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廢都》:20世紀80年代逐利的背後,隱藏著精神道德的丟失

最近又讀了一遍賈平凹先生的《廢都》,前幾日也從書中主人公的角度寫過幾篇文章。但是始終都沒有和大家討論到《廢都》中的這個“廢”字到底代表的是什麼意思?我們也都知道這部著作曾經也有過被塵封的日子,而且書中的語言用字以及精神內涵都曾在文學界引起過諸多爭議。如今,我們再讀這部書,看到更多的是20世紀80年代社會環境的變化對人與物產生的深遠影響。也會更清晰地去思考《廢都》的精神內核是什麼?以及它所帶給我們當代人的意義。

《廢都》以古都西京城為故事的誕生點,以大作家莊之蝶在世俗中的情與愛,人與事為塑造點。雖然在情節 比較平穩,沒有太多的大起大落,但是緩和別緻的文字中留給的是讀者思考的空間與時間。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被安排上了自己的歸宿,就連那頭有思想的牛在我看來也是相當重要的角色。故事的結尾也大都指向了那個“悲”字,而這悲劇的來源正與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廢”字息息相關。

賈平凹《廢都》:20世紀80年代逐利的背後,隱藏著精神道德的丟失

20世紀80年代是我國社會發展改革的關鍵節點,搞好經濟發展,讓國民走上富裕的道路是整個國家的大方向。原有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也逐步的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靠攏。沿海的南方地區,做生意成為許多人的追求目標。這種商品經濟的意識直接傳入到內陸,影響著各行各業。文學創作雖說是個特別的行業,但其也受到了商品意識的影響。原有的與政治掛靠的作品,開始考慮讀者的市場。這一點我們在《廢都》中可以讀到,莊之蝶家的書店由洪江管理,而他經常去進一些市場歡迎但非正版的書來銷售。另外,莊之蝶作為西京城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書中提到城裡有大量的店鋪牌匾都是他題的字,還有為假農藥廠寫宣傳稿。作為文學家他的這些行為表現就是被社會商品意識影響的結果。市場經濟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人們開始更多的注重名與利而逐漸失去了一些原有的精神內涵。

賈平凹《廢都》:20世紀80年代逐利的背後,隱藏著精神道德的丟失

在創作後記中賈平凹先生提到,自己多年的身體遭遇和父母生病以及官司糾纏的事情,讓他的心態和情緒都有了很多變化。提起《廢都》的出發點時,他提到一句話“物質主義的致愚和腐蝕,嚴重地影響著人的靈魂,這是與藝術精神格格不入的,我們得要作出文學的反抗,得要發現人的弱點和罪行”。也就是說人們對金錢的慾望直接淹沒了人的精神內心,整個社會都呈現著集體逐利的態度。社會的精神生態系統是有問題的,而《廢都》就是來揭示這些問題,引起人們的對自己和社會的思考。

整體而言,這部書的創作是在作者和社會環境產生大變化的背景下進行的。用西京城四大名人尤其是莊之蝶的故事,來告訴讀者那個時代追的是什麼?而失去的又是什麼?這失去的正是現在所要注重的。

賈平凹《廢都》:20世紀80年代逐利的背後,隱藏著精神道德的丟失

內心精神與原則的缺失

在我看來《廢都》更多是以知識分子為代表,關注的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對個人內在精神的影響。社會大環境是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不斷變化的,不同的時期都有著不同的社會發展目標。而這些目標的結果,最終會一一體現在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這樣的外在環境變化,是我們在追求更高層次發展時的必經過程,也是個人難以控制的。

內在精神方面就不一樣了,它是可控的因素,雖然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但是主動權依舊在自我手中。閱讀《廢都》一書,看完莊之蝶等人的一生,我們會發現在20世界80年代裡人們在追求物質的過程中,丟掉了更多的精神追求。

《廢都》中有兩類人,一類是以莊之蝶為首的知識分子;另一類則是這些人的女性家屬。全書透過男人看精神,透過女人看道德。莊之蝶是西京城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在城中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狀態。他的文學作品受人追捧,他的文字掛在了各種有名的店鋪裡。在中國傳統的思想觀念裡,知識分子是一眾令人尊重的群體,他們思想獨立、精神自由,常常不以世俗來束縛自己。但是在《廢都》中,一個社會環境變化的時期內,我們所看到的知識分子完全是另一個狀態。莊之蝶為人寫牌匾、寫宣傳稿來賺錢,其他人開歌舞團,搗騰字畫,原來在普通人心中比較純潔的行業與群體都被金錢意識所埋沒。

