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的丫环媚人消失之谜2 晴雯被撵真相

抄拣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一个大事件,造成严重的后果,四位丫鬟被撵,这四人中,宝玉的丫鬟就占了三位,她们是晴雯、芳官和四儿。

宝玉的丫环媚人消失之谜2 晴雯被撵真相


芳官被指给宝玉之前,宝玉房里已经有了八位大丫鬟,加上芳官,就有九位大丫鬟,这是贾母为了分配几个优伶而做的特别安排,所以其他人不好说什么。为什么芳官是大丫鬟呢?证据就在第六十回她和柳五儿说的话里,这段话说的是小丫鬟的缺:

芳官笑道:"难道哄你不成?我听见屋里正经还少两个人的窝儿,并没补上。一个是红玉的,琏二奶奶要去还没给人来,一个是坠儿的,也还没补......"

如果芳官是小丫鬟,她已经补上一个,缺就不是两个人,只剩一个了。四儿是小丫鬟,也在芳官这句话中得到证明,她本来是小丫鬟,如果升上去成了大丫鬟的话,那小丫鬟的缺就有三个了。

晴雯和芳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两人在被撵前,非常活跃,与宝玉的关系非常密切,晴雯是宝玉须臾不能离的丫鬟,袭人对此非常清楚:

袭人知他心内别的还犹可,独有晴雯是第一件大事。

芳官呢,她在第五十八回被分到宝玉房里后,抢走了所有丫鬟的风光,到被撵前,大部分都是她的戏份,芳官在大丫鬟中的排名更是如火箭一般蹿升,书中第六十三回大家凑份子给宝玉过生日时这么写的:

袭人笑道:"你放心,我和晴雯、麝月、秋纹四个人,每人五钱银子,共是二两。芳官、碧痕、小燕、四儿四个人,每人三钱银子......"

芳官在大丫鬟中的地位超过了碧痕,书中写宝玉对芳官的喜爱比比皆是,第六十二回,宝玉只一会儿不见芳官,就急着找她,甚至找机会和芳官独处,连一向大大咧咧的晴雯对此直犯醋意:

晴雯用手指戳在芳官额上,说道:"你就是个狐媚子,什么空儿跑了去吃饭,两个人怎么就约下了,也不告诉我一声儿。"袭人笑道:"不过是误打误撞的遇见了,说约下了可是没有的事。"晴雯道:"既这么着,要我们无用。明儿我们都走了,让芳官一个人就够使了。"

芳官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威胁。结果不难预料,在抄拣大观园的大风波中,晴雯和芳官同时被撵。

宝玉的丫环媚人消失之谜2 晴雯被撵真相


晴雯被撵,文中没有像茜雪被撵那样含含糊糊,第七十七回这样写的:

原来王夫人自那日着恼之后,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王夫人皆记在心中。

是有人向王夫人进了谗言,另外芳官和四儿被撵时,王夫人说了她们的罪状,这些罪状都是她们私下之语,外人不可能知道,因此这两人和晴雯的情况一样,是有人向王夫人告密。在揪出这些卑鄙小人之前,先来弄清楚这些人什么时候下的谗言。

这些人是平日里不断打小报告而酿成晴雯她们被撵吗?从文中看,不是这样的。第七十四回,大观园内邢夫人在大观园中捡到一个春意香袋,她派王善保家的交到王夫人手里。事情一下子闹大了,王夫人急怒攻心,王善保家的乘势告了晴雯一状,王夫人是什么反应呢?她居然不认识晴雯。如果平日里不断有人打小报告,王夫人一定会留意晴雯,怎么可能到抄拣大观园时还不认识晴雯。稍微想一下就能明白,这些人不会平日里不停打小报告的。试想,如果平日里老向王夫人打晴雯的小报告,而告不倒晴雯的话,后果相当严重。王夫人肯定和宝玉,和王熙凤说,甚至不小心泄漏给身边丫鬟,很容易就传进晴雯的耳朵里,晴雯知道了,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宝玉也不依啊,他们两下一对,打小报告的人无所遁形,从此就完蛋了。

所以这些人平日里隐忍不发,一旦瞅准时机,立即发出致命一击。对茜雪是这样,对晴雯他们三人同样如此,这些小人出手又准又狠,平日里等待时机,等到贾母和王夫人盛怒之时趁机进下谗言,这些谗言正好戳中贾母和王夫人的心事,人在这时往往就失去理智,哪会考虑其中是否有猫腻,而且下手非常快,根本不给被撵之人有辩白的机会。现在清楚了,这些人的告密就是在王夫人收到春意香袋,急怒攻心的这段时间。

告密的时间点清楚后,带出来一个疑问,当时枫露茶事件,其实不止茜雪,还有晴雯豆腐皮包子的事也牵扯在里面,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当时不把她一起整倒呢?要知道,晴雯在宝玉心中的地位一直是高过茜雪的,她早已成为有些人欲除之而后快的目标,为什么当时没有行动?为什么一定等到王夫人摆明了态度才行动呢?这个第二十六回有交代:

佳蕙点头想了一会,道:"可也怨不得,这个地方难站。就像昨儿老太太因宝玉病了这些日子,说跟着伏侍的这些人都辛苦了,如今身上好了,各处还完了愿,叫把跟着的人都按着等儿赏他们......可气晴雯,绮霰他们这几个,都算在上等里去,仗着老子娘的脸面,众人倒捧着他去。你说可气不可气?"

