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碧水藍天 守護綠色家園

——若爾蓋縣全面推進生態保護工作側記

■張良英

初春的高原,冰雪消融、風和日暖,在若爾蓋縣麥溪鄉洛賈瓊果河,一群群白色精靈翩翩而至,它們或盤旋嬉戲、或引吭高歌……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如今,行走在若爾蓋各地,蔚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美麗的草原讓人目不暇接。青山綠水的背後,是該縣一輪又一輪的生態治理和多措並舉切實加強生態資源保護建設、不斷提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的一系列努力。

生態管護一體化珍稀動物紛至沓來

近年來,若爾蓋縣委、縣政府致力於生態環境的改善,積極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推進生態管治護一體化,啟動編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方案,大力開展“減畜、種草、滅鼠、治沙、保水”五大行動,持續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工程,增加造林3.2萬畝,實施禁牧458萬畝、草畜平衡518.4萬畝。建立“圍欄封禁+”分類網格化和“沙變土、有機物、光伏治沙”新模式,投資1.64億元,實施川西北防沙治沙、生態脆弱區治理等工程,治理各類沙化草原3446.9公頃、恢復溼地6400公頃。

“自生態修復後,每年至少有1000餘隻天鵝在若爾蓋過冬。”麥溪鄉鄉長雍仲說,大天鵝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每年的10月中下旬,棲居西伯利亞的大天鵝就會陸續遷徙到若爾蓋縣麥溪鄉洛賈瓊果河短暫越冬。

除了美麗的大天鵝,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也在花湖安家。在距離麥溪鄉40多公里的花湖溼地保護區則是另一番景象,清澈見底的湖水中不知名的水草剛抽出嫩葉,蘆葦叢隨風搖曳,浮萍等水生物靜靜的漂浮在水面上,鳥兒在婉轉地啼鳴,此起彼伏,令人心曠神怡。

“因為珍稀,黑頸鶴對於環境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只有空氣質量夠清新、水質夠清潔、氣候適宜,黑頸鶴才會‘安家’。現在來保護區落腳‘安家’的鳥兒越來越多了,其中珍惜鳥類黑頸鶴的數量也是逐年在增加。”若爾蓋高原溼地管護員如科說道。被譽為“中國黑頸鶴之鄉”的若爾蓋,地處黃河、長江上游的四川、甘肅、青海結合部,素有黃河“蓄水池”之稱,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得這裡不僅成為中外遊客眼中的“雲端天堂”,同時也是鳥兒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巧用生態“加減法”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為了給珍稀野生動物營造更好的棲息繁衍環境,近年來,該縣巧用生態“加減法”,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做“加法”,擴湖補水恢復溼地。通過採取“治沙還溼”“種草還溼”“滅鼠還溼”“填溝還溼”“溼地生態效益補助試點”“溼地生態資源管護”等方式保護溼地生態系統。投入5968萬元用於溼地保護和恢復工程的實施,實施溝壑扎堵608處,恢復草坪7420公頃、保護沼澤溼地面積2759公頃;溼地沙漠化治理1374.6公頃;廢棄物清理1200公頃;鼠蟲害治理3003公頃;防風固沙、植被恢復99.6公頃;花湖湖泊面積由過去的215公頃擴大到現在的650公頃,水位較過去新增40—50釐米,恢復花湖溼地及周邊半溼沼澤幹沼澤892公頃。截至目前,若爾蓋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166570.6公頃,核心區面積64694.0公頃,緩衝區面積63576.6公頃,實驗區面積38300.0公頃。

做“減法”嚴守生態紅線。對凡是破壞草原溼地的行為,一律予以嚴懲。對在溼地保護區亂搭亂建的牧家樂、騎馬點,一律永久性關閉,減少人為破壞。同時還建立健全草原溼地旅遊環境專項整治長效機制,對破壞草原溼地的行為,實行責任倒查、問效追責制。若爾蓋溼地管理局專門聘請35名管護員,定期在溼地開展巡邏,禁止有人在保護區狩獵、捕撈、釣魚。

擴湖補水有效改善了溼地地下水循環狀況,低窪區域常年集水,對周邊泉眼恢復起到了積極作用,營造了最佳的泥炭發育環境,加之人為破壞現象的減少都給鳥兒們棲息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目前,若爾蓋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黑頸鶴種群數量已由過去的400只增加到了現在的1000餘隻。

群鶴起舞、天鵝戲水,鷹擊長空……藍天碧水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一步,該縣將堅定不移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在“綠色集聚”上下功夫,瞄準“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目標,全面治理、全域治理、全程治理,精心書寫“生態高顏值”答卷,描繪涵養生態文明新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