賈平凹《廢都》:20世紀80年代逐利的背後,隱藏著精神道德的丟失

在書中莊之蝶就是一個傳統文人的代表,從潼關來西京城就是為了實現他自己心中那一抹的文人精神。前期他用自己的好作品,征服了社會與讀者,使他名聲大噪。但當他處在一種社會發展交替的環境中時,明顯有些力不從心。他也想盡全力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但直到人生的最後都沒有完成。他骨子裡的文人精神,被社會中所謂的“欲”包圍了,他無法跳脫出來,一步步陷入其中。直到家道敗落,癱倒在人來人往的車站中。

莊之蝶是作為知識分子的代表,他用一出悲劇告訴人們追求慾望的過程中,精神是如何失去的。人們追求物質與經濟發展,是人類社會中應有的進程。但在這個過程中,在前期有一些影響是不可避免的。賈平凹先生正是看到了,在崇尚經濟發展的社會中,知識分子是如何失去自我,丟掉高雅的。他用《廢都》來警醒知識分子和其他人群,經濟社會中不能在慾望中逐漸頹廢。


賈平凹《廢都》:20世紀80年代逐利的背後,隱藏著精神道德的丟失

女性傳統道德之美的缺失

《廢都》中女性形象也都很經典,牛月清、唐宛兒、柳月等人在作者筆下都充滿了各自的特點讓讀者印象深刻。中國女性,在過往的歷史中都會給人一種傳統之美。她們謙遜的遵守著,老祖宗與家族的規矩,承擔著作為一個女性的在家庭角色中的責任。在崇尚經濟的發展大潮中,傳統女性的道德之美自然也受到了衝擊。牛月清作為莊之蝶的妻子,她在書中的形象就是一個完美的傳統女性。她善良、賢惠,一心操持家中的事務,好讓莊之蝶全身心的投入到他的文學創作中。

賈平凹《廢都》:20世紀80年代逐利的背後,隱藏著精神道德的丟失

在她的心中家庭與丈夫就是她的人生重點,但丈夫出軌的事情最後還是讓她想不通為什麼。她認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不應該得到那樣的結果。在小說的後期,牛月清離開莊之蝶,開始放下心中那些所謂的傳統美德,逐漸活得自我。在書中她曾說過,她很討厭,社會上那些畫上濃妝的姑娘,走路扭來扭去,看起來不太矜持的姑娘。但後來,她的生活態度與方向,也在逐漸的向那群人所靠攏。在牛月清之外,書中刻畫的某些女性,她們大膽、嫵媚,充滿風情,經常衝破思想束縛,在行為上比較出格。


賈平凹《廢都》:20世紀80年代逐利的背後,隱藏著精神道德的丟失

牛月清作為女性代表,她的存在象徵著中國幾千年來傳統女性的道德之美。即使社會上的其他女性與她格格不入,她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原則。但故事的最後,她放棄內心原有的想法,這種放棄來自於丈夫莊之蝶對她在情感上的傷害。這種傷害直接打破了,她對傳統道德的信任,而莊之蝶又是在經濟變革的衝擊下失去的自我。牛月清在婚姻中的失敗,從女性的角度而言就是經濟社會中對女性傳統價值觀和內在道德觀念的衝擊。在以牛月清為代表的的一群人心中,原來堅固婚姻的利器,卻最終敗下陣來。這是時代意識變遷中的必然現象,也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

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們處於追求經濟發展的高速時期。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陸到處都瀰漫著“金錢與慾望”。原有的社會發展模式被暫停,新的模式帶來成果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這種影響更多的存在於人的內心世界,即精神與價值觀念。賈平凹先生用《廢都》這部書,採用突破性的描寫方式,來告誡人們在追求經濟的同時也不能忘記精神建設。簡而言之,無論處於何種時代,一定要注重“內外兼修”的個人、社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