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像《天净沙·秋思》这种小令?

青莲解锋镝


很多的,你到书店找一本《元曲选》,再找一本《元曲大观》看看,里面很丰富。仅《天净沙》曲牌就有不少精品。

如白朴的《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白朴的《夏》“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帘。纱橱藤簟,玉人罗扇轻缣。”白朴的《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叶红草黄花。”白朴的《冬》:“一声画角樵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都写得很好,其中《秋》不弱于马致远的《秋思》, 因马致远将秋思写得十分悲凉,更符合古代文人悲秋之意,故更有名些。白朴的《秋.》因有欣赏的成分,才不是那么受追捧。我个人更喜欢这种积极昂扬的情调。徐再思的《水仙子 夜雨》,我也觉得不错“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王实甫的《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还有白朴的《沉醉东风 渔夫》:“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总之数量很多。曲和诗词不同,曲是用在戏曲中唱的,有许多语气化衬字,因此别的曲牌比起天净沙来,文字排列没那么紧凑,但相类似的曲还是很多的。


深圳郑海洲


白居易的《忆江南》

温庭筠的《望江南》


崇立一二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词曲作家马致远的一首名作,可以说是元曲中传唱度最高的作品之一了。后世许多诗人、文人、文艺评论家,都对这首散曲进行了高度的肯定,比如,周德清将其誉为“秋思之祖”,国学大师王国维更是称赞这首曲子“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这首散曲简短凝练,原文如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们可以看到,这首《天净沙·秋思》以最简单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无比萧瑟和凄美的意境图画,将那种彷徨无依的游子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非常容易激起读者的共鸣。

除了意境唯美之外,这首散曲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采用了白描和列锦的手法。

对于白描,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此处就不再多言了,而列锦,或许就比较陌生了。所谓列锦,其实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法,采用列锦时,全句都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者形容词,但是如果组合得当,也能起到写景、抒情等作用,有时候甚至更能加强情感。所以简单地说,列锦便是句子中没有动词,而是整句以名词的方式给出

你看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前三句,罗列了九种事物,可是却没有一个动词,而三句读下来,却很容易便让我们想象到了词人所要描写的感情和意境,从而带给人更唯美的感觉,集凝炼美、简约美、含蓄美、空灵美和意境美于一体,这便是列锦这种修辞手法的妙用


除了马致远之外,以列锦为主要修辞手法的散曲并不少见,最为著名的,或许便是白朴的几首《天净沙》,白朴有一套“春、夏、秋、冬”的《天净沙》,不妨作为例子,来看一下,先将原文列于下方:

《天净沙·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夏》: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jiān]。


《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冬》: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从这四首小令中,我们可以看到,“春”和“秋”列锦手法的使用,是比较突出的。

先来说《天净沙·春》这首曲子,此曲前三句多用名词,无一个动词,但是却处处能感受到动作和画面感,比如“阑干”、“楼阁”、“帘栊”,是不是读完之后,便会感觉有一个女子缓缓登上楼阁,倚靠在栏杆旁,放下帘幕,向远处眺望呢?这便是列锦的妙用,不用多说,便已经俱在笔下了。

而整首曲子,又犹如一幅泼墨山水画,只用了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一幅清新而又清丽的春景图,从远景入笔,进而写庭院中的美好景象,之后再宕开一笔,又写远处的“莺啼燕舞”、“小桥流水”,极具层次感和美感,带给人无穷的余味。

再来看《天净沙·秋》,这首小令更是多处使用列锦的手法,但是也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样,让人读完便感到画面感十足,另外,这首散曲中还多用色彩来呈现秋景,“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当真是五光十色,美不胜收,更增别致之感,这首散曲也非常著名,甚至被后世誉为能和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相媲美!

看了这么多,怎么样,列锦的手法你学会了吗?这些优美的散曲小令,你又更喜欢哪一首呢?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我是“读书分享与推荐”,欢迎和我一起了解好书、好剧、好文化!


读书分享与推荐


你好,谢谢提问。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字里行间的秋却没有刻意写秋思,画面感极强,每每读来都有一幅画面在脑中展现:昏黄落日下,独行的旅人,站在枯树下远眺家乡的方向静默,一匹瘦马低首側立在身边,树枝上寒鸦半啼……虽是无尽孤独寂寞却半点愁字未现。

这个提问,让我想到另有一首与它相似的《天净沙•秋》,作者是元朝的白朴。全文如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那也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太阳渐渐西沉,天边的晚霞逐渐消散,残留几分黯淡的色彩点缀天空。残阳下,远处宁静孤寂的村庄落寞孤寂,斜阳映下它长长的身影。炊烟袅袅飘起,只有佝偻在老树啼叫着。远处掠过一只孤雁更是秋凉无限。远处,青山含翠,溪水清泉,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摇曳着,正是一派浓浓的的秋景!

可惜我不是画家,无法勾勒出词人所描述的美好,中国文化和文字的魅力无不在他字里行间,令人折服!


