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尘土飞扬”到“花园样板” 海南环保执法倒逼搅拌站转型升级

“以前进场检查,到处尘土飞扬,地面上都是污水感觉无从下脚。现在再过去看,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变化实在太大了”,3月30日,提到临高县高银混凝土搅拌站和儋州强力混凝土搅拌站,海南省生态环境厅行政执法局副局长伍荣感慨的说。


从“尘土飞扬”到“花园样板” 海南环保执法倒逼搅拌站转型升级


曾几何时,粉尘是搅拌站项目最大的污染源,也是搅拌站项目环境违法最突出的问题。如何通过环保执法倒逼搅拌企业自我提升,从而良性引导企业进行封闭式、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最大限度的减少粉尘污染、杜绝环境违法行为,这成了环境执法工作者重点探索方向。


从“尘土飞扬”到“花园样板” 海南环保执法倒逼搅拌站转型升级


源头防范:科学编制环评报告


临高县高银混凝土搅拌站就是环保部门主动引导企业进行规范化建设的缩影。


据了解,早在企业建设之前,原临高县生态环境保护局长曾红流便结合浙江考察先进企业经历和当下搅拌站的环保新要求,建议公司按封闭式标准建设,最大限度的减少粉尘污染。同时做好生产废水收集沉降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堆放处置和危险废弃物收集贮存处置。


高银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公司搅拌项目建设充分采纳环保部门建议,首先认真学习全国搅拌站行业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会同环评报告编制单位在多次征询专家意见、多次修改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正式环评报告,经临高县生态环境部门批复后,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动工建设”。


“项目建设初期,按建设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管理要求,临高县环境监察部门对项目落实‘三同时’制度开展检查,督促指导企业严格按环评要求推进项目建设”, 临高县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说,通过环境执法倒逼企业自我提升,为规范行业环保建设打下基础。


项目建设过程中,海南高银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也多次与原临高县生态环境保护局、编制单位进行沟通交流,不折不扣的完成环评建设要求。


在项目投入试生产后,针对现场环保执法发现的部分作业区废水直排、危废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临高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督促企业采取整改措施,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规范化建设,确保达标排放。


环保高压:执法检查促整改


实践中,如何既能保持环保高压态势、不放松对企业的环保监管,又能帮扶企业按照环保要求进行转型升级?记者在儋州强力混凝土搅拌站找到了答案。


据介绍,该公司曾在生产过程中疏于环保管理,2018年8月在省执法总队组织开展的交叉执法大行动中,经检查发现该公司存在环保设施不健全,生产线密封不到位,生产废水回收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儋州市生态环境局依法依规对企业下达了责令整改违法行为通知书,要求企业按时完成整改。


“依法加强环保执法监管,无形中给企业施加了压力”,儋州市生态环境局监察支队长黄汉国说,从本着规范企业行业标准出发,环保部门立即对企业采取系列措施,督促企业及时整改。


据介绍,在环保高压督促的同时,儋州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普法培训等方式,不断加强对企业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增强企业的守法行为。


“罚款不是目的,随着环保新要求的提高,通过环保高压倒逼企业按照环保要求进行规范化建设,引导企业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排放”, 黄汉国说。


主动引导:对标省外先进企业


记者在儋州强力混凝土搅拌站看到,这里道路干净卫生、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整个场区整洁有序,堪称搅拌站的“花园样板”。如果不是泥罐车时不时的进出穿行,很难想到这里竟然是个混凝土搅拌企业所在地。


为正确引导企业向行业标杆企业方向发展,儋州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帮扶企业联系省外同行标杆企业到实地考察学习,开拓企业眼界,增强企业的信心。通过多方助力,主动引导企业决心向环保标杆企业的方向来打造。


据介绍,自2018年底,企业开始进入全面整改。首先,重新选址并认真做好环评前期规划;其次,加大对环保经费的投入,在新建工作中共投入环保资金1300余万元。


“公司实施骨料仓和生产线全封闭。对堆放4万方左右的砂石骨料仓采用钢结构设计,实现了绿色全封闭;对2条混凝土生产线包括皮带走廊实现了生产线全封闭,在全封闭厂房内配套安装雾状洒水喷淋系统和安装隔音棉噪音控制系统,总投资达到800万元”, 强力公司企业负责人介绍。


对于环保执法倒逼搅拌企业自我提升,海南省生态环境厅行政执法局长叶红春说,“环保部门通过工作方式的转变,主动帮扶企业按照环保标准进行自我提升、转型升级,从源头进行防范,引导企业依法排污,推进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这是今后环境执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一环”。

孙秀英


从“尘土飞扬”到“花园样板” 海南环保执法倒逼搅拌站转型升级



审核:何维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