说晴雯仗着老子娘的脸面,似乎说不通,后文交代晴雯在荣国府里只有一个哥哥,她哥哥实在称不上有脸面的人,晴雯的依仗来自哪里?其实,如果仔细研究第七十七回,不难理解依仗从何而来:

这晴雯当日系赖大家用银子买的,那时晴雯才得十岁,尚未留头。因常跟赖嬷嬷进来,贾母见他生得伶俐标致,十分喜爱。故此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使唤,后来所以到了宝玉房里。

一开始晴雯跟着赖嬷嬷,她常跟在赖嬷嬷身边,可见赖嬷嬷非常喜欢她。贾母也很喜欢她,赖嬷嬷就孝敬给了贾母。晴雯和贾母关系应该是很好的,这些人如果向贾母诬告晴雯,凭着晴雯和贾母的关系,说不定贾母找晴雯对质,一对质不就现出原形了,弄不好晴雯没赶走,把自己给搭进去。

进了大观园,宝玉和丫鬟离开贾母身边,晴雯心直口快,心高气傲的毛病不改,给了那些小人大把的证据,他们还是隐忍着,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告到王夫人那里的话没有绝对的把握,晴雯不好意味着贾母没有眼光,而晴雯是赖嬷嬷孝敬给贾母的,这也意味的赖嬷嬷孝敬的东西不好,这可是对贾母和赖嬷嬷非常严重的指责。因此王夫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绝对不会轻率的处理晴雯。那些小人,最终等来了好机会,他们趁香袋一事搅得王夫人心智大乱之际,乘机告密,密告的内容触动王夫人的心事,彻底让王夫人失去理智,她不加详察,暴风疾雨般赶走了晴雯等三人。

密告的内容,晴雯临死说的清清楚楚:"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

说她勾引宝玉,是彻彻底底的诬告,因为这和王善保家的告状的内容完全是两回事,王善保家的说的是:"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

平日里,晴雯对王善保家的不够尊重,王善保家的趁这时候抱怨了两句,她针对的是晴雯的狂妄。不曾想王夫人听到"比别人标致"这句话,就和香袋一事联系起来了。认为晴雯有勾引宝玉的嫌疑,专门把晴雯叫过来训斥了一番,并发了狠话。

那些小人得到风声,听说王夫人发了大火,又打听到她对有人勾引宝玉这事最忌恨。立刻抓住机会诬告,陷害晴雯,来看看第七十七回她们诬告的内容:

一则为晴雯犹可,二则因竟有人指宝玉为由,说他大了,已解人事,都由屋里的丫头们不长进教习坏了。因这事更比晴雯一人较甚......

晴雯是第一个不能被容忍的,还有芳官,王夫人说出柳五儿一事作为罪状,这事知道的人不少,连二门的小厮都知道,不好弄清是谁告的密。能说明问题的,就是四儿被撵。到此时,宝玉周围潜伏的恶魔,再也无法隐藏他们的身份。四儿是个小丫鬟,不在核心竞争圈里。她在第二十一回出场了一次后,第二次提到她已经是第六十三回。在宝玉心中,根本没什么分量,像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丫鬟,怎么会被盯上呢?问题在于她说的一句话:

王夫人冷笑道:"这也是个不怕臊的。他背地里说的,同日生日就是夫妻。这可是你说的......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这个四儿见王夫人说着他素日和宝玉的私语,不禁红了脸,低头垂泪。

同日生日就是夫妻,想和宝玉做夫妻的丫鬟不少,但是可以想,可以做,绝不可以说。一旦说出来,由暗变明,立刻成为众矢之的。对有些人来说竞争对手能除掉一个是一个。四儿的被撵,就暴露出问题的实质。

曹雪芹塑造四儿这个角色,一共出场三次,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点出晴雯她们被撵的真相。在第六十三回,书中交代,为宝玉过生日的一共八个丫鬟:

袭人笑道:"你放心,我和晴雯、麝月、秋纹四个人,每人五钱银子,共是二两。芳官、碧痕、小燕、四儿四个人,每人三钱银子,他们有假的不算,共是三两二钱银子......"

