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湯山醫院為什麼變彩色了?原來別有用意!

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重新啟用已有13日。

17年前,非典期間,北京小湯山醫院收治了全球“非典”病例的十分之一、中國病例的七分之一,被稱為“抗非典聖地”。

小湯山醫院為什麼變彩色了?原來別有用意!



重啟的小湯山醫院為什麼是彩色的?與17年前相比有哪些變化?院內醫療廢棄物處理、人員就餐等是如何設計的?為減少病毒傳播做出了哪些專業設計?

參與小湯山醫院改擴建項目設計的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建院)團隊近日接受了人民網專訪。

人民網:請簡要介紹北京建院在此次項目中承擔的任務。

北京建院:我們承擔了整體院區環境及配套設施改造、160床規模的B區改造、1500床規模的新建病區等共計約8萬多平方米的建築設計。

B區改造是將原有的一座五層康復中心重新設計、改建成傳染病病房,提供約160張床位,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新建病區指新建一座三層集裝箱式建築,提供約1500張床位,建築面積約5.3萬平方米,同時,還建設了食堂、換熱站、汙水處理站、洗消間等附屬設施。

原有的C、D、E三棟建築也進行了改建,作為醫護和其他工作人員的休息、辦公用房,可滿足所有工作人員的住宿等生活需求,共1.6萬平方米。

人民網:這次改擴建項目,做了哪些具體改進?又擴建了什麼?

北京建院:調整和升級具體體現在幾方面,功能及配套設施更加完善、建築舒適性提升、建築耐久性提升、設備設施提升、人文關懷提升等。

例如,在功能及配套設施方面,本次新建病區採用了三層、間距18米的集裝箱結構,同時配套設置了員工餐廳、急救車洗消、被服洗消、垃圾消毒等完整的配套功能,還規劃了員工集中轉運大巴車停留區,獨立開闢了行政、武警、後勤、指揮中心等專用區域。

人民網:很多網友對醫院彩色的外觀產生了興趣,此設計有何用意?

北京建院:防疫建築不光有速度有專業有高度,還有人性關懷的溫暖: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人的精神感受是什麼樣的?設計如何幫助救死扶傷?這些疑問成了設計的突破點。

小湯山醫院為什麼變彩色了?原來別有用意!

新建病區外廊。鄭玉宇攝

與其他項目不同,防疫應急工程由裝配式集裝箱的標準化模塊構成,外觀是冷冰冰的方盒子。我們運用健康色彩和柔美的圖案,以柔美的線條和色彩力量帶來希望和溫暖。結合現有建築條件,賦予建築人性化因素,舒緩醫患的精神壓力,也方便辨識病區位置。

人民網:類似的人性化設計還有哪些?

北京建院:整體佈局上,院區與周邊的物理隔離採用金屬框架鑲嵌有機玻璃的“透明隔離牆”,在視覺上輕盈、通透,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醫患的封閉感和隔離感。

病房方面,為了提升舒適性,單個病房面積變大,設施變多,條件改善。設暖氣、多聯機空調、醫用氣體、呼叫對講等設施,改善病人入住的舒適性。病房之間間距拉大,除了給病人創造良好的休養空間外,加強了兩個病區之間的空氣流通,減少互相感染的可能性。病房間設有綠地,可以有效舒緩病人緊張的心情。

醫護方面,在C、D、E辦公休息區,設計時保證空間儘量通透明亮,房間與陽臺一體化,將室外景色引入室內;合理搭配空間顏色;運用木地板,使醫護人員進入辦公休息區後,產生如同進入家門的視覺感受,迅速擺脫醫療環境帶來的壓力。

此外,考慮到醫護人員工作的高強度性,病區及辦公區內都設置了醫護休息區域。

在綠色生態方面,快速組織本土可利用的低維護樹木和早綠草坪,使場地土壤全覆蓋,避免冬季風沙揚塵,快速形成整齊、簡潔、綠色的效果。同時,選擇殺菌、抑菌能力強的樹木,避免選用帶刺、帶毒的植物,以及需要噴灑藥物和飛絮的植物。高分支點喬木與草坪結合,避免灌木遮擋造成消毒清潔不利。

選取能調節改善人體機能的品種,主要表現為促進患者呼吸平緩、血流舒暢、鬆弛神經,對呼吸道疾病起到間接治療的作用。隔離區內選擇抗旱性強和低維護品種,減少澆灌、修剪、維護作業,充分利用植物自我生長和修復作用,降低管理人員工作介入。

人民網:無障礙設計方面有何考量?

