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张飞的粗中有细表现在哪里?

爱旅剪影


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张飞的粗中有细从怒鞭督邮就可以看出来,把督邮从馆驿中拖出来后,绑在马桩上,攀下柳条鞭打。如果张飞真的要想打死或者打伤督邮的话,完全可以选择拳头或者其他器械,仅仅选用只能带来疼痛而无具体伤害的柳条,可见是动了心思的。

其次,张飞貌似粗鲁但是非常善于学习,比如义释严颜一节。先是怒目咬牙大叱,然后见严颜声音雄壮,回嗔作喜,喝退左右,亲解其缚,取衣衣之等等,这些曹操、诸葛亮和刘备等善于使用的套路,张飞见过,并且学的有模有样。

再有,诸葛亮、法正等准备让刘备称帝,刘备不敢应承,退而求其次要做汉中王时,张飞把握时机的能力非常好,这时候跳出来,意思问有谁不服。这个情节可以看出,张飞情商不低,知道扮演什么角色。

还有,张飞斗张郃,他既然利用别人认为自己拥有的弱点——酗酒,来引诱张郃。这个心思可是拐着弯弯绕的,诸葛亮的空城计同样是抓住司马懿知道自己平生谨慎而采取的措施。

当然,长坂坡用树枝扫起尘土,然后也算是玩了一把空城计,不过后来把桥给断了。正如刘备所说,细的还不够。

总之,可以说粗中有细是小说中张飞一直拥有的特点。尤其善于学习,这本身就是粗中有细的表现。


中原一条虫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粗中有细有多处表现:



在交战中,多次靠计策,生擒对手或战胜对手。比如,在刘备第二次占领徐州后,刘岱、王忠进攻徐州,结果王忠被擒,刘岱避战,张飞,张飞故意酒醉毒打军士,骗得军士向刘岱报送劫寨的假消息,引诱刘岱劫寨,一举生擒刘岱;在进取益州的时候,张飞义释严颜,面对颜彦固守不出,又是通过释放假情报,引得严颜出城一举擒获,此战不仅夺取巴郡,还为刘备收了一员大将。



在瓦口隘,张翼德大战张郃更体现张飞粗中有细,开始张飞又是故技重施,通过饮酒,骗得张郃劫寨,击败张郃。之后,更在张郃诈败之时,将计就计,设下伏兵,再败张郃。面对连日攻不下的瓦口关,张飞与魏延巡山,从几名
百姓身上,发现了绕道瓦口关的背后的小道,奇袭夺取了瓦口关。此战计中有计,比之前用计又高明不少,可见张飞也是在不断进步。

此外,张飞粗中有细,还表现在对庞统态度 ,面对庞统衙中高卧,终日饮酒取乐,张飞不禁暴怒,但见到庞统将百余日所积公务,须臾而决。不仅没有处罚庞统,还向刘备推荐庞统。如果没有粗中有细,见到庞统,早就一刀砍了过去。


在长坂坡,张飞一声吼,喝退曹操百万兵,但是也要看到张飞在曹兵到来前,让自己的二十多名骑兵在马背上绑上树枝,来回奔跑,以为疑病,可以说成就长坂坡张飞英明的,既有其勇,也有其智。



张飞多次用计,粗中有细,屡建奇功,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利用自己的缺点,因巧施计,不断取得成功。自知者明,这点上张飞无疑要胜过兄长关羽了。


一壶清茗品春秋


张飞在长板坡布下的疑兵阵,吓退曹操几十万大军,就是他粗中有细的表现!

刘备襄阳兵败,他率领三千军队携十万多老百姓往江陵是缓慢的前行。曹操几十万追上了,赵云为了救刘备的儿子阿斗(刘禅),在曹操的大军中是杀个七进七出。赵云是怀里抱着阿斗,冲出了曹军的包围。但是曹操的大将文聘是在后面紧追不舍,曹操的军队在长板坡的小桥上被横枪立马的张飞给拦住了。张飞让手下的二十多个士兵把树枝都绑在马尾巴上,在桥后的树林里是反复来回奔跑,是把树林里弄得尘土飞扬。

张飞是骑着乌追马手持丈八蛇矛站在小桥上,这时曹操的大将文聘、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都到了,看见张飞身后的树林里尘土飞杨,都以为是诸葛亮埋伏好军队,不敢前进。这时有士兵报告给曹操,曹操是跃马来到军前。张飞看到军青罗伞盖、主帅旌旗到,知道是曹操来了。于是大喝一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这时,曹操身边的将军夏侯杰吓的肝胆具裂,吓死了从马上摔了下来。曹操听关羽说过张飞:*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样*。曹操也吓得拨马就跑,于是这些将军们和军队都跟着曹操一齐往西奔跑撤退了。

