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美麗的裕河


走進美麗的裕河


裕河,是隴南市武都區的一個鎮。取名裕河,不知是意指富裕之河,還是豐腴之河,我沒有搞清楚,也沒有問過別人。它位於武都區的東南角,為武都、文縣、康縣三縣交界之地,地處偏僻,山大溝深,武都五馬至康縣陽壩的“五陽旅遊公路”未通之前,這裡偏居一隅,幾乎隔絕於世,為武都區最為邊遠偏僻的一個鄉鎮。

按武都區對鄉鎮地域的習慣劃分,裕河屬所謂的“下三區”,這讓我不由想起了我們禮縣老家的“下四區”,其實不僅是一個地域的概念,更多的是指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閉塞、觀念的陳舊、發展的落後,後來我與武都當地的朋友聊起這事,果然有這層含義。

走進美麗的裕河


我第一次去裕河是1999年的3月,當時我在地委秘書處任秘書科科長。那一年春旱較為嚴重,地委領導分頭深入各縣區檢查旱情和抗旱救災情況,我隨我們的秘書長檢查武都縣,我們去了裕河。那時的裕河僅有一條縣城通往裕河的縣鄉公路,路面窄、灣道急、坡度陡,也沒有硬化,我們吃過中午飯動身,晚飯時分到達。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好像走了整整一個下午。當時的印象是一個原始而樸素的地方,鄉政府設在一個叫趙錢壩的村子裡,除鄉政府機關和幾個鄉級單位外,住地基本都是當地的農民。村子裡還沒有樓房,鄉政府是一個四面都是“馬鞍架”平房的不大的院子。出了大門即可看到清亮的渠水和碧綠的水草,整個氛圍是寧靜而安詳。真有一種魏晉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意境。相隔二十一年,總體的印象已飄忽而模糊。

走進美麗的裕河


近些年來,隨著“五陽公路”的通車,武都區立足裕河地處武文康三縣交界、風光秀美、氣候溫潤、盛產茶葉、各種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的獨特優勢,緊緊抓住國家大力發展旅遊產業的有利時機,積極開發裕河旅遊資源,取得了明顯成效。特別是國家實施脫貧攻堅戰略,市委孫雪濤書記和市委辦公室將裕河鎮作為深度貧困地區進行定點幫扶以來,將裕河鎮的八福溝、白沙溝、潭梁村、蘆玉灘、餘家河整體設計,連線打造,使一個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偏遠落後之地,逐漸成為武都及周邊鄉村旅遊的熱點。

走進美麗的裕河


前兩天,應武都區文體廣旅局和裕河鎮政府創建國家3A級景區現場指導的邀請,我與規劃和產業發展科的同志再一次走進裕河,親身感受了裕河這幾年來的變化和發展旅遊產業的成效。我們早上九點左右從武都城區出發,大約兩個小時到達裕河。因為還不到午飯時間,我們在鎮人大孟主席的陪同下,先在鎮上所在的村子裡轉了一圈,早已不是我二十一年前的印象。村子地處河谷地帶,整個佈局依山而建。最低處的一條街道建有學校、幼兒園、鎮政府、衛生院、公安派出所等公共設施。第二條上去是條半坡街道,兩邊沿街都是一些兩層閣樓式的當地民居,約有一百多米長,有幾戶人家正在進行“明前茶”加工,還有三三兩兩的村民正端著一個大碗蹲在街邊吃午飯,一派祥和閒適的景象。據陪同我們的鎮人大孟主席介紹,村子裡共有五條這樣的街道,一律南北走向,相互平行,建築風貌大體相同。因為時間關係,我們走了低處的兩條,粗略地感受了鎮政府所在地趙錢壩村的風貌特色。

