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上古文献集体失踪之谜

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真正有文献记载年代的“信史”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此前的历史年代都是模糊不清的。

华夏上古文献集体失踪之谜

《吕氏春秋·先识》记有:“夏太史终古见桀迷惑,载其图法奔商;商内史向挚见纣迷惑,载其图法奔周;晋太史屠黍见晋公骄无德义,以其图法归周。”“图法”指的是图书典籍,“太史、内史”指的是国家图书馆长。各朝代的图书馆长在国家出现乱象或者灭亡征兆的时候,都会选择携带着图书典籍去往新生的朝代。

华夏上古文献集体失踪之谜

这些预示着什么?预示着这些图书典籍的重要性。它们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我们上古华夏文明的整个智慧。各代的图书管理者都深感责任重大,任政权兴衰,亦不让典籍沉沦。所以商亡以后,这些典籍最终被收入到了周朝图书档案馆中。

华夏上古文献集体失踪之谜

周朝末期,周景王立王子朝为太子后,周朝大臣单旗和刘蚠发动预谋已久的暗杀政变,周景王“崩于荣錡氏”家中,嫡次子王子丐被这个集团立为傀儡周敬王,王子朝起兵反抗,但是晋国出动大军攻打王子朝,王子朝带着残部逃往楚国,并携带了大量周室典籍。

华夏上古文献集体失踪之谜

老子作为当时周朝司空,征藏吏,管理着周室典籍藏书,与王子朝一起逃往了楚国,并在此之后回到了老家定居。大家知道,老子的故乡就在楚国苦县。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人入楚刺杀了王子朝,《左传》记录了此次刺杀事件,但关于周室典籍的下落却并未提及。甚至在此之后的2500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文人学者去追寻周室典籍的下落。

华夏上古文献集体失踪之谜

那么周室典籍去了哪里呢?目前流传下来的史书中都没有明确的记载。王子朝奔楚之后,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没有定居在楚国都城,而是选择在既安全又靠近周王室所在地的南阳定居;与此同时,王子朝应该不会把周室典籍交给楚国君臣,而这样做的目的仍然是要保持自己是周王室合法继位人的宿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王子朝一定会把周室典籍秘藏起来,以待来日。而作为征藏吏的老子,一定知道这批典籍的下落。

华夏上古文献集体失踪之谜

最后,对周朝丢失的图书史料踪迹可作如下结论:

1、征藏史”老子带着周朝图书史料返周,但最终这批典籍落入了孔子手里。史传:孔子删诗书,做礼乐,“删书赞易”、新成《左传》《国语》等。据汉《纬书》说孔子将3240篇古籍“约”掉了3120 篇,仅剩120篇!使后人对前史望尘莫及,因此成了断代史。孔夫子——“删书断自唐、虞,则唐虞以前,孔子得而烧之。《诗》3000篇,存 311篇,则2689篇,孔子亦得而烧之矣。”——“而存者为经,身尊道隆为天下后世法。”——大宗师心存2689个结,2500年以前的中国历史成了断代史,图书被全部烧掉了!!!

华夏上古文献集体失踪之谜

2、老子作为这批典籍最后的“征藏吏”不可能不知道典籍的重要性,但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这批典籍确实没有更好的去处。所以,老子必定留了后手,以至于后来的西出函谷,都带着特别的意义。老子曾在楚国对孔子说:“夫,不忍一世之伤而傲万世之患抑固窭。”说明老子把复兴华夏的希望寄托于遥远未来,老子肯定要有远见地藏书在他行程的某地。包括:A、洛阳地下或周边地区;B、任“征藏史”随王子朝去楚的居地;C、由楚返周的沿途地区;D、“南之沛”——中牟县一带;D、去函谷关的沿途。

华夏上古文献集体失踪之谜

3、周时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国家“图书馆”,都保存着相当部分的周朝史料,被埋藏和流失在民间的史料很多,应该说绝大部分都是真的,不过古代各国文字相异,且都是抄书或刻印,不准确性难免。因此,重新审视被定为“伪书”……十分必要。在各诸侯国所在地也可发掘部分史料。

华夏上古文献集体失踪之谜

4、秦始皇时期,焚天下书,六国书。

华夏上古文献集体失踪之谜


何等珍贵的周朝皇家藏书啊,但是失踪了。我们华夏整个的文明,在2500年前发生了突然的断流。这是一场巨大的浩劫,能够逃脱这场浩劫流传到今天的古籍,太少太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