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是年轻人走向成功巅峰的唯一选择吗?还有第二条路吗

年轻人应该多吃苦,应该多多吃苦才是人生正路;没有回旋选择,是唯一选择;无论家庭条件多好,多么优秀,都应该这样做;让年轻人懂得吃苦是光荣的使命,不是可耻的下贱;让年轻人懂得吃苦是走向成功的起步,不是走向颓废的终点。请看——

他是我的发小,叫建静,自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一直到父母双亡,家里的家务活可以说没有独自干过一件。家庭条件可以说是全村最好的,父母都是双职工,能不好吗?

但有一样事情是他的污点——就是他的父亲在他二岁那年因公残废——下肢瘫痪,因此没有弟弟妹妹。

有过一次有妹妹的机会,他大姨家两个闺女,都很乖巧。说是让他母亲“二里挑一”,他母亲考察了一年——方方面面都考察了,连走路的姿势好看不好看都做了详细的记录。结果是一个都不入他母亲的法眼,“火眼金睛”的法眼,都不如他自己的宝贝儿子入他那“高不可攀”的法眼。这样一来,他母亲把他就不当掌上明珠了,简直当“小神仙”供奉了。

记得有一次,他的父亲实在是看不惯他母亲的做法了,就斗胆的叫儿子到地里挖一簸箕土回来,好和点泥把墙上的一个破洞补一补;要求不高,就为的是让儿子动动小手而已,就挖一簸箕而已。15岁的男孩子啊!

吃苦是年轻人走向成功巅峰的唯一选择吗?还有第二条路吗

儿子听话,拿上小铁锹往外就奔。他母亲不乐意了,与他父亲大吵一架,妥协的结果是必须跟在儿子后面做帮手,深怕累着、磕着、碰着。结果是他母亲把一簸箕土端到门口,才让儿子从门口那再端回去让坐在轮椅上的父亲看看儿子的能耐有多大,有多优秀!并把儿子大大夸奖了一番,说挖土的姿势不能说是全村同龄人里最好的,也是数一数二的,连村里干活最麻利的六秋儿都竖大拇指。他父亲知道实情后大骂:“不知道你要把孩子娇身冠养到什么程度?有好果子在后面吃呢!不信咱们走着瞧。”他是一个六十年代的大学生,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但因为行动不便又老婆的特别强势,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管不了那么多。

建静生活在“襁褓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到参加工作又是公务员,到结婚生子……一路顺风。

2016年,建静的父亲去世了。2017年,他母亲也去世了。随着二位“得力助手”的离开,他迷茫了;紧接着就是替别人做担保的银行贷款出问题了……一连串的打击使他彻底奔溃了。一气之下脑梗,走路都歪歪扭扭了。

还有一个伙计,与建静的情况类似,孩子都有了,在有退休金的父亲意外去世后没有一个月,想不开,自己去西天了。

这些事例说明:没有吃过苦的孩子,不懂得吃苦是什么滋味?心里承受能力极其有限,一旦遇到天不如意的困难就晕头晕脑了,分不清东南西北了,一时想不开往往会出问题,出大问题……

年轻人,吃点苦吧!不要挑肥拣瘦,不要朝三暮四;自己坑坑洼洼走出来的路踏实,是坚实水泥路更是钢铁长轨,像光芒万丈的太阳,会指引你迈过一道一道悬崖绝壁走向成功的巅峰。他人保护下的路就是棉花路,你们说对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