走進美麗的裕河


吃過午飯,鎮人大孟主席陪同我們深入到已經打造的景區景點現場觀看。路上他向我們介紹,鎮上規劃了“一線五點”的旅遊佈局,從白沙溝出來經鎮政府到“五陽公路”依次設計了“白沙溝觀賞金絲猴”、“潭梁半島水上體驗”、“八福溝山水風光”、“花果山看花嘗果”、“魚甲河古民居”。我們從鎮政府出來,先驅車沿“五陽公路”去餘家河村,在一個山樑上,帶領我們的鎮政府的車子突然在路邊停了下來,下車後向我們邊指邊介紹對面的“花果山”景點所在地蘆玉灘村。從遠處望去,我看到一個地處山窩窩裡的小村子,大約二十多戶人家,四面良田環繞,很適宜發展觀光農業。鎮人大孟主席給我們介紹說,鎮上在這個村子規劃了發展車釐子、獼猴桃和櫻桃種植,建成後取名“花果山”,春賞花、夏觀葉、秋品果,一年四季中有三季可以遊覽。

走進美麗的裕河


走進美麗的裕河


走進美麗的裕河


介紹了蘆玉灘村的情況後,我們又上車到餘家河村,剛一進村,遠遠便看到一座房子的後牆上寫著三個紅色的大字“魚甲河”,是取“餘家河”名字的諧音,但卻多了“餘家河”所沒有的雅緻與詩意。我們下車在村子裡轉了一圈,所有人家都是傳統的二層結構單面土木結構老房子,幾乎沒有一座現代建築或貼著瓷磚的平房樓房。房子一律用一種極像泥土顏色的塗料噴塗,乍一看就像是剛剛用一種細泥覆抹過,樸素而清新。村子裡面還有一個文化廣場,正面的主牆上書寫著一段長長的文字介紹當地特有的“三碗文化”,底面設計為金黃色的“漢簡”,隸書書體,很有韻味。聽說房子風貌改造和文化廣場都是幾年前美麗鄉村建設時縣上統一搞的。聽鎮人大孟主席說,旅遊發展起來後,村子裡還將新建一些“民宿”和農家客棧,建一些“農家樂”,供外地遊人休閒度假。

走進美麗的裕河


走進美麗的裕河


走進美麗的裕河


走進美麗的裕河


從餘家河出來,我們原路返回趕往八福溝。車子行走不大一會兒,從左手一個小路上拐了進去,緩坡下山,其間坐在我們車上的武都區文體廣旅局尚局長指著一處地方向我們介紹說,現在看到的那個地方因為三面環水,他們設計為“潭梁半島”,主要搞一些划船、垂釣等水上體驗項目,是大景區規劃中“一線五點”中的一個點。因為時間關係,我們沒有下車細看。

走進美麗的裕河


過了“潭梁半島”,繼續向前行進,時間不長便到了“八福溝”,這裡是“一線五點”的核心景點。樹木蔥蘢,茶園飄香,小橋流水,曲徑通幽。我們在鎮上陪同的人員引領下逆水而進,石板鋪就的人行步道,兩邊一籠一籠的茶樹格外好看。過了一座原木搭就的吊橋,迎面便見一塊較大的岩石,上面書寫著紅色文字,讓人不由想起“萬綠從中數點紅”的詩句。我們走近細細觀看,只見上面寫著“八湖溝裡賜八福,三山頂上袪三憂”的對聯,為著名書法家蕭風先生書寫。中國文聯對口幫扶武都區,經常組織書畫藝術家來武都採風寫生,留下了許多書畫精品。我想,這可能是哪次中國文聯組織書畫家採風時寫的。聽陪同的鎮人大孟主席說,對聯內容是市委孫雪濤書記親自編撰的。看完石頭上的對聯我們繼續前行,便是一些依山而建的棧道式步道,路面上全部鋪著青石板,邊上設有仿樹木的防護欄,既生態環保,又與景區風格十分協調。同行的原市旅遊局工作過的同志說,八福溝的變化實在太大了,幾年前他們來時,進溝根本沒有路,他們是在溝底蹺水行走的。沿著步道一直往前行走,兩邊山上不時出現一株株的山桃花,在綠綠的樹叢中紅豔豔的開著,煞是奪目;溝底裡的流水清澈透亮,水中怪石嶙峋,一有落差,便是一處瀑布,或大或小,或急或緩,自由自在、不捨晝夜的流淌。據同行的鎮人大的孟主席介紹,溝深到頭有五六公里,越往深裡走,樹木將越綠,水流將越清,空氣將越好,鳥鳴將越亮。因為定好了下午三點鐘在白沙溝看金絲猴,我們走至約三分之二處只好折返。

