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說話水平和口才?

衡陽奇人周才偉


看到你這個問題,我就有點樂了,因為簡直量身定製啊,關於“說話表達”這件事,我太有發言權了。相信我的經歷和體會會給予你一些啟發。

接下來的內容,可能有些瑣碎,希望你耐心看完。

你們能看到我,尤其近幾個月,幾乎保持著日更頻率,而且文章越寫越長,幾乎沒有2000字以下的,現在稍微一寫都奔著3000字去了。

於是很多人會有個錯覺,會認為能寫文章的作者,應該口才也不差。

實際不然,比如前兩天剛寫到的韓寒,文字異常犀利,但你去看韓寒採訪,就不如文字般敞快了;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選擇用文字表達,多少都有些言語表達的不滿足感。

當然,王朔是個例外,無論是寫作還是說話,丫簡直不給人活路。

具體到我自己,在“口才”和“文筆”之間做選擇的話,目前我也還是更偏向於文筆,因為有些文縐縐的話說出來就感覺怪怪的,但也不盡然,比如諧音梗就更適合說出來而不是寫出來。

我的口才也不怎麼滴,但回顧往生啊,也還是可以清晰地看到,呈現的是一條進步上升曲線。

那我就聊聊這個“上升曲線”是怎麼來的吧。

16歲以前,也就是高中以前,我在黃土高原上的故鄉長大,受家庭影響很深,是那種比較安靜懂事的乖乖仔吧,說實話,性格有點內向,很害羞,臉皮薄,不敢上臺表演……哎呦,好像跟你很像了,是吧,@學而優則仕 同學。

但是呢,16歲是個轉折點,前兩天那篇寫高中的文章裡寫過了,我離開我們那個小縣,去了省會西安讀書,當然,也順便離開家了。

這個很重要,16歲是性格形成期,也是自我意識覺醒的階段,一下子離開了原生家庭的軌道,天高任我飛,海闊憑魚躍。

所以這個階段,受益於我們高中開放進步的氛圍,受益於大城市的生活薰陶,我的個性一下子就打開了,表現就是從一個“內向”的乖孩子,變成了“可以外向”的很有自我意識的騷年了。

那個時候,每逢寒暑假回去,親戚長輩們都感嘆,我跟小時候,跟以前,性格完全不一樣了。

我開始變得話多,跟任何人都能聊天,包括各種長輩,我爸媽都是比較內斂一點的農村人,要不是我話多,愣是能溝通,估計我們這親子關係早就崩了。

這就是我想告訴你的第一點——首先,你一定要先願意去表達,去和別人溝通,最簡單的訓練,就是找人聊天唄,不帶偏見地和各種各樣的人聊天。

這一點沒什麼難度,唯一的難度就是你放不下自己的面子。

但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最無聊、最膚淺的東西,就是面子,尤其是男人的面子,更尤其是中年男人的面子。

多少本不是問題的問題,都是由愛面子引起的,害人不淺。

如果你可以不在乎自己面子,那就等於掃清障礙了,因為你擔心自己表達的不好,說不清楚話,或是有口音什麼的,會被別人嘲笑,然後你就會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所以問題又回到了“傷面子”。

但其實我想說的是,“你想多了,別人沒有那麼多惡意,也不會那麼在乎你,咱不必那麼自戀。”

以前我也臉皮薄,在我臉皮最薄的巔峰歲月,也就是三四歲,據我媽和諸位長輩數次回憶,有時候我發現別人只是瞅我一眼,有可能就會被我覺察到,然後就嚎啕大哭……

這不是開玩笑。雖然我現在一點印象都沒有,但村裡的長輩都這麼說,當年的老照片上我也總是哭,我也只好認了。

這說明了我的先天敏感,畢竟,後來我還寫詩呢,不敏感就不可能寫出詩來。

那麼問題來了,你可能好奇,以前那麼內向、臉皮那麼薄的我,怎麼就變成現在這副“不要面子”的樣子呢?