冷月芳菲189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四大家马致远的代表作,该作描述的是一个浪迹天涯、潦倒落魄的游子,在萧瑟的秋天触景生情,慨叹自己凄楚命运,表达词人思乡之情。全作虽短小精炼,貌似是各种名词堆砌,但细细品味,意境幽远,韵味无穷,其被后人号称“秋思之祖”。

先来说说什么是小令,小令盛行于五代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讲,小令是词的发源。可以通俗理解词中的短小者为小令,古人曾有过定义,少于58个字的词均可以归类为小令。小令的特点:语句凝练,多为描述性语句;具有较强的意境,能引起读者的深度共鸣。自五代开始至元曲盛行,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名篇名作,笔者列举一二,供参考。

其一: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与马致远的秋思之作一字之差,描写季节背景与通篇结构别无二致,但从意境上看相去甚远,一改“秋思”篇的萧索、寂寥,反而凸显了秋天的清爽、平和。较之“秋思”,笔者更为推崇白朴之篇,此篇格局更大,意境更深,脱离了“伤春悲秋”的俗套,与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异曲同工之妙。常言道:不逞春光,不悲秋凉;云过无声,韵人方懂;落花不言,赏者自知。春秋也好,寒鸦昏鸦也罢,并无任何感性色彩,所谓的感性都是诗人自我夹带的人生况味和感悟。


其二:长相思·汴水流


长相思·汴水流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乐天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之一,通篇构思新颖奇巧。令笔者最为欣赏的是乐天先生在此作中手法老道运用回环复沓的句式,借水言恨,借山言愁,精妙勾勒了妇人思念远去未归爱人的欲说还休情愫,与此同时,此作中频用叠字叠韵,句句押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就自然形成了一种行云流水之致,造就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其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易安先生如梦令传世之作有二,其一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其二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若论文学艺术成就,笔者认为当属此篇。全词篇幅精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轻灵新巧。词人以花自喻,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词尾“绿肥红瘦”实乃神来之笔,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朗格拉日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

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天净沙,曲牌名,

《太平乐府》注“越调”,

用于剧曲、散曲套数和小令,

是小令、套曲兼用曲牌。

此调源于宋金词调。因无名氏

曲有“塞上清秋早寒”句,

故又名“塞上秋”。

根据隋树森《全元散曲》

以及郑因百《北曲新谱》、

任讷《散曲概论》,

统计得《天净沙》曲

共一百零七首,

名列一百五十八个曲牌

(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曲)

的第十三位。可见,

天净沙是元曲惯用的曲牌。

典范作品

金·商政叔

《天净沙·寒梅清秀谁知》

《天净沙·剡溪媚压群芳》

《天净沙·野桥当日谁栽》

《天净沙·雪飞柳絮梨花》

元·吕止庵

《天净沙·为董针姑作》

《天净沙·夜深时独绣罗鞋》

《天净沙·海棠轻染胭脂》

《天净沙·玉纤屈损春葱》

《天净沙·冷清清独守兰房》

元·严忠济

《天净沙·宁可少活十年》

元·王和卿

《天净沙·咏秃》

元·关汉卿

《天净沙·平生肥马轻裘》

元·白朴

《天净沙·春》

《天净沙·夏》

《天净沙·秋》

《天净沙·冬》

元·王修甫

《天净沙·正欢娱阻隔欢娱》

元·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等优秀作品。



钟灵毓秀业有成


中国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元曲。

涌现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有小令、散套两种。

一,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分析小令“天净沙”的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属北曲越调。全曲共五句二十八字,除第四句为四字句,其他一、二、三、五句每句六字。其中第一、二、五句平仄完全相同。此调主要有两种格式,均要求句句押韵。

马致远的这首小令,在内容上浅显易懂,强烈表达了游子羁旅漂泊的悲伤。历来被人推崇的是,前三句,通过九组名词,白描出一幅冷峭、瘦寒的悲秋图,为后面的残阳如血、天涯断魂做了无以复加的铺垫,表现出一种肃杀、凄美、怆然。

用几组名词并列,勾勒境界,在唐诗中已经出现,尤以晚唐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为佳。梅尧臣曾高度评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这个标准来评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曲牌格式是:

△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

△平△仄,

△平△仄平平。(“△” 为可平可仄)

二,白朴的《天净沙·秋》、乔吉的《天净沙·即事》赏析

在以“天净沙”为曲牌的小令中,能与马致远媲美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秋》、乔吉的《天净沙·即事》。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与《秋思》不同的是,这首小令的后半部分,有一抹亮丽的色彩,风格也由原来的萧瑟、孤寂,变为清新、明丽。

《天净沙·即事》·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小令描写阳春之时,莺飞燕舞,花柳相悦。真真(代指美女)风韵绰约,娇嫩可人,举止清雅。

最为称道的是,整首小令,全用叠字,白描意境,却没有重复、呆板之嫌。

总之,白朴的《天净沙·秋》、乔吉的《天净沙·即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相比,还是略逊一筹。《天净沙·秋思》,称为“秋思之祖”,实为千古绝唱,后无来者。


西出阳关坐看云起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

都到心头。


闽G-71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小阁文学


多了,比较出名的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