北京建院:著力於在關鍵地方,針對特殊使用人群進行重點設置。如扶手的設置,由於集裝箱隔板承擔不了過大荷載,我們與總包單位討論,決定把它的固定和病人走廊上的管井鋼架結合。同時,相鄰衛生間座便器及扶手也通過此鋼架固定,實現了同一鋼架解決三個功能設施的固定問題。

人民網:為減少病毒的傳播做出了哪些設計?

北京建院:首先,總平面設計上合理劃分潔汙區域,根據分區合理設置食堂、120救護車洗消間、垃圾消毒間、洗衣房等配套設施。汙物區儘量集中在院區角落,並設單獨出口,儘量避免汙物流線(各類人員、車輛、物資等聚散、進出的流動過程和流動路線)在院區內交叉。洗衣房設在了潔區和汙區交界的區域,以保證從洗衣房出來的物品是絕對清潔的。

其次,在單體建築設計上保證分區合理,潔汙流線不交叉。儘量保證汙染流線控制在建築物的外側,醫護流線和送餐流線集中從建築物的南側進入建築中心部位,從中間向兩側延伸。

具體的重點設計主要有以下幾點:在汙染區和清潔區之間設置脫隔離服、防護服的緩衝區域;在病房設置觀察窗、傳遞窗,減少醫患接觸的幾率;病人走廊採用外廊,降低汙染區域的濃度;為醫護使用的房間配備足夠的手衛生設施,脫衣間單獨配備淋浴,保證緊急情況發生時醫護人員在區域內可以進行有效的處理。

人民網:院內醫療廢棄物的處理是如何設計的?

北京建院:各病區北側臨近電梯處設置醫療廢棄物暫存間,通過電梯和病區之間的通廊做統一收集,集中運至醫院北側垃圾消毒間消毒後,運至旁邊的垃圾暫存間,從院區北側汙物出口定時用汙車運走。

人民網:清潔物品在院內應如何運輸?

北京建院:食品、藥物及其他物資可歸類為清潔物品。潔物進入病區後,通過兩次緩衝,從清潔區進入半汙染區,再到病房。這之間都通過傳遞窗實現。

人民網:就餐方面如何設計的?

北京建院:醫護與患者大約按2.5:1的比例設置,為醫護人員和病區內的人員各設置了一個廚房。清潔區的醫生食堂,可同時滿足約1100人的就餐需求,分時段的話一天可供2000至3000人就餐。病區內食堂區設置了專門的營養廚房,通過送餐車將食品送至病區內。

小湯山醫院為什麼變彩色了?原來別有用意!

病房內的用餐提示,可掃碼預訂。鄭玉宇攝

人民網:主要用於境外輸入人員疫情防控的定位是什麼時候確定的?

北京建院:這個功能是小湯山醫院決定最終投入使用之前,隨著工程的深入逐步確定的。之前的定位應該是跟火神山、雷神山類似,主要用於確診患者的救治。

其功能需求隨著防控形勢變化,做了進一步調整。其實,在設計前期已考慮到未來功能轉變的可能性。例如,我們在北側設置了一個庫房,這個區域現在變成了新增的篩查區。

人民網:此次設計是否考慮到小湯山醫院的長期利用?

北京建院:在設計之初,我們在盡力保障緊急任務的同時,適度兼顧了未來一定時期內延續的可能性,在院區流線組織、場地高程處理、內部功能佈局、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均不同程度融合了事後延續及變通可能性。在這個問題上還在做進一步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