首先思想上,我很早就認為“面子”是極其虛偽的東西,娛樂娛樂可以,與人交往人情照顧一下也行,畢竟雖然我不在乎但別人在乎啊。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對於丟失面子,我也沒什麼心理包袱。

16歲是花季,17歲是雨季,青春萌動,情竇初開,按理說心思應該很敏感,應該很在乎自己的形象嘛。

但我的花季雨季,全是轟轟烈烈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長痘痘。

是的,作為直男,我壓根沒講究過什麼護膚常識,並且當年因為錯誤地跟著室友用香皂洗臉,導致我高中青春痘大爆發,好傢伙,兩隻臉蛋、額頭……此消彼長。

你也就知道,我還要啥面子,我根本無臉可要嘛,尤其是我的幾位高中同桌,還都是一頂一的美女。

你說心裡自卑不?

其實還是有點,但也就那麼一丁點。因為我發現,我的女同桌們,班裡的女同學們都挺好,沒有嘲笑我,也沒有看不起我,更不會嫌棄我,反而我最早的護膚常識還來源於高中女同桌的科普。

所以即便滿臉掛著青春痘,我也不帶自卑的,愛咋咋地,走路仍帶風。

近期,我不是也抽空在B站做視頻嘛,就是真人出鏡,蘋果原裝攝像頭,沒濾鏡沒後期,你們也應該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如今我的臉上依然有許多痘坑痘印,而且工作後這兩年還發福了——可以說,沒有任何顏值可言。

之所以還敢真人出鏡,完全就是因為不要臉,因為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對於面子,我已經沒有什麼心理包袱,I don't care,反正我又不是靠顏值吃飯的嘛。

如果你能嘗試跟更多人聊天,並且試著不去那麼在意自己的自尊,那麼我想,起碼私底下,你和人交流會逐漸打開。這也是第一步的目標。

接下來說第二步,就是你提到的,面向公眾表達,也就是登上舞臺。

首先這一點,根據我的經驗,僅僅做好心理準備是不夠的,這一關必須經過大量的實踐才能練成。

在大二的時候,當時我參加了一個科研小組,跟著導師做了一年,最後也出了結果,有了篇差不多像回事的論文。當時有個流程,類似於畢業論文答辯,我們一年來的科研項目,也需要給領導彙報答辯。

當時我們組有4位成員,後來導師和大家就選了我,因為我可能底子比較紮實,私底下也是最能說的。

而且,我自己當時也是這麼認為的,信心滿滿,項目彙報前還跟隊友吹牛,放心吧,到時看哥的表演吧,我已經想好108種開場方式了!

等到了那一天,到了會場,前排坐了兩排院裡的教授老師,後面烏壓壓坐了一大片同學,畢竟很多組呢,大家都等著彙報。

輪到我們組上場了。

我就登臺了,站在講臺上一抬頭,媽呀,這麼多射線從上百雙眼睛裡放出,把我弄得心神不寧,直接語塞了。

我開場前幾分鐘,說話都哆嗦,眼神不知道往哪裡躲,雲裡霧裡的,真的是話都說不清楚,而且我清楚地看到前排一位很有威嚴的女老師,幾乎帶著輕蔑地笑了。

而且我還想到,可能也看到,我當時暗戀的女生就坐在臺下的人群裡。

於是心裡只有一個聲音:完犢子了。

隨後,開始講課題論文,把注意力放在PPT上之後,就進入狀態了,終於能說清楚話了。

那場科研項目彙報之後,我給導師和隊友們發短信道了歉,雖然他們都沒有怪我的意思,然後去操場,一口氣跑了十幾圈洩憤。

這次事件,給了我一個深刻的教訓——

那就是當我認為我已經可以“口若懸河”,也的確私底下跟朋友聊天時能把黃牛水牛犀牛都吹上天,但其實,並不代表,我也同樣具備了登上舞臺面對無數雙眼睛表達的能力。

畢竟,在那場科研彙報之前,十多年來,我幾乎沒有過獨自登臺的經歷。

所以,當時大二的我,又憑什麼就會有那種舞臺上的自信呢?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在之後的歲月裡,我開始有意識找補所欠缺的經驗。