四儿说同日生日是夫妻这句话,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在第六十三回众丫鬟为宝玉过生日时说的。当时在场听到夫妻说的丫鬟有八人,去掉晴雯和芳官,小燕呢?第六十回,她说过她的志向:

春燕笑道:"妈,你若安分守己,在这屋里长久了,自有许多的好处。我且告诉你句话:宝玉常说,将来这屋里的人,无论家里外头的,一应我们这些人,他都要回太太全放出去,与本人父母自便呢。你只说这一件可好不好?"他娘听说,喜的忙问:"这话果真?"春燕道:"谁可扯这谎作什么?"婆子听了,便念佛不绝。

小燕将自己的心事告诉她最亲的人,是真心话。私下诬告的嫌疑人只有袭人,麝月,秋纹和碧痕这四个丫鬟中的某几位。再来看,晴雯和芳官被撵后,受益最大的有谁?全书袭人、晴雯和麝月戏份最重,芳官呢,五十八回后异军突起,这四人是宝玉心中的四大。晴雯和芳官去后,受益最大的是袭人和麝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袭人已经被内定为姨娘,似乎她不必这么做,好像可以脱离嫌疑,如果袭人真这么想,那她一定早去领盒饭了。她只是有姨娘的待遇,王夫人的一句先混着,让她离梦寐以求的名分还差一步,一步之遥就是天和地的距离,没有名分就还是个丫鬟,所谓夜长梦多,变卦时刻会发生,同时给了待遇,更是让她成了众矢之的,她每时每刻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差错。更何况,挑选姨娘不完全由父母决定,在第七十二回赵姨娘要贾环讨彩霞一事上说的很明白:

每唆贾环去讨,一则贾环羞口难开,二则贾环也不大甚在意。

姨娘的人选不全由父母决定,儿子同样有重要的影响。宝玉喜欢哪个丫鬟,找父母去讨,父母不会不顾及宝玉的想法。而且祖母溺爱宝玉,宝玉偷偷求贾母出面,正如贾环的想法,不过是个丫鬟,在贾政心里分量不大,他不会犟着和贾母作对。因此袭人时时刻刻在警惕着,当初袭人死活不肯父母替她赎身,一心要得到姨娘的位置,当她看到晴雯和芳官得到宝玉的特别宠爱,威胁日甚一日,恐怕不会坐以待毙。

宝玉的丫环媚人消失之谜2 晴雯被撵真相


一番分析下来,袭人和麝月基本上被锁定了。秋纹和碧痕的可能性呢?晴雯三人被撵后,宝玉说了几句话:

宝玉道:"这也罢了。咱们私自顽话怎么也知道了?又没外人走风的,这可奇怪。"袭人道:"你有甚忌讳的,一时高兴了,你就不管有人无人了。我也曾使过眼色,也曾递过暗号,倒被那别人已知道了,你反不觉。"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

宝玉不解的第一件事,是他们的私下顽话,又没外人走风,怎么传到王夫人耳朵里,宝玉的疑问坐实了是宝玉房里丫鬟告的密。不解的第二件事,人人的不是王夫人知道,单不挑出袭人、麝月和秋纹。就这三人没有受到训斥,也就是说,除了晴雯三人被撵,其他人都被训斥了一番。碧痕在被训斥之列,她如果告密的话,王夫人怎么可能训斥她?秋纹和碧痕在第二十四回因红玉想接近宝玉,曾警告过红玉。她们两人对姨娘的位置有觊觎之心,但她们告密的可能性不大。袭人、晴雯、麝月和芳官是宝玉心中的四大,姨娘位置只有两个,明眼人早清楚她们四人的恶斗在所难免,秋纹和碧痕没法和四大相提并论,无论倒了哪两个,她们依然没有机会,秋纹和碧痕何必参和进去,坐收渔人之利才是最佳选择,她们最希望的是这四大斗的两败俱伤,她们来个渔翁得利。还有一个证据就是第七十八回一段话:

秋纹见这条红裤是晴雯手内针线,因叹道:"这条裤子以后收了罢,真是物件在人去了。"麝月忙也笑道:"这是晴雯的针线。"又叹道:"真真物在人亡了!"秋纹将麝月拉了一把,笑道:"这裤子配着松花色袄儿,石青靴子,越显出这靛青的头,雪白的脸来了。"

秋纹感伤了晴雯一番。对秋纹突然提及晴雯,麝月猝不及防,她显得有些慌乱。由此看出,秋纹的嫌疑比较小。

谁是告密者,宝玉已经有了答案,这从他接下来设法支走麝月和秋纹可以看出来:

宝玉......便止步道:"我要走一走,这怎么好?"麝月道:"大白日里,还怕什么?还怕丢了你不成!"因命两个小丫头跟着,"我们送了这些东西去再来。"宝玉道:"好姐姐,等一等我再去。"麝月道:"我们去了就来。两个人手里都有东西,倒像摆执事的,一个捧着文房四宝,一个捧着冠袍带履,成个什么样子。"宝玉听见,正中心怀,便让他两个去了。  他便带了两个小丫头到一石后,也不怎么样,只问他二人道:"自我去了,你袭人姐姐打发人瞧晴雯姐姐去了不曾?"

宝玉专门用了点计谋,不让麝月和秋纹发现他的意图是为了支走她们。支走她们,宝玉目的是向两个小丫鬟打听晴雯的情况。这不是舍近求远嘛,看晴雯的宋妈是袭人派去的,宋妈回来报告给的对象肯定是袭人和麝月这些大丫鬟。宝玉想知道具体情况,要不问宋妈,要不问袭人和麝月,怎么着也不该问两个小丫鬟,他问就问吧,还不能让麝月和秋纹知道,背着她们偷偷的问。在这之前,宝玉从未这么小心谨慎过。可见,宝玉已经完全不信任这几个人,对她们产生很大的戒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