张飞是全身而退,刘备也因此躲过曹操大军的追杀。张飞让士兵们把树枝绑在马尾巴上,来回的在树林里奔跑,弄得是尘土飞杨,这个*疑兵阵*吓退了曹操的几十万大军,救了刘备的几千军队,不然的话刘备得全军覆灭。


隐者康司马


张飞进西川——义释严颜,兵不血刃的故事能提现出张飞粗中有细。 张飞平定了江郡,但他对江郡太守严颜仍余怒未息。他下令将被擒的严颜押入他的帅府大厅,他自己事先高坐案上,只等着严颜进来,便狠狠的消泄心中怒火。 严颜被五花大绑,推了进来,他怒视高高在上的张飞一眼,却不肯下跪拜上。张飞非常愤怒,咬牙切齿道:“我张翼德到此,你敢不投降,更敢抗拒,你可知罪?” 严颜面不改容,大声厉斥道:“你们无义、侵我州郡,我力抗强虏,何罪之有。”张飞怒道:“你不怕我将你斩成十八截么?识趣的话赶紧跪下投降。” 严颜哈哈大笑道:“莽匹夫,你可知在我心中,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的人。”张飞厉声暴喝道:“刀斧手,将此老匹夫推出去,斩他一百零八刀。” 张飞但见严颜毫无惧色,神态从容,不似受死,倒似赴宴,暗道:“倒与我张飞有几分相似”。他不禁回嗔生喜,忽地放软口气,喝令刀斧手退出。 然后张飞又走下台阶,亲手替严颜松绑,再将他扶上自己的座椅,俯身垂首,向严颜拜道:“张飞冒犯虎威,请不要介意,将军降与不降,我均放你离去便是” 严颜见状,不由一怔,道:“你真肯放我生离江郡?”张飞决然说道:“放!不但放,且送赠黄金百两,以便将军安享晚年。”说罢,张飞果然令军士捧出黄金十锭,每锭十两,足一百两,双手捧呈严颜。 严颜心中感动,终于长叹一声,慨然说道:“将军恩义,令人感佩,但我无功不受赏,留待为将军建功之后,才敢领受。” 张飞一听,不由大喜道:“严将军肯为我效力,同辅我义兄得成大业,妙之极了,百两黄金,便权作张飞的见面礼吧。” 严颜见张飞意态甚诚,毫无虚伪,这才断然说道:“实不相瞒,从江郡到雒城各地关隘守军,皆受我统辖,感将军大义,无以为报,老夫愿为将军前锋,沿路将下属召唤出来,向将军降顺便是。” 严颜果然言出必行,他率领张飞的前锋部队三千兵马,一路向雒城挺进,沿途传话下去,守军兵将,多半心悦诚服向张飞降顺。 张飞有严颜相助,一路上进展十分神速,而且兵不血刃,根本没有受任何阻延。


青山旧时雨


张飞平定了江郡,但他对江郡太守严颜仍余怒未息。他下令将被擒的严颜押入他的帅府大厅,他自己事先高坐案上,只等着严颜进来,便狠狠的消泄心中怒火。

严颜被五花大绑,推了进来,他怒视高高在上的张飞一眼,却不肯下跪拜上。张飞非常愤怒,咬牙切齿道:“我张翼德到此,你敢不投降,更敢抗拒,你可知罪?”

严颜面不改容,大声厉斥道:“你们无义、侵我州郡,我力抗强虏,何罪之有。”张飞怒道:“你不怕我将你斩成十八截么?识趣的话赶紧跪下投降。”

严颜哈哈大笑道:“莽匹夫,你可知在我心中,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的人。”张飞厉声暴喝道:“刀斧手,将此老匹夫推出去,斩他一百零八刀。”

张飞但见严颜毫无惧色,神态从容,不似受死,倒似赴宴,暗道:“倒与我张飞有几分相似”。他不禁回嗔生喜,忽地放软口气,喝令刀斧手退出。

然后张飞又走下台阶,亲手替严颜松绑,再将他扶上自己的座椅,俯身垂首,向严颜拜道:“张飞冒犯虎威,请不要介意,将军降与不降,我均放你离去便是”