大四畢業前實習,我去了太原新東方,應聘高中地理老師,經過了多層面試,還要度過最痛苦的一個月“磨課期”,就是鍛鍊你的講課能力,看能不能達到新東方老師的標準。

其實我當時早就決定,畢業是要離開太原的,但我還是要體驗那一個月痛苦的磨課期,所謂磨課,就是要給當時的新東方老師講課,讓他們來打磨你的教學技能。

我堅持了一個月,到後來,其實我的同組裡已經沒有其他競爭者了,但我做了一下評估,還是主動退出了。

雖然那一個月痛苦的磨課,的確讓我的表達能力有了不小的進步,但我看到自己跟新東方老師的差距,依然非常大——這種面向公眾的舞臺能力,不是短期內就能突破獲得的。

與我相反的一個例子,是當時和我一起去新東方面試的另一位同學,他是另外的課程方向,他的專業基礎並不如我在地理上這麼紮實,但是他是我們大學的校園十佳歌手之一,從小到大,舞臺經驗非我能比,他面對鏡頭的那種自信和淡定,那種控場能力,是絕對的優勢,而且,他還是一名東北人,沒錯,跟李笑來、羅永浩等前新東方老師,可以算是老鄉。至於專業能力,畢竟都是當年學過的課程,短期內還是可以突擊的,後期再深入肯下功夫的話也不是難事。

舞臺經驗,面向公眾的表達能力,是需要刻意練習的,這一點沒有任何捷徑。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我認識到自己在這方面欠缺功課太多,所以只要有機會,就不再會放過。

畢業工作第一年,在公司內的一次即興演講比賽裡,我看到不少剛畢業的和我一樣的新人,私底下都能侃侃而談,而走到講桌面前就磕磕絆絆了,輪到我舉手上場,還是稍微有點短暫的緊張,但很快就鎮定下來,甚至還扔了幾個包袱……那天,在大家的互相投票裡,我居然也能成為演講冠軍,雖然只是個臨時起意的十幾人的小互動……此時,距離我大二那年登臺失手,又過去了三年。

工作的確能鍛鍊人很多,一個人出差,一個人協調項目,一個人跟另一家公司籤合同,甚至,工作還把我逼成了大半個淘寶主播。

至於在B站出鏡做視頻,你也可以理解為,算是我鍛鍊自己面對鏡頭表達的日常訓練。

畢竟,有些事得長遠準備,可能沒幾年我的新書發佈就得忙著全國巡籤,到時候萬一現場讀者很多呢,不得說幾句,說的高興了不得唱幾句……

你看,哪有什麼天生的口若懸河,反正我沒有看到,我看到的只有臺下十年功。

喬布斯的發佈會彷彿有著魔法般的力量,但你知道為了一場發佈會,喬布斯會提前準備多少遍,對現場細節的嚴苛程度你無法想象;

就連羅永浩老師,不也是嘛,其實坦然,羅老師並非那種口若懸河式的口才,他靠的是獨特的節奏和金句,而這是不可複製的硬功夫,這一點,你可以從羅老師馬上就會呈現的淘寶直播裡看得更清楚;

如果你是南方同學,有可能會被自己的普通話口音所煩惱,這點在我看來,其實也沒什麼,差不多能聽清楚就OK,你看@三表龍門陣 的表哥,蘇北口音,混雜著東北話,甚至還有些許口吃,但影響三表的帥了嗎?並沒有。

當然,以上都是技術層面的分析。

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掌握出色的表達能力,無論是書面寫作表達,還是口頭言語。

只是我自己對錶達的理解在於,“真誠地表達自己,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這裡的表達,是更為廣義的哲學表達,不只是說話,也不只是寫作,而是創作,珍惜自己的天賦,激發自己的潛能,實現自我。

表達可以是一首詩,一句情話,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幅畫,一張攝影,一首歌,一部電影,還可以是一個數學方程式,一個物理公式,一個猜想,一張設計圖紙……總之,是一種有生命力的創造。

這是我所理解的表達,也是我願意以各種方式完善和提升自己表達能力的原因。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阿魚探長


先說句老話,水喝多了自然有尿[呲牙]。有個大量的輸入才能有高質量的輸出。說話水平和口才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體現,光靠些小技巧幫助不大。多說幾句,真實水平就暴露了。

但若有心想要進步,還是要靠日常積累。平時跟朋友家人聊天時,多多把身邊發生的故事講出來。要想邏輯清楚講清一件事情其實也不容易。抓住生活工作中的機會多練習,不要因為怕說不好就不說。重要的是自己一直在進步,不用在意別人嘲笑。一個月兩個月沒變化,一年兩年就不一樣了。


一貼一世界


如果你不是一個高情商的人,那你如何成為一個會聊天,在日常生活中如魚得水的人。

我個人建議你,首先可以多看書籍,積累自己的文化底蘊,豐富你的知識層面,這是基礎,這樣在跟任何人聊到任何一個領域的時候,你可以有一定的知識基礎,這能保證你至少在跟別人時交流無障礙。不至於別人在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時候你說它死過很多人.

