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少時只讀書中意,暮時才懂文中情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這世上的名家名文多不勝數,但讓人常讀常新,越讀越有感觸的散文,朱自清的《背影》可以算得上一篇。

還記得第一次讀到《背影》是在課文裡,當時只知道這是一篇很有名的散文,其他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印象。前幾年因為“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這一句話,讓這篇文章又一次出現在大眾的面前,成為了“我是你爸爸”的暗代語。

但當我再次讀到這篇文章時,是在我工作後,偶然翻到一本散文集,再次拾起了這篇文章。長大後再讀《背影》,我才發現好像從沒讀懂過,讓人又有了一份別樣的感悟。

《背影》:少時只讀書中意,暮時才懂文中情

經典的文章總是值得我們反覆閱讀,學習感悟。

《背影》是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腦海裡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臺爬上攀下時的背影。從平凡的事件中,感受到父親那深沉的愛,以及作者對父親的懷念與愧疚。

這篇文章為什麼這麼多年經久不衰?短短的幾十行字,卻是情深意重

散文的特點在於形散而神不散,這篇文章從祖母過世、與父親回家奔喪開始寫起,到處理喪事完畢,父親為我送行中的見聞為止,層層深入,看似寫的都是一些簡單小事,然而正是這些平實的小事將父親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讓我們感受到父親那深沉的愛。

除此之外,這篇散文的語言非常樸素典雅。全篇用了白描的手法,沒有特別華麗的辭藻,用簡單的字詞,樸素的語言,把父親的形象刻畫在我們腦海。

特別是那段父親穿過鐵路去買橘子的場景,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那蹣跚背影,不僅印刻在朱自清的心裡,也縈繞在我們的腦海裡。借作者的側面描寫,父親的情真意切的形象更是躍然紙上,平淡之中更見情深。

文字的力量就是即使跨越千年,共通的情感仍然讓人們一次又一次地感動。題目“背影”作為線索,更是貫穿了全文,讓讀者一次次被帶入於作者的情感世界。背影,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真切的關心,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兒子對於父親難以表達的情緒與愛意。

《背影》:少時只讀書中意,暮時才懂文中情

“背影”在文章中一共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境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第一次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第二次車站送別,作者對父親的“背影”做了具體的描繪。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後,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催人淚下。第四次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與文章開頭呼應,把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越長大,見的背影越多。好像孩子總是看著家長的背影慢慢長大的,而父母卻是看著孩子的背影漸漸遠去。第一次出去讀大學,第一次出去工作,一次一次離開家,也越來越遠離父母。想起我第一次出去工作,搬家時,父母各種不放心,還特地過來幫我。但最後也沒讓我送他們去車站,只是送到了門口。我站在樓道里看著他們一步步走下去,最後回頭又向我招招手,讓我快點進去,然後就這麼走了。

中國人的感情總是含蓄的,有話也不直說,有愛也不會表達,大家都只是用著自己的方式愛著對方。

朱自清筆下的父親,是人世間最平凡最普通的樣子,也是我們每個人身邊父親的模樣。他們不會說很多話,甚至經常說著一樣的話“多聯繫”,“多照顧自己”“要錢打個電話”;他們有時候很嚴厲,有時候也很囉嗦;有時候甚至可能在你做錯事的時候罵你幾句。但有一樣他們都愛著自己的子女,用自己的行動,默默地愛護著我們。

《背影》:少時只讀書中意,暮時才懂文中情

人世間的愛本來就是有不同的樣子的,但相似的是愛,無論是父女,還是母子,可能會有埋怨,會有爭吵,但出發點都是對彼此的愛。

年輕時,我們都是朱自清,對父親不理解,不耐煩,還覺得父親迂,說話不漂亮。他們對我們無限關切、過分憂慮,然而我們自以為已經長大了,甚至覺得自己太聰明瞭,對於他們的話總是不放在心上。長大後,開始自我責備,內疚與懷念過去。

網絡方便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成本,但網絡也好像讓我們彼此遙遠了。翻看著與家人的聊天記錄,無非就是“知道了”、“ 好的”等簡短的話語,視頻語音也從過去的半個多小時到了幾分鐘,可能我本來就是一個感情比較淡漠的人吧。我覺得我只要盡到了自己的本分,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是在完成任務,也像是在自我感動。每週的幾個電話,放假時經常回家陪家人,在各種節日的時候準備各種小驚喜,我曾自我感覺是個孝順的人。

但我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喜歡找藉口了,我太忙了,我不回來了,我沒事。我們留給對方的只有漸行漸遠的背影。

《背影》:少時只讀書中意,暮時才懂文中情

我媽告訴我:你不在的時候,你爸總是一個人聽你語音,像個小朋友一樣一個人笑。我們好像總是忘記了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們也是從孩子長成了父母,現在我們也長大了,他們卻漸漸衰老,變成了一個老小孩。我們太過年輕,總是想著父母還健在,趁年輕多賺錢,等有能力了再孝順家人,可是他們卻在我們看得見,看不見的時候慢慢老了,很有可能突然就走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古人早已告訴我們了,時間總是那麼過去的,不會等待你,父母也是。

這次疫情,讓很多人更加意識到家人的重要性,與家人相處的其實越來越少的。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次可能是成年以後與家人呆的最長的一段時間,心境也變化了很多,很多事情也看淡了很多。

人活著最重要的還是身體健康,沒有生命,夢想,金錢都是泡沫。然而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家永遠都是我們的避風港。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們能回的還是這個家裡,他們給你也許比你想象的還要多。

《背影》:少時只讀書中意,暮時才懂文中情

感情向來不是一個人單方面的付出,而是雙向的聯繫。我們不要總是嘴上感嘆,然後什麼都不做,到老了再開始愧疚,悔恨。不然最後也只能如朱自清一般,只能唏噓一句: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多陪陪家人,不要總是敷衍他們或是形式主義,他們也能感受到。多關心他們,在你能想到的各個方面,每年的體檢真的很重要,賺再多的錢也擋不住疾病,還有就是心理。社會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的出現,經濟的快速發展,也許帶來了更多物質上的富足,但也讓這些老年人的心理也受到不小的動盪,老年抑鬱的比例也在不斷上升,一些地方還產生了臨終關懷的服務。然而再好的服務也只是服務,他們需要的還是家人的關愛。

作為子女,千萬不要等到最後了一刻才開始後悔為什麼,在父母仍健在的時候多做一些什麼。工作再忙,也偶爾抽幾分鐘打個電話,路途再遠,別忘了多回家看看。

《背影》:少時只讀書中意,暮時才懂文中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