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中國未來 全球五大投行在華積極加碼資本市場

看好中國未來 全球五大投行在華積極加碼資本市場

近日,高盛宣佈,已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核準,將在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持股比例從33%增至51%。圖為去年8月15日,市民從中國證監會大門口經過。(中新社資料圖)

【綜合報道】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金融開放步伐並未減速。近日,摩根士丹利(又稱“大摩”)、高盛獲准提高在華合資券商持股比例至51%。至此,全球五大頂級頭行(另外三家是瑞銀證券、日本野村證券和摩根大通)已全部加碼中國。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簡稱“中基協”)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共有26家外商獨資和合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備案產品78只,資產管理規模達到78.8億元人民幣。

五大頂級投行“搶食”中國

綜合上海《第一財經日報》、北京《證券日報》30日報道,近日,高盛宣佈,已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核準,將在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持股比例從33%增至51%。同時,高盛也表示,將尋求儘早實現100%的所有權;同日,摩根士丹利表示,有關交易完成後,摩根士丹利對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的持股比例將從49%升至51%。

其實,看好中國資本市場並積極佈局的遠不止高盛和大摩。

2018年12月24日,瑞銀正式控股內地合資證券公司,持股51%。

經歷了近一年的等待,2019年11月22日,日本野村控股株式會社宣佈,其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野村東方國際正式在華開業,可開展的經營業務範圍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投資諮詢、證券自營及證券資產管理,它也是2019年中國首家開業的新設外資控股合資券商。

今年3月20日,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在上海開業。由於中國實行分業經營,摩根大通在華通過數個法律實體展開業務,除了由摩根大通51%控股的摩根大通證券和100%控股的摩根大通銀行(法人銀行),還包括上投摩根和摩根大通期貨兩家合資公司。

“洋私募”籌備申請轉公募

目前,加大在華投資已成為國際頂級金融機構的共識和選擇。特別是今年4月1日起,中國將正式取消對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

除了合資券商,據瞭解,多家“洋私募”都在籌備申請轉公募的進程之中。

今年2月,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首席執行官黎誠恩(Anne Richards)稱,2017年1月,富達國際獲批成為首家在中國基金業協會註冊的外資私募基金管理人(WFOE PFM),並積極籌備“私轉公”。她稱,富達國際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並不會受疫情影響,“我們對中國市場的承諾和長期商業計劃都沒有變,希望能在中國發行公募基金,並且一直都在積極準備申請牌照。”

外資看好A股未來走勢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共有26家外商獨資和合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備案產品78只,資產管理規模達到78.8億元人民幣。

外資在華積極佈局背後是看中國市場的未來。

中新社報道,摩根士丹利亞洲及新興市場股票策略部主管郭強盛近日稱,儘管全球股市近期出現了反彈表現,但由於多國疫情仍未真正實現控制,股市仍有下行風險。在此背景下,相對而言,中國股市會更受青睞,預計將跑贏新興市場。(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