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隻藏著宇宙的碗,經歷了700多年的顛沛流離,見證了歷史的變遷

前言:

要說到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那是無奇不有,千人千答。在這次疫情之後,中國的大國形象更是深深樹立在很多外國人的心中,但是要說被所有外國人一致認同的,那就是我們的瓷器。

中國的瓷器歷史悠久,從原始社會最質樸的土陶發展到形態各異,色彩繽紛的陶瓷,無一不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對美的追求。這些瓷器蘊藏著古代中國豐富的技藝,也見證了歷史變遷,每當看到精美的瓷器,都會感嘆高嶺土和瓷石等普通的材料卻能燒製成各種又實用又美麗的物器。

如今古代的瓷器已經不能用來使用,只能用來研究和觀賞,我們有幸在博物館中見到眾多古代的瓷器和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而有一種瓷器,我們幾乎無緣在國內看到,那就是曜變天目茶碗。

那隻藏著宇宙的碗,經歷了700多年的顛沛流離,見證了歷史的變遷

曜變天目茶碗

背景:

見過這隻碗的人,即使不喜歡它,也會深深被這種技藝所折服。曜變天目茶碗是我國南宋的黑釉建盞,“曜變天目”是及其珍貴的品種,是在偶然的情況下才能燒製成這種耀斑,這種技術令單調的黑釉增添了一份特有的魅力。如今曜變天目盞被世上僅存4件,3件在日本,一件殘缺了四分之一的在中國。

這隻曜變天目茶碗現藏於東京靜嘉堂文庫,這個碗被日本人稱為“碗中宇宙”,據說在黑暗中它能夠發出光芒,如同置身在宇宙中一般。既然是茶碗,那就不得不提宋代的鬥茶。

那隻藏著宇宙的碗,經歷了700多年的顛沛流離,見證了歷史的變遷

  • 鬥茶:

在重文輕武的宋代,茶葉受文人雅士追捧,茶文化也就在宋代興盛。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幾乎每個人都是茶的狂熱粉絲,陸游稱自己為陸羽轉世,藝術皇帝宋徽宗趙佶更是對茶頗有研究。

文人爭鬥,也要用這種儒雅風趣的方式,鬥茶應運而生,聽這名字,完全感覺不到競爭的激烈,有的只是如茶水一樣的溫潤感。因為茶受人追捧,宋代人總要將茶分出好壞,他們將茶盞中的加入磨碎的茶粉,用水衝開,然後用茶筅或茶匙攪動,看形成的餑沫在茶盞內壁停留時間的長短,時間越長說明茶的質量越好,同時還要看茶水的顏色,鮮白與純白為上佳。那如何能夠突顯茶水的好壞呢?黑釉建盞便派上了用場。

那隻藏著宇宙的碗,經歷了700多年的顛沛流離,見證了歷史的變遷

黑釉茶盞不僅能表現出茶水的品質,顯現出茶水的顏色,還能更好的增添比賽時的雅緻,好茶配好瓷,喝完茶還能感受茶碗裡的璀璨星空,不得不佩服古人情趣的高雅。

  • 曜變天目茶碗是怎麼流落到日本的:

宋代以後,鬥茶之風逐漸衰敗,朱元璋這種貧苦人家出身的皇帝非常厭惡這種耗費時間和金錢的活動,於是便禁止了這種樂趣。我們不能用現代人的想法來評價朱元璋這一行為,但這確實讓許多黑釉建盞失去了自身的用處,而抹茶卻在日本盛行,加之中日兩國來往密切,許多建盞便漂洋過海來到了日本。

這隻茶碗不知在中國時藏於何人之手,但在日本,它輾轉於多人之手,還有幸見證了日本的統一。

在日本,據考證最早藏於美濃的稻葉城,稻葉城之主的女兒嫁給織田信長後,織田信長得到兩個曜變天目盞,織田信長對此盞愛不釋手,以至於逃到本能寺都要帶著一隻,可惜這隻盞和織田信長一起葬身在了500多年前的那場本能寺大火中。僅存的這個茶碗就到了德川家康的手中。三代之後,德川家光的乳母阿福有功於德川家,這位富有智謀的女性成功使得家光妹妹的女兒成為日本天皇,為了感謝乳母養育之恩和維護德川家榮譽之功,德川家光將曜變天目茶碗賜給了阿福。

那隻藏著宇宙的碗,經歷了700多年的顛沛流離,見證了歷史的變遷

藤田美術館藏

後來阿福將這個碗送回了稻葉家,中間具體發生的事情史料也沒有記載。1918年傳到了小野哲郞的手裡。小野1924年將曜變天目茶碗送到了拍賣行,著名的三菱集團的初代總裁巖崎小彌太以16.7萬日元的高價競拍成功,那時的16.7萬可是一筆鉅款,有人研究這筆鉅款在當時值125.25公斤黃金。巖崎認為自己不配使用這隻茶碗,就將它放在了自家建的靜嘉堂文庫。

其他兩個曜變天目盞也同樣顛沛流離,如今它們都被收藏在日本不同的地方,雖然不在祖國,但是也算安定了下來。這三個曜變天目盞因為外觀和歷史受到了日本各界的追捧,這個藏有宇宙的曜變天目茶碗也成為日本的國寶之一。世界各地慕名而來參觀它的人,不知能否感受到這個直徑只有12釐米的茶碗背後所飽含的風霜和歷史變遷。

  • 現代:

2009年時,杭州出土了一件曜變天目盞,色澤和圖案不比日本那隻茶碗差,只可惜是一件殘缺品。

許多人被曜變天目盞的魅力所傾倒,中國和日本民間許多建盞愛好者紛紛製作,令這種失傳了700多年的技藝重現天日,但古代瓷器那種厚重和滄桑感是現代技藝永遠無法複製的。

那隻藏著宇宙的碗,經歷了700多年的顛沛流離,見證了歷史的變遷

杭州出土的曜變天目盞

結語:

日本是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國家,日本全國各地有七、八十萬件,許多都是侵華時掠奪而來的。但是曜變天目盞和王羲之的《喪亂貼》、唐代的五絃琵琶等文物卻是兩國文化交流的見證,曜變天目盞又是這些裡面最特殊的,它因為文化的興衰而到了日本,茶文化的衰落讓這批建盞得以流落到日本。

小小的茶碗不禁讓人深思,如今的祖國民富力強,也不會再發生文物被掠奪這樣痛心的事情,但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會不會再被世人擯棄這就很難說了。每當看到曜變天目茶碗靜靜地被安置在靜嘉堂文庫,總能感覺正在與祖先進行跨越時空的歷史交流,除了深深地思念,也佩服日本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和妥善保護。我們不能像宋徽宗那樣只會享樂,每日只知聲色犬馬,心裡沒有天下,但也絕不能拋棄中國傳統藝術。為了傳統藝術,也為了所有身處異國的中國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