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艾灸身體的這幾面“擋風牆”

《黃帝內經》上講:“風者,百病之始也。”我們的古人很早就發現,風邪是影響身體健康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像頭痛、面癱、蕁麻疹、關節疼痛等疾病都與風邪的入侵有極大的關聯。

從風邪的來源來說,又分為內風和外風。外風的話很好理解,就是平時我們在外界環境感受到的風,就比如電風扇吹的風,空調的風,冬天的西北風等等,很多人可能會忽略,實際上風邪是不分季節的,春夏秋冬都會傷人。最明顯的症狀就比如頭痛、感冒、鼻塞等等都是風邪引起的。

學會艾灸身體的這幾面“擋風牆”


而內風的話主要是我們臟腑功能失調,比如說“善行、善變”的風疹、蕁麻疹,有“風盛則動”的眩暈、震顫、頭頸僵痛、口眼歪斜以及四肢抽搐、多動,還有容易向上、向外發散咽癢咳嗽等都是內風引起的。

風為百病之長,意思是說風邪入侵可以引發很多種疾病,對我們健康的威脅特別大。夏季氣候炎熱,人們喜歡躲在屋子裡吹空調,如果沒有注意添加衣物,非常容易感冒。因此我們一定要做好防範措施,保護好我們身體的6面擋風牆,提升我們身體的免疫力。

頭部的“擋風牆”

1,翳 風 穴

學會艾灸身體的這幾面“擋風牆”


位置:在耳垂後方,凹陷處。

翳風穴是人體第一面擋風牆,是因為當外界有風寒入侵的時候,首先就是從翳風穴進入的;而刺激該穴可瀉三焦之火,是祛風的要穴。本穴可疏通少陽經脈之氣,有清熱散結、活絡止痛的功用。

艾灸翳風穴,能緩解因風邪引起的各種頭面五官疾患,如臉腫、口眼歪斜、牙痛、耳鳴等。

2,風 池 穴

風池穴位於膽經上,此處也不可受風邪,否則會出現口苦、目眩等不適症狀。

學會艾灸身體的這幾面“擋風牆”


位置:與風府穴相平,在後腦勺、後枕部兩側入髮際一寸的凹陷中。

如果風寒已經入侵身體,這個時候就會進入我們身體的第二道防線,就是膽經上的這個風池穴。中醫講“頭目風池主”,所以風邪侵犯人體,多上頭面,風池就像一條護城河一樣,起到“擋風”的作用。

經常艾灸風池穴,有行氣活血、醒腦開竅、昇陽補氣、改善顱內供血不足、促進大腦血液循環的功效。

3,風府穴

風府穴是保護大腦不受風邪襲擊侵擾的關隘。平常多按摩風府穴,可以刺激體內的陽氣。

學會艾灸身體的這幾面“擋風牆”


位置:在頸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

當風寒入侵身體,前面兩道防線都突破後,就會到達我們的風府穴,由風府穴來擔任這守關大將的重任。

風府穴最容易招致風邪,但治療和風有關的疾病,也是臨床經常選擇的穴位。風寒入侵頭部,引起的第一病症就是頭痛。而風府穴治療後腦勺頭痛效果最好。艾灸風府穴可以刺激體內的陽氣,因此是保護大腦不受風邪襲擊侵擾的關隘。

背上的“擋風牆”

1,風門穴

風門穴是風邪侵入人體的門戶,還是寒邪、溼邪、熱邪侵犯人體的入口。刺激風門穴不但能驅散風寒,還能使人體重新獲得抵禦風邪的能力。

學會艾灸身體的這幾面“擋風牆”


位置: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中醫認為,寒最容易入侵的地方就是頸部和背部,而風門正好是處於項背部,因此該穴是風邪侵入身體的門戶之一。

刺激風門穴不但能夠祛風散寒以解表,還可使人體重新獲得抵禦風寒外邪的能力。感冒雖不是病,但是會引發很多其他疾病,艾灸風門穴對於預防和治療都有不錯的效果。

2,秉風穴

秉即秉受,風指風邪,此穴位在易受風邪之處,所以名為秉風。刺激此穴位,可以散風活絡、振奮陽氣。

學會艾灸身體的這幾面“擋風牆”


位置:在肩胛骨岡上窩中央,天宗穴直上,舉臂有凹陷處。

艾灸秉風穴,可以集中身體的陽氣,猛攻經絡不通之處,將受到風寒而閉塞的經絡打通,並將風寒排出體外。由於秉風穴是四條經絡交會的地方,因此一旦打通,就會使四條經絡都受益,效果頗好。

腿上的“擋風牆”

風市穴

這個穴位為風邪的集結之處,邪風正風都在這裡聚集,就像一個雜貨市場,因此取名為“風市”。刺激風市穴,可以使膽經的陽氣充足,進而調動整個身體的陽氣。

學會艾灸身體的這幾面“擋風牆”


位置:在大腿上,直立,雙手自然下垂於體側,中指尖所指之處就是風市穴。

艾灸或者敲打風市穴,就可以把人體的風鼓動起來,這個風是什麼呢?就是指膽經的生髮之氣。刺激風市穴,可以使膽經的陽氣充足,進而調動整個身體的陽氣,讓我們身體的免疫功能得到提升。作為第六道擋風牆,風市穴可以有效的把對身體有害的邪風擋在門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