为以“宁”为名之始。

庆阳这两个较为特殊,县名为单字且曾为州,均为千年古县

自隋至清,宁州均为较为稳定建制,明清时属庆阳府,民国初废宁州为宁县。建国后,宁县先后为甘肃庆阳分区、平凉专区、庆阳专区、庆阳市等所辖。

庆阳这两个较为特殊,县名为单字且曾为州,均为千年古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