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武帝之三——,大刀闊斧,推行新政


西漢武帝之三——,大刀闊斧,推行新政

漢武帝劇照

劉徹的獨尊儒術、統一思想,順利推廣開後,他就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徹底改革。

劉徹首先是大力加強中央集權。這些措施中,最主要的是削弱丞相的權力。漢代的幾朝丞相都是開國功臣,如大名鼎鼎的蕭何,這些人權勢很大,有時甚至凌駕於皇權之上。劉徹就藉著許多功臣元老年邁亡故的時機,對朝中官員來一次大換血。先前頒佈的教育改革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已經形成了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劉徹打破傳統的出身等級等限制,任人為賢,重新建構了屬於皇帝個人的權力機構。而丞相則只被允許處理外廷,內廷的事都由劉徹親自掌握。這樣,丞相的權力就大大縮水了。

劉徹把大權都抓到手中,政令就能暢通實施了。他馬上又開始解決長期以來困擾漢朝幾代皇帝的諸侯王問題。他做了一件惠及後來所有封建王朝的大變動。公元前127年,他採用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就是以律法的形式詔令所有諸侯王,讓他們把土地分封給所有的子弟,恩澤所有後代。這樣諸侯國就越分越小,幾代之後,就都成了平頭百姓。這個方法徹底解決了長期以來諸侯王威脅中央朝廷的問題,實在是封建社會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影響深遠。

劉徹削藩成功後,又開始整治地方官員。這些人權力雖然不大,但直接與老百姓接觸,一旦有人營私舞弊、貪汙受賄,就會引起百姓不滿,造成社會不安定,同樣會影響皇權的穩固。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劉徹對漢初以來的監察制度實行改革。他把全國分成13個監察區,每區派一個刺史,刺史由皇帝的內廷直接管理。他們不處理地方上的一般事務,而是每年秋天巡遊郡國,專門檢查各地豪強和官吏等有無恃強凌弱、營私舞弊等行為,同時也推薦優秀的地方官直接到中央任職,他們其實就是皇帝的欽差大臣。這一措施限制了地方豪強的勢力,得到了普通官員和百姓的擁護。劉徹在政治改革的同時,還推出了許多新的經濟措施,加強經濟管理,打擊商人的不法行為,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首先,他改革貨幣制度,把鑄幣權收回中央專有。其次,他採納了經濟學家桑弘羊的建議,把影響國計民生的鹽、鐵、酒等商品都收歸國家專營,嚴禁商人參與。再次,他推行“平準”和“均輸”法。“平準令”就是隨時平抑物價;而“均輸令”則是針對農產品旺季和淡季價格不一的情況,為打擊商賈旺季囤積,淡季高價出售而設,從而保護了農民的利益。劉徹的經濟新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強富商的經濟擴張,保護了普通百姓的利益,增加了西漢政府的財政收入,從經濟上加強了中央集權。不過民間工商業受制,商品經濟停滯不發展,也是重農抑商政策的弊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