走進美麗的裕河


走進美麗的裕河


走進美麗的裕河


走進美麗的裕河


走進美麗的裕河


走進美麗的裕河


白沙溝是我們看的最後一個點。這是裕河鎮陽壩村的白沙溝社,十幾二十戶人家。這裡的著名,主要是可以近距離的觀賞金絲猴。沒有來白沙溝之前,我常在“隴南發佈”的微信中看到一些人拍攝的隴南金絲猴的照片和短視頻,心中頗為嚮往。常忍不往在我的微信朋友圈轉發,引得一些不瞭解隴南的外地朋友們的驚奇和讚歎。記得我發到去年我在北京參加全國文化旅遊局長培訓班的同學群,天津市津南市文旅局的劉局長曾驚歎道:“隴南還有猴子?!”我曾回覆他說,隴南還有大熊貓哩,心中頗為自豪。這次到裕河來,其實我最在意的還是能看到金絲猴。鎮上便為我們專門作了安排。原來金絲猴以前是在深山之中,區上專門從河南請來幾位“引猴專家”引出來的。平時也是在山上,只有在固定的餵食時間才出來。現在每天上午十點、下午三點和晚上七點喂三次食,遊客只能在這三個時間點觀賞。我們到時三點過了一點,猴子的用餐眼看就要結束。我們便急匆匆地往餵食點趕,好在沒有吃完,一些遊客投擲了一些胡蘿蔔、桔子、香蕉、蘋果之類的食物,金絲猴們正在津津有味的吃著。我們看到飯量大一些的老猴還在吃,飯量小的幼猴已在戲耍,或在石頭上翻奔,或在樹枝上攀跳,或在峭壁上爬登,機敏靈巧,憨態可人。讓我們近距離的細細觀賞了一番隴南當地的金絲猴。

走進美麗的裕河


走進美麗的裕河


走進美麗的裕河


這次裕河之行,我感受最深的是裕河發展文化旅遊業的前景和希望。裕河地處武都、文縣、康縣三縣交界地帶,距武都城區僅107公里,北有萬象洞國家4A級大景區,南有著名的國家4A級景區陝西青木川古鎮,東有康縣陽壩亞熱帶自然風光國家4A級景區,西有文縣碧口生態茶園風景區,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裕河還是隴南乃至甘肅、西北僅有的三個產茶區之一,現有茶園一萬八千多畝,與文縣碧口、康縣陽壩兩塊地方同享中國最高緯度茶葉種植區的殊榮,為遊客觀賞中國最北端的茶葉和茶園風光提供了方便。更為特殊的是,裕河緊鄰國家大熊貓保護區,這裡自然風光優美,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特別是武都區精心引出山來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絲猴,以後將是裕河旅遊景區的一個金牌看點。

走進美麗的裕河


走進美麗的裕河


走進美麗的裕河


近年來,隨著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實施,武都區和市上幫扶單位已對裕河發展旅遊產業,實現群眾長久穩定脫貧形成共識,並作了積極有效的建設。目前區鎮正在打造申報國家3A級景區,並逐步向4A、5A目標規劃邁進。到時當年偏遠偏僻,貧困落後的裕河將以嶄新、富裕的面貌呈現的世人面前。裕河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富裕之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