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男孩頭被卡住,3歲女孩觸電身亡,家長需警惕

據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統計,全球每天有兩千多名兒童死於意外傷害,每年有數以千萬計受傷兒童就醫,往往留下終生殘疾。

在福建莆田某店鋪內一個四歲的小男孩在二樓閣樓玩耍時,不慎把頭伸入護欄內被卡住了,孩子哇哇大哭,接到報警的消防員迅速趕來,而很可笑的是一旁的爸爸卻在旁邊發朋友圈,那麼危險的事情家長居然心那麼大,看了讓人不禁心裡一震,估計得鋸開欄杆才能出得來。

4歲男孩頭被卡住,3歲女孩觸電身亡,家長需警惕

在貴陽,有個小女孩因為貪玩把腳伸進了一個圓臺形狀的小型手鼓裡邊,結果卡住了弄不下來,父母也是想盡了辦法都無果,結果請來了民警叔叔,三個民警經過近一小時的輪番上陣,把手鼓下部的一大塊木料給鋸掉,小女孩的腳掌才得以彎曲從手鼓裡邊退出來。這還是比較幸運的,受點皮外之苦,孩子平安無恙。

4歲男孩頭被卡住,3歲女孩觸電身亡,家長需警惕


4歲男孩頭被卡住,3歲女孩觸電身亡,家長需警惕

有些孩子卻沒那麼幸運了,在寧波有一個3歲的小女孩拿著鑰匙在牆上戳著玩,她看到牆上有一個洞,特別好奇,便把鑰匙插進了洞裡,等到家長髮現時,孩子已經沒了氣息,僅僅一分鐘,一分鐘的疏忽就奪走了這個弱小的生命。這個洞洞其實是通電的電插座,當鑰匙一插進去電流迅速通向身體,3歲的小女孩完全不知道電會吃人,不能碰。

4歲男孩頭被卡住,3歲女孩觸電身亡,家長需警惕

就在前不久,我家孩子的腳也被非洲鼓卡住了,哎,當真想不到孩子會把腳伸進鼓裡。當時急得我想把鼓給鋸開,奈何鼓皮太厚實了,還是得用智取。折騰了半個鍾,各種教他把腳板往前伸,蹬直再轉側方向,孩子學不會,孩子急得也是哇哇叫。

我心想能把腳伸進去,就一定有辦法出來的,最後我靈機一動,在他腳那邊抹了點爽身粉,熊孩子也玩起來了。幾分鐘又過去了,還是出不來。我又急匆匆地發信息求救,轉了個頭回來一看,熊孩子自己把腳弄出來了,還一邊做動作一邊描述他的腳是這樣這樣出來的。

4歲男孩頭被卡住,3歲女孩觸電身亡,家長需警惕

學齡前的孩子容易發生意外傷害,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好奇心特別強,又貪玩好動,見到什麼新鮮玩意都想摸一摸、碰一碰,但由於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認知能力欠缺,在沒有父母的有效照看下,孩子往往容易置自己於危險之中。


孩子為什麼會對各種洞洞、攀爬、丟東西等等感興趣呢?這是因為孩子進入了空間敏感期。他們開始以手、腳去探索空間,最早表現為爬、抓、移動物體等,稍大一點則喜歡爬高、旋轉、扔東西等等。

空間敏感期大概從0歲開始持續到6歲左右,呈螺旋式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不同的表現,而且對空間的探索的廣度、深度也是逐步遞進的。

4歲男孩頭被卡住,3歲女孩觸電身亡,家長需警惕

孩子進入空間敏感期,家長容易犯的三大錯誤:

1、家長總是要求保證家裡整齊乾淨,這也不讓孩子碰,那也不讓孩子碰,妨礙孩子自由探索。

2、家長認為孩子是在故意搗亂,跟大人作對,對孩子大聲呵斥,影響了親子關係,嚴重的還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

3、由於家長的大意疏忽,缺乏安全意識,沒有看管到位,導致孩子發生意外。

4歲男孩頭被卡住,3歲女孩觸電身亡,家長需警惕

孩子進入空間敏感期,建議家長們可以這麼做:

當孩子“搗蛋”時,家長不要以任何暴力、指責的方式去對待孩子,呵斥只會讓孩子暫時性的安靜下來,制止孩子的探索行為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影響孩子智能的發展,家長的暴力也會破壞親子關係。比較恰當的方式是跟孩子正面溝通、理解孩子的感受,用建議的方式去幫助孩子。

家長可以主動創造機會,跟孩子一塊做非破壞性的空間探索活動,做些建設性的活動,如讓孩子倒水、拿拖鞋、疊好書,去戶外拋球、接球,玩滑板車、踩單車等等。

在這裡提醒一點:家長要具備預見性,家中有安全隱患的物品要藏好,不要讓孩子拿去玩。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橙子育兒講堂,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