严颜见状,不由一怔,道:“你真肯放我生离江郡?”张飞决然说道:“放!不但放,且送赠黄金百两,以便将军安享晚年。”说罢,张飞果然令军士捧出黄金十锭,每锭十两,足一百两,双手捧呈严颜。

严颜心中感动,终于长叹一声,慨然说道:“将军恩义,令人感佩,但我无功不受赏,留待为将军建功之后,才敢领受。”

张飞一听,不由大喜道:“严将军肯为我效力,同辅我义兄得成大业,妙之极了,百两黄金,便权作张飞的见面礼吧。”

严颜见张飞意态甚诚,毫无虚伪,这才断然说道:“实不相瞒,从江郡到雒城各地关隘守军,皆受我统辖,感将军大义,无以为报,老夫愿为将军前锋,沿路将下属召唤出来,向将军降顺便是。”

严颜果然言出必行,他率领张飞的前锋部队三千兵马,一路向雒城挺进,沿途传话下去,守军兵将,多半心悦诚服向张飞降顺。

张飞有严颜相助,一路上进展十分神速,而且兵不血刃,根本没有受任何阻延。


天使的牙齿


考查对名著的基本熟悉程度,张飞是一个性格特征突出的英雄形象,粗中有细一要写出勇猛,二要写出缜密,做好的事例肯定是当阳桥头退曹军。第二题考查名著中人物的识记与个性理解,需要首先读过并对人物有准确理解才行。本题核心考查记忆能力。多读多记才是上策。


增鑫易学


一.从猛猛张飞形象谈起

我们一直称呼张飞为“猛张飞”,这实际上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而形成的“刻板效应”。罗贯中对他的外貌如是描写:“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在传统戏曲当中,《两将军》写的是张飞和马超挑灯夜战的故事,戏里的张飞一点也不逗乐,只有威风和鲁莽。但是,也有张飞是一张蝴蝶脸,很喜相,很可爱。他在许多戏里都是喜剧角色,所以这一张脸谱很适合表现他的性格。因此说张飞的形象被《三国演义》耽误了!

据明代卓尔昌《画髓元诠》记载,张飞不但喜欢画美人,书法上更是擅长草书。 《丹铅总录》中记载,涪陵有一刁斗铭,上面的铭文就是张飞所写。 而张飞所佩戴的刀以及立马铭上的字,也都是张飞所铭刻。元代画家吴镇曾作诗对张飞的书法进行了高度评价,说魏国的钟繇、吴国的皇象在书法上的造诣恐怕都难及张飞。 据传,张飞还会作诗赋,他迅游真多山时,有感而发,写下了《真多山游记》。虽说真伪难辨,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张飞作为三国时代的可爱武将,有着粗中有细的一面。

二.张飞形象立体化:粗中有细

张飞杀猪出身,从怒鞭邮督到“醉骗”张郃,可以看出性格的不断丰满,人物形象也越来越立体化了,不仅仅是猛张飞的形象,也有粗中有细的一面。

《三国演义》五十七回,庞统来拜见刘备,可是刘备却因为庞统长得比较丑,“心中亦不悦”,和孙权一样,刘备也是个看重仪表的领导。然后,刘备远远的把庞统发配到耒阳县担任县令,可是,庞统在耒阳县一百来天,整天喝酒,不理公事。消息传到刘备耳中,刘备大怒,于是命令张飞前往调查,还派了孙乾协助:“如有不公不法者,就便究问。恐于事有不明处,可以孙乾同去。”于是,当张飞前往耒阳县的时候,果然听从了孙乾的建议,没有急于捉拿庞统,而是看看庞统如何解释。庞统说,自己虽然喝酒,但是并没有耽误公事,并且当众表演,把一百多天积压的公务用半天的时间,就全部处理干净了。然后庞统得意的说:“所废之事何在!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一副视天下英雄如无物的自负之状。张飞看了大惊,马上离开审判席,向庞统道歉,并且文绉绉的说:“先生大才,小子失敬。吾当于兄长处极力举荐。”张飞回到荆州之后,在刘备面前大力称赞庞统如何如何了得,圆满的完成了任务。遥想当年三顾茅庐,张飞一开始比较反感刘备过分迁就诸葛亮,可是当博望坡孔明初次用兵之后,张飞就拜服不已。从此以后,张飞对待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士大夫,还是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猛张飞形象的变化,也就变得粗中有细了。

在《三国志》里有明确记载的“义释严颜”“智诲马超”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至少表现出:

其一,张飞绝对不像李逵一样,只会抡起两把斧头乱砍一顿,伤及无辜。他对于严颜、马超就是如此,恩怨分明、是非清晰,绝对是一个识大体、懂大局的人。

其二,他也是一个讲义气,识英雄的人,对待马超是如此设身处地,同样也懂得严颜之所以与他为敌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从而没有治他的罪,而是将他放了,并招入麾下。也可以看出张飞的细致一面。

后来出现的关于张飞的歇后语很多,其中有这么几条可以看出张飞粗中有细的性格: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潇韡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张飞,字翼德,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是刘备麾下五虎上将之一,他勇猛、鲁莽、嫉恶如仇,人们常常称他为“惹祸的太岁”、“好逞匹夫之勇”的大老粗,忽略了他粗中有细,颇善谋略的一面。《三国演义》中“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仿佛是诸葛亮的专利,但是张飞的眉头也是毫不含糊地皱过几皱的。先拿长板桥退曹兵一事来说吧,当时,张飞只有二十余人,面对曹操的百万大军,如果还不用计,恐怕他的嗓门再大,也难以抵挡曹操的百万大军。危急时刻,张飞不仅毫不慌张,而且还懂得布置这些兵马,让士兵在马尾上绑了树枝,在小树林里来回驰骋:“只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兵……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勒住马,不敢近前……”他看到这个计策凑了效之后,又怒喝几声,吓得夏侯杰肝胆俱裂,倒撞于马下,操回马便走,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逃。我想,如果不是张飞成功地运用了疑兵计,刘备或许会全军覆没于长板桥,更不会有以后的三国鼎立之势。 然后,我们再看看张翼德义释严颜这一回。张飞带领军马去取西川,来到巴郡城下。守城的大将严颜,据住城郭,不竖降旗,给急性子张飞来了个缓兵之计,并派了细作隐藏在张飞的军中,打探消息。张飞识破了严颜的诡计之后,并没有发怒和杀人,而是将计就计,利用细作传送假消息:“趁三更明月,拔寨而起,人衔枚,马去铃,悄悄走小路过关……”私下里则令兵士扮成自己的模样走在前面,当严颜领着军马抢夺车仗的时候,趁机杀将出来,生擒了严颜,让严颜输得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为他带路,畅通无阻地入了西川,令诸葛军师也吃了一惊,表扬他说:“翼德亦能用计耳。” 面对易守难攻的瓦口隘,无论张飞怎么叫骂,张颌只是不出,相持了五十多天之后,张飞又把眉头皱了一皱,心生一计。他令军士扎下营寨,终日饮酒取乐,酒醉之后坐于山前辱骂,张颌以为张飞轻敌,没有防备,就在一个月色微明的夜晚,引军从山侧而下,偷偷地来到了张飞的帐前,看到张飞大明灯烛,正在帐中饮酒,骤马来到面前,一枪刺倒,才发现是个草人。聪明的张飞引军从帐后冲了出来,挺矛跃马直取张颌,把张颌打得落花流水,成功地占领了要塞瓦口隘。让人忍不住为他的妙计拍手叫好。三国演义》中“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仿佛是诸葛亮的专利,但是张飞的眉头也是毫不含糊地皱过几皱的。先拿长板桥退曹兵一事来说吧,当时,张飞只有二十余人,面对曹操的百万大军,如果还不用计,恐怕他的嗓门再大,也难以抵挡曹操的百万大军。危急时刻,张飞不仅毫不慌张,而且还懂得布置这些兵马,让士兵在马尾上绑了树枝,在小树林里来回驰骋:“只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兵……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勒住马,不敢近前……”他看到这个计策凑了效之后,又怒喝几声,吓得夏侯杰肝胆俱裂,倒撞于马下,操回马便走,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逃。我想,如果不是张飞成功地运用了疑兵计,刘备或许会全军覆没于长板桥,更不会有以后的三国鼎立之势。 然后,我们再看看张翼德义释严颜这一回。张飞带领军马去取西川,来到巴郡城下。守城的大将严颜,据住城郭,不竖降旗,给急性子张飞来了个缓兵之计,并派了细作隐藏在张飞的军中,打探消息。张飞识破了严颜的诡计之后,并没有发怒和杀人,而是将计就计,利用细作传送假消息:“趁三更明月,拔寨而起,人衔枚,马去铃,悄悄走小路过关……”私下里则令兵士扮成自己的模样走在前面,当严颜领着军马抢夺车仗的时候,趁机杀将出来,生擒了严颜,让严颜输得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为他带路,畅通无阻地入了西川,令诸葛军师也吃了一惊,表扬他说:“翼德亦能用计耳。” 面对易守难攻的瓦口隘,无论张飞怎么叫骂,张颌只是不出,相持了五十多天之后,张飞又把眉头皱了一皱,心生一计。他令军士扎下营寨,终日饮酒取乐,酒醉之后坐于山前辱骂,张颌以为张飞轻敌,没有防备,就在一个月色微明的夜晚,引军从山侧而下,偷偷地来到了张飞的帐前,看到张飞大明灯烛,正在帐中饮酒,骤马来到面前,一枪刺倒,才发现是个草人。聪明的张飞引军从帐后冲了出来,挺矛跃马直取张颌,把张颌打得落花流水,成功地占领了要塞瓦口隘。让人忍不住为他的妙计拍手叫好。