其次要多微笑,真誠的對別人微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讓別人能看到你真誠的雙眼,這個很重要,至今也沒發現哪個高情商的人不笑的,對吧。

最後,你要學會做一個圓滑的人,你要學會察言觀色。這比較難了,高情商的人給人的標籤往往都是聰明,有智慧。大方得體的。這個我到現在都學不會,但是你可以積累經驗呀,比如發生了什麼事情,怎麼去處理的,然後想清楚下次遇到該怎麼處理。積累學習下來,相信你離高情商不遠了。


清酒可溫


多收看時事新聞節目,多看財經類雜誌,花多點時間學習讀書,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風聲雨聲聲聲入耳。


20191106淡紅衫子


說真的,為什麼要提高說話水平?

這種東西跟天生的有關,有些人就是不愛說話。

就算通過訓練提高了,不累嗎?

現在的人,不是不會說話,反而是話太多。

保持本色,誠懇待人,就挺好。


脂肪故事


兒時的我其實膽子也很小,不敢大聲說話,人一多就更加緊張,與今天在臺上的侃侃而談判若兩人。

那麼,我是怎麼克服恐懼、緊張,變得自信的呢?

(1)知識積累

一個人要想在臺上或者與人交談的時候,充滿自信,慷慨激昂,就要擁有豐富的知識,這樣,才能在講話的時候,有所談、有所講。也就是說,只有肚子裡有“貨”,才能在場上自由滴發揮,自信地發揮。如果自身的知識匱乏,每次發言的時候都不知道該說什麼,更沒有什麼可說的,站在觀眾面前,結結巴巴,語無倫次,不能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和觀點,難麼,又怎麼會自信呢?只能越來越膽小,越來越不敢講話。

(2)精心準備

在正式演講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

首先,演講要有真摯的感情,用真情打動人、感染人。因此,在表達上要注意感情色彩,把說理和抒情結合起來。既要冷靜的分析,又有熱情的鼓動;喜怒哀樂,運用自如;愛憎分明,揮灑適度。所以,這就要全面蒐集資料,為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提供保障。

其次,構成整個演講波瀾起伏的要素很多,有內容,有安排,也有聽眾的心理特徵和認識事物的規律。如果能掌握聽眾的心理特徵和認識事物的規律,恰當地選擇材料,安排材料,也能使演講在聽眾心理掀起波瀾。換句話說,演講稿要寫得有波瀾,內容要張弛有度,結構要跌但起伏,構思巧妙,這樣才能產生一波三折。參差錯落的衝擊力,以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3)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亙古已久的真理。根據任務的身份特點,提前準備好感性趣的話題。

(4)反覆練習

俗話說,熟能生巧。經過反覆的練習之後,對自己所要講的內容爛熟於胸,站到臺上,自然會信心大增。


驢友行天下


說話的水平提高其實很簡單。我不需要去哪裡複製一連串的學術性的說法。我就說說我自己怎麼練的吧。

1、在提高水平之前,先打基礎。很多人在腦子裡面想的到了嘴裡的,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是為什麼。這就是先天的一個不足。口腦同步沒有練好。就像一個學會彈鋼琴的人,要彈唱,還得要練。怎麼練呢?就是讀文章。開口發聲的讀。看見一張報紙,你就讀出來,並不是在腦子裡默讀,要讀出聲來。長期練習,你會發現慢慢的做到口裡如一了。

2、在基礎打好了,就是提高水平。提高水平的原理其實就是大腦在思考怎麼說話的時候比說出嘴的速度要快。在大腦思考了幾個方法後,然後選擇最佳的說話選擇。當然,這個也是需要閱讀量,情商作為支撐。

3、別以為很難,只要你不斷練習,就不會難了。因為我也是這樣過來的。


一隻小啊潘


分享一下個人經驗:別人喜不喜歡和你交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的話,直接反映你的個人情商有多高,知識面和閱歷是否足夠豐富。知識和閱歷靠慢慢累積,急不得,但情商的話還是有跡可循的,注意幾個細節,相信你也能做到!

1.觀言察言觀色,在發表你的見解之前觀察對方表面的情感狀態,是開心,興奮,激動,頹廢,譏諷,然後決定你以什麼樣的心情和對方交談。如果對方很興奮的和你說某件事情,那麼他是希望能得到你的共鳴,如果你表情平淡或是不耐煩,那對方就能感覺到,對話終結,最後是不歡而散!但如果你能把你的情感狀態調到跟對方一個頻率的話,對方會覺得和你說這個事能讓他開心,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無形之中他當時的感情能得到宜瀉,在他心裡就會理下一顆種子:下次有這樣的事還會和你說,無形之中就會增加你的個人魅力值,所謂的人格魅力都是這樣潛移默化慢慢形成的!

2.說話的語氣和語速,你可以普通話不標準,但一定要讓對方聽明白,你表達的內容不一定得多有代表性,但一定得讓對方耳朵舒服。這不是唱歌,需要很強的專業性,讓對方覺得哪怕你說的是廢話,但聽起來也是一種享受!

3.適當的肢體語言,交談的時候配上手勢等肢體語言來配合你的表達,會讓你的情感更豐滿!

總結起來的話其實也很簡單:就是適當的面部表情+適當的語氣和語速+適當的肢體語言=個人魅力四射

建議大家試試,效果會不會更好一些!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幸運大神


方法不一定對任何人適用,但是它讓我從內向靦腆不善言辭,變成以語言表達為職業的主持人,它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另外,如果已經有相當的社會閱歷和演講經驗,那麼下面的方法就太基礎了,你可以直接參考總理答記者問或者帝國主義首腦的競選演講,但是口齒清楚可以讓你錦上添花。

如果你志向是主持人相聲演員脫口秀演員,建議進行系統化的學習和訓練,下面的方法同樣適合給你,打基礎。

1、訓練口齒。多念文章,任何文章,每天定時定量當然是好的,甚至可以錄下來,自己聽,找不足,這是提高你吐字能力、讓你口齒清楚的辦法。其實,任何時候你都有時間鍛鍊這個能力。當你毫無頭緒,不知道如何入門]的時候,你拿起一-本書讀起來,便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2、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比如,把報紙上大段的新聞縮減成一個概要,提取內容的主幹,記得說給別人聽。(訓練邏 輯思維能力的方法,可以輕鬆搜索到)

3、和羞澀和靦腆說“不”。這一步你必須跨出去,多與人溝通,尤其是辯論,有意識的通過實踐提高自己,一方面是表達的勇氣和自信,另一方面是表達的效果。

4、有恆心。下決心很容易,堅持下去很難。這和培養外語會話能力、和健身減肥等一樣,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少則半年,多則一兩年。如果能堅持,相信一個長時間未見你的朋友會對你的感覺大為改觀,這是由內而外的。所以,勇敢的跨出你的第一步,非常重要。

以上的四點只是對於口頭表達能力(甚至只是口齒能力)的鍛鍊,是比較外在的,真正的口才是由內而外的展示。


韓迷


想提升說話水平是好的,但是應該也沒有必要所有人都變成話嘮,變成聚餐暖場的那一個。

和同事一問一答之後,沒有下文。也可能是問的水平不好。問題太枯燥,問題觸及答者隱私不想回答。也可能是交淺言深,略顯尷尬。

這些都是小事,不用在意。不全怪你。

口才,還真不是廢話一堆的人都叫有口才。但是應該也是從廢話裡練出來的。平時可以看看自己比較佩服的人在各個場合是怎樣應對怎樣發言,甚至怎樣演講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自己試著在各種場合有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聲音。說話說話,多說才知道這個話術。

但話又說回來,如果自己確實是個內秀,不喜表達的人。壓抑自己變成脫口秀人才,也是挺累的。做自己就好了。

別人都說,你可能有60個朋友,但每一個都只關心你一點點而已。你也可能只有2個朋友,但每一個都是忘年知己。說話水平這事兒,盡人事聽天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