后世以及同时代的对手对张飞的勇谋和品格都多有溢美之词。陈寿说张飞又万人不当之勇,是虎臣。郭嘉、程昱、周瑜等都曾赞美张飞“万人敌”、“勇而有义”。如此张飞,怎是莽夫?当然这样说也不是为了美化张飞,只是想说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张飞,重新认识他。

各位小伙伴你们是怎么看张飞的,欢迎各位评论转发关注➕一下,谢谢🙏






北漂山东小肖


大家都知道,张飞绝非仅仅是一介武夫,头脑简单鲁莽,四肢发达。要不然也不会留下这句歇后语:“张飞穿针——粗中有细”。那么张飞粗中有细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来一一列举分析:

  1. 最为人流传熟知的恐怕要属当阳长板坡一战了。面对曹操几十万大军追来,张飞兵微将寡,在接应赵子龙救出阿斗后,张飞独自断后,想到自己人马太少,他灵机一动,命令将士在马尾巴上绑上树枝在林里来回跑动扬起尘土以作疑兵。曹操本来就多疑,看见远方尘土飞扬,好似有千军万马一样。
  2. 与诸葛亮打赌进兵西川的时候义释老将严颜。张飞独率一军攻打巴郡,巴郡太守严颜采取坚守不战之策,张飞派人骂阵也没用,最后假装终日饮酒懈怠以慢敌心。最后终于引诱严颜出战一举生擒老将严颜。活抓严颜后,张飞不仅没有说推出去立斩,而是为老将军亲解其绑,待如上宾,以诚意最终打动严老将军降服,可见张飞心思之细腻。
  3. 张飞计败曹魏名将张郃。时间是公元215年,曹操命大将张郃率兵进攻巴西郡,两军相持多日不下,又是张飞灵机一动,将曹军引入一条狭窄的山道上,自己则率精兵绕到曹军后面发动突袭,导致曹军被打得晕头转向,曹军大将张郃落荒而逃。
  4. 张飞用计活捉刘岱。曹操派王忠和刘岱攻打刘备,看见王忠被关羽生擒。刘岱吓得坚守不战,气得张飞每日叫人骂阵也没用,张飞又是故伎重施,终日在营寨饮酒以慢敌心,又是放假消息引诱刘岱,最后将其生擒活拿!
以上例子足见张飞是个粗中有细,除了勇猛还是很会用计的,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还能想到有补充的吗?

故乡的云9681


《三国演义》中张飞勇猛、鲁莽,但也有几处展现了他粗中有细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四十二回,刘备与曹操一战,刘备败走,曹操一路追兵来追,追至长板桥,张飞在树林故布疑云,自己则立于桥上,追兵不敢向前,张飞便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 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没有一人敢上前,张飞又大喊,“战又 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曹操身边的夏侯杰被吓得肝胆碎裂,跌落马下,追兵见状逃走。

第六十三回,张飞领命率军取西川,严颜听从手下人意见,坚守不出,既可等张飞粮尽而去,又可激怒张飞,利用张飞对士兵的暴虐,激起兵变而生擒张飞。张飞见对方不出,正好几个人给他出主意,说有一条小道可以偷过巴郡,张飞故意传出消息,要从小路过去,暗地里却偷偷埋伏,待严颜中计后,张飞从后杀出,生擒严颜,川军倒戈投降,张飞还成功感化严颜,严颜感其恩义,帮助张飞夺取了成都。

第七十回,张飞要夺取瓦口隘,敌军守将张颌闭门不出,不管张飞如何搦战,对方就是不迎战,双方相持五十多日,张飞于是想出一计,每日在寨中饮酒,并大声叫骂,引张颌上钩。不多日,张颌果然中计,打算偷袭张飞,没想到张飞早有准备,把张颌打得落花流水,成功夺取瓦口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